汉世祖 第787节(2/4)
朝廷总是这般,一有些风吹草动,就难免议论纷纷,蜚短流长。但大部分人,也仅止于此,底下人都揣测诸般,那些手握重权的大臣们,又岂能没有猜测。
而他们,通常耳目更清明,消息更灵通,嗅觉更敏锐,但即便如此,此情此景,眼前也有如蒙上了一层迷雾,难以窥测。
过去,每临大朝,都会提早准备,并且把相关议题整理好,连流程都是固定的。但此番,明显不一样。
议论多了,声音就难免嘈杂,并且越聚越大,这精英齐聚的崇元大殿上,一时之间与东京城内那些茶寮酒肆内的氛围差不多了。
见此情形,端坐臣席首座,正闭目养神的赵普睁开了双眼,环视一圈,重重地咳嗽了两声。咳嗽声短促而有力,穿透力十足,就像具备着特殊的能量,一下子就改变了殿中的氛围,渐渐的,议论声停止了,所有人静气凝神,不敢再多言,静静地等待着刘皇帝的道来。
这一等,就是大概两刻钟,在所难免地引起了一些惊疑,不是这些大臣们耐性不够,只是那种异样的感觉萦绕于他们心头。像这样的正式严肃的场合,刘皇帝是几乎不会让满殿朝臣如此枯等的。
一直到喦脱以其高亢的声音唱道“陛下驾到”,所有人都肃容挺腰,起身迎拜,这一刻,所有人的小心思仿佛都停止了。
刘皇帝是与太子刘旸一道前来的,一身简便的龙袍,在所有人或恭敬、或畏惧的目光中,隆重出场,表情平静如常,看不出丝毫异样,但依旧让人不敢侧目。
太子落后半步,步伐稳健地跟随,只是,神情之间,似乎多了几分凝重。
登上丹墀,落座,接受百官朝拜,刘皇帝稍微扫一圈,目光在赵普、卢多逊这二者身上稍微停留了下,而后大手一挥,免礼平身。
这场朝会,以一种平淡的方式展开,还是议了一些东西,比如抬升治安执法职吏地位,给天下捕吏分级定品。
这是顺势而为的事情,一直以来,大汉都实行的官吏分流制度,官与吏之间,也有一道巨大的鸿沟,天下官吏成千上万,但属于朝廷正授的官员,却是少数,并且这个比例,正在不断变大。
以一县为例,真正有官身的,只有县令、县城、县尉、主簿,至于其他,全都属于不入流的杂吏。然而,真正做事的,恰恰是这些吏,而吏也是整个大汉管理体系中最庞大,也基础的一个群体。
关于提升“吏”的地位与待遇,朝廷中也争论了许多年了,但始终没有一个结果,支持的人不少,但反对的人更多。
大部分人,站在阶级的立场看问题,坚决反对官吏合流,要维护官的体面与地位,还有一些人,则是考虑到财政的问题,这一提升,便是全方位的,倘若通过,朝廷每年在养吏一方面,又将增加一笔巨大的支出。
而此番对捕吏的地位的提升决议,也算是正式开了一道口子,也是多方因素促成的。毕竟,捕吏衙差也属于国家的暴力机构,为维护治安、打击罪恶的主要力量,该值得重视。
过去,又不少军队军官,在退役之后,都安排进地方的治安系统中,也就造成了一种情况,在军中有军官头衔,转任地方后,却成为了不入流的角色,哪怕他们的职责、权力实则都不小,这种差距,让很多人都不适应,怨言颇多,已经上达天听。
另一方面,考虑到河西案所引申出的全国各地治安恶化的现状,朝廷已然决策对各地进行一次治安整肃,要想让捕吏尽力卖力,这也是先给一个甜头,提高其积极性。
显然,这是对大汉官吏体系结构的又一次调整,可以想见,今后还会进一步改良,至于结果如何,影响如何,还有待检验。
大朝会总是这样,这并不是议事的场所,比起讨论国事,更像是一种宣布仪式,走个流程,这一点,所有的朝臣早已习惯。几乎都有人都知道,国家大事需要议论的时候,都在政事堂,在崇政殿。
而此番大朝,显然也不只是通知一下决策,捕吏提级的事情定下之后,崇政殿快速地安静下来,气氛趋于严肃,逐渐压抑。
刘皇帝高居宝座,平静地俯视着群臣,良久,方才悠悠出声:“许久未曾大朝,许久没有见到这么多臣工,你们有些人也许久未曾见朕,如此难得的机会,就没人有话要说,有事要奏吗?”
此言落,不少人面面相觑,就是靠
而他们,通常耳目更清明,消息更灵通,嗅觉更敏锐,但即便如此,此情此景,眼前也有如蒙上了一层迷雾,难以窥测。
过去,每临大朝,都会提早准备,并且把相关议题整理好,连流程都是固定的。但此番,明显不一样。
议论多了,声音就难免嘈杂,并且越聚越大,这精英齐聚的崇元大殿上,一时之间与东京城内那些茶寮酒肆内的氛围差不多了。
见此情形,端坐臣席首座,正闭目养神的赵普睁开了双眼,环视一圈,重重地咳嗽了两声。咳嗽声短促而有力,穿透力十足,就像具备着特殊的能量,一下子就改变了殿中的氛围,渐渐的,议论声停止了,所有人静气凝神,不敢再多言,静静地等待着刘皇帝的道来。
这一等,就是大概两刻钟,在所难免地引起了一些惊疑,不是这些大臣们耐性不够,只是那种异样的感觉萦绕于他们心头。像这样的正式严肃的场合,刘皇帝是几乎不会让满殿朝臣如此枯等的。
一直到喦脱以其高亢的声音唱道“陛下驾到”,所有人都肃容挺腰,起身迎拜,这一刻,所有人的小心思仿佛都停止了。
刘皇帝是与太子刘旸一道前来的,一身简便的龙袍,在所有人或恭敬、或畏惧的目光中,隆重出场,表情平静如常,看不出丝毫异样,但依旧让人不敢侧目。
太子落后半步,步伐稳健地跟随,只是,神情之间,似乎多了几分凝重。
登上丹墀,落座,接受百官朝拜,刘皇帝稍微扫一圈,目光在赵普、卢多逊这二者身上稍微停留了下,而后大手一挥,免礼平身。
这场朝会,以一种平淡的方式展开,还是议了一些东西,比如抬升治安执法职吏地位,给天下捕吏分级定品。
这是顺势而为的事情,一直以来,大汉都实行的官吏分流制度,官与吏之间,也有一道巨大的鸿沟,天下官吏成千上万,但属于朝廷正授的官员,却是少数,并且这个比例,正在不断变大。
以一县为例,真正有官身的,只有县令、县城、县尉、主簿,至于其他,全都属于不入流的杂吏。然而,真正做事的,恰恰是这些吏,而吏也是整个大汉管理体系中最庞大,也基础的一个群体。
关于提升“吏”的地位与待遇,朝廷中也争论了许多年了,但始终没有一个结果,支持的人不少,但反对的人更多。
大部分人,站在阶级的立场看问题,坚决反对官吏合流,要维护官的体面与地位,还有一些人,则是考虑到财政的问题,这一提升,便是全方位的,倘若通过,朝廷每年在养吏一方面,又将增加一笔巨大的支出。
而此番对捕吏的地位的提升决议,也算是正式开了一道口子,也是多方因素促成的。毕竟,捕吏衙差也属于国家的暴力机构,为维护治安、打击罪恶的主要力量,该值得重视。
过去,又不少军队军官,在退役之后,都安排进地方的治安系统中,也就造成了一种情况,在军中有军官头衔,转任地方后,却成为了不入流的角色,哪怕他们的职责、权力实则都不小,这种差距,让很多人都不适应,怨言颇多,已经上达天听。
另一方面,考虑到河西案所引申出的全国各地治安恶化的现状,朝廷已然决策对各地进行一次治安整肃,要想让捕吏尽力卖力,这也是先给一个甜头,提高其积极性。
显然,这是对大汉官吏体系结构的又一次调整,可以想见,今后还会进一步改良,至于结果如何,影响如何,还有待检验。
大朝会总是这样,这并不是议事的场所,比起讨论国事,更像是一种宣布仪式,走个流程,这一点,所有的朝臣早已习惯。几乎都有人都知道,国家大事需要议论的时候,都在政事堂,在崇政殿。
而此番大朝,显然也不只是通知一下决策,捕吏提级的事情定下之后,崇政殿快速地安静下来,气氛趋于严肃,逐渐压抑。
刘皇帝高居宝座,平静地俯视着群臣,良久,方才悠悠出声:“许久未曾大朝,许久没有见到这么多臣工,你们有些人也许久未曾见朕,如此难得的机会,就没人有话要说,有事要奏吗?”
此言落,不少人面面相觑,就是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