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832节(4/4)
郭侗也算刘皇帝的大舅哥,当年也在御前当过崇政学士,算是腹心之臣。但也正因如此,刘皇帝也多了些失望之感。
事实上,在刘皇帝看来,郭侗的情况比之王侁要严重得多。榆林变乱的根源,既在党项离心,同样也在当地官府懒政,这一点,在中枢得出的结论中,已是十分明确的了。
王侁顶多是剿灭贼不力,虽然有人弹劾他在榆林骄横跋扈,甚至有养寇自重的嫌疑,但而作为过去几年榆林道官府的首脑,郭侗岂能不担责任,即便冰冻三尺,叛乱在他任上爆发出来,他就要引咎受罚。
当然,赵匡义当初的预见是正确的,郭威死得恰是时候,碍于此情,刘皇帝也没有重罚郭侗,除了罢官免职之外,只是让他去给郭威守陵,是否再起用,日后再说。
不得不说,比起郭侗去守陵,王侁虽然被剥夺一切职权,但面壁也是居家,还能滋润地当他的国公,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刘皇帝自认,对王侁已经是网开一面,格外宽恩了,如今听王继恩这么说起,显然王侁并不安分,这就让他心中芥蒂再起了。
当然,这只是刘皇帝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对王侁来说,赋闲在家,手无权力,志不能伸,那就是煎熬。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权势二字。
王家因王朴而起,王朴虽然也位居二十四臣,并且处在文臣前列,但与那些军功贵族相比,从各方面而言,都要差不少。
这也是王侁要弃文从武的原因,他就是想籍此,将王家的权势声望再往上抬。过去的二十年,可谓是一帆风顺,一路累升,主掌榆林军事,那本身就是用武之地,只可惜,机会没能抓住。
王侁论才干名望,自然无法和他爹相比,为人虽然傲慢,心眼也不大,但还是有几分聪明的。至少,他也能看到,经榆林之挫,他的志向已经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了。
即便有,也不知要等多少年,不知是不是他的机会。这样的心态下,王侁难免有所怨言,而有些话只要说出口,就瞒不住有心人的耳朵。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事实上,在刘皇帝看来,郭侗的情况比之王侁要严重得多。榆林变乱的根源,既在党项离心,同样也在当地官府懒政,这一点,在中枢得出的结论中,已是十分明确的了。
王侁顶多是剿灭贼不力,虽然有人弹劾他在榆林骄横跋扈,甚至有养寇自重的嫌疑,但而作为过去几年榆林道官府的首脑,郭侗岂能不担责任,即便冰冻三尺,叛乱在他任上爆发出来,他就要引咎受罚。
当然,赵匡义当初的预见是正确的,郭威死得恰是时候,碍于此情,刘皇帝也没有重罚郭侗,除了罢官免职之外,只是让他去给郭威守陵,是否再起用,日后再说。
不得不说,比起郭侗去守陵,王侁虽然被剥夺一切职权,但面壁也是居家,还能滋润地当他的国公,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刘皇帝自认,对王侁已经是网开一面,格外宽恩了,如今听王继恩这么说起,显然王侁并不安分,这就让他心中芥蒂再起了。
当然,这只是刘皇帝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对王侁来说,赋闲在家,手无权力,志不能伸,那就是煎熬。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权势二字。
王家因王朴而起,王朴虽然也位居二十四臣,并且处在文臣前列,但与那些军功贵族相比,从各方面而言,都要差不少。
这也是王侁要弃文从武的原因,他就是想籍此,将王家的权势声望再往上抬。过去的二十年,可谓是一帆风顺,一路累升,主掌榆林军事,那本身就是用武之地,只可惜,机会没能抓住。
王侁论才干名望,自然无法和他爹相比,为人虽然傲慢,心眼也不大,但还是有几分聪明的。至少,他也能看到,经榆林之挫,他的志向已经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了。
即便有,也不知要等多少年,不知是不是他的机会。这样的心态下,王侁难免有所怨言,而有些话只要说出口,就瞒不住有心人的耳朵。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