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894节(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数百里地,足迹遍布十数县镇,得出的结果很不乐观。

      由于气温明显低于往年,日照不足,大部分田地里的农作物长势都难称良好,这一季谷物减产歉收已然注定,若一直持续下去,甚至会影响夏种和秋收。而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粮食减产,那粮价必然随着波动上扬,国计民生必然大受影响,乃至爆发饥荒。

      年初上计之后,朝廷正式下令,税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河东、河北、关内三道被做重点,两湖、两淮则成为下一批。在这样的背景下,朝廷需要的一个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稳定是第一位的,以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这要是闹出一场饥荒灾害,影响是很估计的。于是,在回朝之后,刘旸便召集诸大臣,就气候异常、粮食减产进行会议,为可能出现的灾害做准备。

      在这些事务上,朝廷是有丰富经验的,只在于做不做,以及如何做了。还是那句话,大汉这些年还是积累了些家底的,足够抵御绝大部分的风险,经得住任何风雨的考验,尤其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

      而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朝廷已然做好了从各地储粮调用调济的准备,同时加大了对南洋粮食的输入,广大的南洋,实在是一个好地方啊……

      而得知太子刘旸在此事前后表现,刘皇帝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不久后下了一道诏令,自诏令下达即日起,除征伐、祭祀及三品以上官员任免之外诸事,悉由太子决之,不必再报刘皇帝。

      这是刘皇帝再一次放权了,并且以明诏这样的形式,这还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这道诏书的影响是很深远的,首先太子的地位再一次得到了巩固,一个年富力强的皇帝,对太子的威胁是巨大的,甚至可以一言而决其命运,夺其名分,但一个衰老迟暮的皇帝,其威慑力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当然,虎再老,那也是能吃人的,上上下下也没人敢去试老皇帝的牙是否依尖利。只是,刘皇帝虽然爱折腾,但到如今这个地步,却是不好再拿江山社稷的安危来做筹码了,何况,一直以来,对于太子刘旸,刘皇帝固然有些看不惯的地方,但大节上从来都是满意的……

      总得来说,刘皇帝有些折腾不动了。而那道放权的明诏,算是给大汉臣民们的一个交待,以安人心。

      但是,有几分效果,效果具体又体现在哪方面,就不是刘皇帝能控制的。

      至少,很多人都不禁关注,老皇帝的身体状况到底如何,年初的摔伤休养得如何了?

      关于刘皇帝的身体情况,自然是绝密,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人,都不敢轻易透露。因为脑袋上时刻悬着一把刀,一人泄密,所有人皆诛,简单粗暴,残酷无情。

      不过,很多事情,你越是隐藏,越是想不为人知,就越容易引发旁人的关注与猜测。纵然难以得到刘皇帝的具体状况,但阻止不了一些猜测。

      因此,当然,宫廷内外出现一些关于刘皇帝身体的流言之时,最煎熬的就是那些伺候刘皇帝的人,生怕被以“泄密”为由杀头。

      而那些流言啊,猜测啊,自然逃不脱刘皇帝的耳目,而得知这些情况的时候,刘皇帝心情之复杂,可想而知。

      从那些揣测、怀疑中,刘皇帝看到了天下人对他的质疑,从那些看似忠心的关怀中,刘皇帝看到了一种别有用心。有人觉得他老了、病了,觉得他的日子不多了,没有过去那样敬畏了,甚至绝不排除有盼着他早点驾崩的人。

      每每联想到这些,刘皇帝心头的猛虎就不禁怒吼咆哮,他想要发泄怒火与愤恨,但放眼四顾,宫廷内外,朝野上下,却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目标。

      总不能不问情由,不论是非,徒为发泄私欲,胡乱杀人吧,刘皇帝终究没昏聩到这个地步。老来的刘皇帝显然是有些精神疾病的,他得为自己四十年的雄猜刚戾买单,但在一些要害的事情,还是有一种本能的清醒与理性。

      一方面,刘皇帝想要保证自己的权威,证明自己依旧是那个强势镇压帝国的一代雄主,但很多表现,却是与之背道而驰的。

      居宫养病的时候,刘皇帝睡眠很差,经常做噩梦,往往从睡梦中惊醒,那低沉的嘶吼,经常惊得伺候的宫人瑟瑟发抖。

      虽然从未同任何人讲过做了什么噩梦,但刘皇帝的状态,也确实让人担忧,以及心悸。

      或许是为了发泄,刘皇帝亲自办了一个案子。秦州马监李益,家财万贯,僮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