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955节(1/5)
涉及这么些公卿大臣、军政要职的变动,影响自然是广泛的,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此番调整造成的连锁反应,几乎形成了一道小政潮。潮起潮落,也伴随着人来人往,得意失意。
当然,权贵们除了关心此次人事调整对他们切身利益的影响之外,更好奇的,显然是老皇帝在临行前搞这么一出的目的,就包括在此番调迁中处在聚光灯下的李继隆。
关于此事,李继隆也思考好几天了,最终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老皇帝挑选的,都是他足够信任,并且对他无害,能让他远在数百里之外,依旧帮助他把控朝廷局势的人……
这一点,很多具备政治智慧的人都看得出来,然而,老皇帝此番举动带给人的感受,也与过往大不相同。
就比如李继隆,除了感怀老皇帝的信任,以及新掌殿前司庶务的得意之外,心中又何尝没有产生一些异样。
这丝异样来源仍是老皇帝,原因也不复杂,在李继隆看来,比起过去,如今的老皇帝隐隐有些不自信了,他一人镇国的雄主,从来只有他鞭策天下,天下何人敢反抗他,何须搞这种“小动作”。动作越多,反倒显得没有底气……
当然了,这只是李继隆站在臣子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他也不可能真切地理解一个老皇帝的矛盾心理。
同时,连李继隆都产生这样带有怀疑与审视的目光,也能反应出当下这些勋贵大臣们的心理状态。按理说,作为老皇帝的大女婿,他是连类似的思考都不该产生,就像过去一般,但如今……
大伙依旧敬畏老皇帝,这份敬畏也逐渐发生质的改变了,当着老皇帝的面,那必然是如履薄冰、小心伺候,然一旦离开视线,那真的是什么想法与念头都能蹦跶出来。
李继和的恭贺,一下子勾起了这些日子思考所得,不过,有些事情,还不便与在场的这叔侄二人议论。
看着李继和,李继隆威严的面庞上露出点作为兄长的宽和笑容,摆手叹道:“比起衙司内的大小庶杂务,我还是更喜欢直接领兵作战,镇守一方。这几日,我是越发怀念当年领兵漠南的时光了……”
对于大哥的履历,作为一个合格的弟弟,李继和基本能够如数家珍,听其感慨,当即附和,把他在漠南的建树讲出来:“大哥六次出塞,六征漠北,可谓名闻天下!”
“些许虚名,受之有愧!”李继隆摇头,神色倒也认真,略带怅然道:“至今仍旧被诟病为仰公主之幸,实有负先父英名啊!”
见状,李继和当即劝慰道:“都是些嫉妒流言,大哥不必挂怀,若莫作此想,反倒遂了小人之意。陛下用人,向来量才举贤,殿前都虞侯如此重要职事,岂是裙带关系就能走通的,那么些名驸马,也只有你与杨元显(杨延昭)得到重用……”
李继和这番话,若是让老皇帝听了,估计也得汗颜。虽然老皇帝“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提倡了几十年了,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用人唯私的例子比比皆是。当然,或许在李继和这些人眼中,就只“贤”与“才”的那部分。
听其劝慰,李继隆笑了,他是何等样人,哪里需要这个兄弟来疏导情绪。别看李继和也是快三十的人了,但在李继隆眼里,依旧只是个小弟。
笑意收敛,李继隆严肃地看着李继和,沉声说道:“你此番来得正好,我恰好有事需向你交待!”
顿了下,李继隆缓缓叙来:“陛下有将近二十年不曾出巡远游了,大内军也是一般,须知,常驻宫廷,与护驾出巡,是完全不同的,容不得疏忽大意!
这些年,大内军中,多了不少懈怠之风,大量勋贵子弟充斥其中,这固然是陛下对功臣子弟的爱护与提携,但他老人家也绝不会允许自己的御林军滑堕。
此次出巡,就足以看出许多问题了,谁优谁劣,谁长谁短,谁能谁庸,多少能有所体现。
你护驾途中,当谨记一点,要将此次出巡当作是打仗,面临的是沙场上的生死考验,而不是去游山玩水、避暑看花。
端正态度,一丝不苟,虽不至于让你出类拔萃,从大内军官中脱颖而出,但至少不至于出差错!
寒门子弟不容易,勋贵之家,同样也没有多少犯错的余地……”
李继隆的交待,虽然语气始终平和,但态度上有些过分郑重,让李继和感受到了
当然,权贵们除了关心此次人事调整对他们切身利益的影响之外,更好奇的,显然是老皇帝在临行前搞这么一出的目的,就包括在此番调迁中处在聚光灯下的李继隆。
关于此事,李继隆也思考好几天了,最终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老皇帝挑选的,都是他足够信任,并且对他无害,能让他远在数百里之外,依旧帮助他把控朝廷局势的人……
这一点,很多具备政治智慧的人都看得出来,然而,老皇帝此番举动带给人的感受,也与过往大不相同。
就比如李继隆,除了感怀老皇帝的信任,以及新掌殿前司庶务的得意之外,心中又何尝没有产生一些异样。
这丝异样来源仍是老皇帝,原因也不复杂,在李继隆看来,比起过去,如今的老皇帝隐隐有些不自信了,他一人镇国的雄主,从来只有他鞭策天下,天下何人敢反抗他,何须搞这种“小动作”。动作越多,反倒显得没有底气……
当然了,这只是李继隆站在臣子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他也不可能真切地理解一个老皇帝的矛盾心理。
同时,连李继隆都产生这样带有怀疑与审视的目光,也能反应出当下这些勋贵大臣们的心理状态。按理说,作为老皇帝的大女婿,他是连类似的思考都不该产生,就像过去一般,但如今……
大伙依旧敬畏老皇帝,这份敬畏也逐渐发生质的改变了,当着老皇帝的面,那必然是如履薄冰、小心伺候,然一旦离开视线,那真的是什么想法与念头都能蹦跶出来。
李继和的恭贺,一下子勾起了这些日子思考所得,不过,有些事情,还不便与在场的这叔侄二人议论。
看着李继和,李继隆威严的面庞上露出点作为兄长的宽和笑容,摆手叹道:“比起衙司内的大小庶杂务,我还是更喜欢直接领兵作战,镇守一方。这几日,我是越发怀念当年领兵漠南的时光了……”
对于大哥的履历,作为一个合格的弟弟,李继和基本能够如数家珍,听其感慨,当即附和,把他在漠南的建树讲出来:“大哥六次出塞,六征漠北,可谓名闻天下!”
“些许虚名,受之有愧!”李继隆摇头,神色倒也认真,略带怅然道:“至今仍旧被诟病为仰公主之幸,实有负先父英名啊!”
见状,李继和当即劝慰道:“都是些嫉妒流言,大哥不必挂怀,若莫作此想,反倒遂了小人之意。陛下用人,向来量才举贤,殿前都虞侯如此重要职事,岂是裙带关系就能走通的,那么些名驸马,也只有你与杨元显(杨延昭)得到重用……”
李继和这番话,若是让老皇帝听了,估计也得汗颜。虽然老皇帝“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提倡了几十年了,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用人唯私的例子比比皆是。当然,或许在李继和这些人眼中,就只“贤”与“才”的那部分。
听其劝慰,李继隆笑了,他是何等样人,哪里需要这个兄弟来疏导情绪。别看李继和也是快三十的人了,但在李继隆眼里,依旧只是个小弟。
笑意收敛,李继隆严肃地看着李继和,沉声说道:“你此番来得正好,我恰好有事需向你交待!”
顿了下,李继隆缓缓叙来:“陛下有将近二十年不曾出巡远游了,大内军也是一般,须知,常驻宫廷,与护驾出巡,是完全不同的,容不得疏忽大意!
这些年,大内军中,多了不少懈怠之风,大量勋贵子弟充斥其中,这固然是陛下对功臣子弟的爱护与提携,但他老人家也绝不会允许自己的御林军滑堕。
此次出巡,就足以看出许多问题了,谁优谁劣,谁长谁短,谁能谁庸,多少能有所体现。
你护驾途中,当谨记一点,要将此次出巡当作是打仗,面临的是沙场上的生死考验,而不是去游山玩水、避暑看花。
端正态度,一丝不苟,虽不至于让你出类拔萃,从大内军官中脱颖而出,但至少不至于出差错!
寒门子弟不容易,勋贵之家,同样也没有多少犯错的余地……”
李继隆的交待,虽然语气始终平和,但态度上有些过分郑重,让李继和感受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