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965节(3/4)
后,越排外,态度越冷淡。不过,像九村那样,村民有组织地动用武力驱逐的情况,再没有发生。
老皇帝当然发觉了这些异样,但没有点破,只是如法炮制,抓人逼问,将这次特殊的私访进行到底。
当缘着垄冈向东四十余里,走到第五个冈村,问到第七名农户时,老皇帝再没兴趣走下去了。后面的民生民情,是一个比一个困苦,那些土豪劣绅,手段一家比一家恶劣,与之相比,九村的石家都可以立一座“贤绅”牌坊了。
南边的垄冈地区走了一圈,北方地平原地区,也没放弃,这一回,老皇帝没有再“嫌弃”了,似乎希望通过平原的“良好”状况,来慰藉一颗饱受冲击的心。
然而,事与愿违。平原地区的整体情况,当然要好一些,但那只是基础条件好,只是小民对剥削的耐受能力更强罢了,但所遇困苦的深重程度却是相当的。
同时,水土条件更为优越的北部平原才是真正大地主扎堆的地方,土地兼并的情况更严重,自耕农更少,人身依附更厉害。
在过去,不要说这种情况,哪怕出现这样的趋势,老皇帝都深恶痛绝,都忍不住发飙。但这一次,老皇帝生生忍下来了。
一直到五月二十四日,老皇帝以公开身份,驾临罗山县城,在县衙中,把所有命官以及流外重要职吏全部召集起来,也不训话,只让所有人做一件事,背孟昶早年所作之《诫谕辞》。
二十四言,九十六字,对大部分官吏来说,并不是太困难。很快就有人背得滚瓜烂熟,但仍未结束,还被老皇帝逼着诵念,如此达一天一夜。据闻,从早至夜,夜尽天命,罗山县衙,尽是诵《诫谕辞》声,隔巷犹闻。
一直到所有人饥肠辘辘,大部分人已经机械性地复读时,老皇帝终于出现了,没有过于啰嗦,只是简单而严肃地把孟昶的故事提了一遍,并得出一个结论,当孟昶忘记他亲自创作的《诫谕辞》时,就注定了孟蜀的败落与灭亡。
当老皇帝离开之后,在场的罗山县官吏,无不震惧,冷汗迭出。
罗山北城头,站在土制的城垣边,摸着坚硬地女墙,老皇帝抬首北望。夜幕之下,背后是小城内的点点灯火,北边,是一片墨色的原野,林木森森,竟能隐约感受到淮水东奔的声音,应该是错觉,毕竟淮水难平,县城的选址,与河岸之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王钦若!”眼神一阵恍惚过后,老皇帝轻轻地唤了声侍从在身边的王钦若。
“臣在!”王钦若恭敬应道。
虽然职位仍旧只是一个小小的九品主簿,但王钦若心知,不管是自己的人生还是仕途,都已经产生了一种翻天覆地般变化。
过去的一段时间的陪王伴驾,让王钦若整个人的气质都仿佛得到了一种升华,如今,其一举一动,都更像是一个御前近臣,而不再是个出身“寒微”的乡巴佬。此人在这方面的适应能力,显然很强,就像是天生吃这碗饭的。
“这罗山县,朕就交给你了!这个罗山知县,就由你来做!”老皇帝说道。
王钦若闻言微讷,心中泛起涟漪,但面上,却做出为难的表情。见状,老皇帝问道:“怎么,嫌官小了?”
“微臣怎敢?”王钦若连忙表示道:“蒙陛下简拔,臣感激涕零。只是,臣本位卑职低,跃升提拔,恐人心不服,惹人非议!”
听其言,老皇帝看都没看他一眼,只是语气冷淡地说道:“这是你说的话吗?你王钦若是畏惧非议的人?老实人,能做出那些小动作?”
连续几问,让王钦若面色剧变,不由躬下身,深深地埋下头,战栗道:“臣惶恐!”
老皇帝的面色显得很淡漠,语气更是四平八稳,道:“求上进,有为者自为,无可厚非。朕不管你之前是抱有什么目的,朕只看将来。
罗山民生民情,不容乐观,亟待改变,把你放在罗山县,是要看你表现的!
本县的问题,巡视前后,你也都见识到了。朕给你两年,两年之内,罗山大治,你升任,主政申州,反之,回家读书耕田吧!
还有,朕要的大治,是根治,你可明白?”
稍加思索,王钦若再度拜倒,极其郑重地应道:“臣奉诏,必定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期!”
&e
老皇帝当然发觉了这些异样,但没有点破,只是如法炮制,抓人逼问,将这次特殊的私访进行到底。
当缘着垄冈向东四十余里,走到第五个冈村,问到第七名农户时,老皇帝再没兴趣走下去了。后面的民生民情,是一个比一个困苦,那些土豪劣绅,手段一家比一家恶劣,与之相比,九村的石家都可以立一座“贤绅”牌坊了。
南边的垄冈地区走了一圈,北方地平原地区,也没放弃,这一回,老皇帝没有再“嫌弃”了,似乎希望通过平原的“良好”状况,来慰藉一颗饱受冲击的心。
然而,事与愿违。平原地区的整体情况,当然要好一些,但那只是基础条件好,只是小民对剥削的耐受能力更强罢了,但所遇困苦的深重程度却是相当的。
同时,水土条件更为优越的北部平原才是真正大地主扎堆的地方,土地兼并的情况更严重,自耕农更少,人身依附更厉害。
在过去,不要说这种情况,哪怕出现这样的趋势,老皇帝都深恶痛绝,都忍不住发飙。但这一次,老皇帝生生忍下来了。
一直到五月二十四日,老皇帝以公开身份,驾临罗山县城,在县衙中,把所有命官以及流外重要职吏全部召集起来,也不训话,只让所有人做一件事,背孟昶早年所作之《诫谕辞》。
二十四言,九十六字,对大部分官吏来说,并不是太困难。很快就有人背得滚瓜烂熟,但仍未结束,还被老皇帝逼着诵念,如此达一天一夜。据闻,从早至夜,夜尽天命,罗山县衙,尽是诵《诫谕辞》声,隔巷犹闻。
一直到所有人饥肠辘辘,大部分人已经机械性地复读时,老皇帝终于出现了,没有过于啰嗦,只是简单而严肃地把孟昶的故事提了一遍,并得出一个结论,当孟昶忘记他亲自创作的《诫谕辞》时,就注定了孟蜀的败落与灭亡。
当老皇帝离开之后,在场的罗山县官吏,无不震惧,冷汗迭出。
罗山北城头,站在土制的城垣边,摸着坚硬地女墙,老皇帝抬首北望。夜幕之下,背后是小城内的点点灯火,北边,是一片墨色的原野,林木森森,竟能隐约感受到淮水东奔的声音,应该是错觉,毕竟淮水难平,县城的选址,与河岸之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王钦若!”眼神一阵恍惚过后,老皇帝轻轻地唤了声侍从在身边的王钦若。
“臣在!”王钦若恭敬应道。
虽然职位仍旧只是一个小小的九品主簿,但王钦若心知,不管是自己的人生还是仕途,都已经产生了一种翻天覆地般变化。
过去的一段时间的陪王伴驾,让王钦若整个人的气质都仿佛得到了一种升华,如今,其一举一动,都更像是一个御前近臣,而不再是个出身“寒微”的乡巴佬。此人在这方面的适应能力,显然很强,就像是天生吃这碗饭的。
“这罗山县,朕就交给你了!这个罗山知县,就由你来做!”老皇帝说道。
王钦若闻言微讷,心中泛起涟漪,但面上,却做出为难的表情。见状,老皇帝问道:“怎么,嫌官小了?”
“微臣怎敢?”王钦若连忙表示道:“蒙陛下简拔,臣感激涕零。只是,臣本位卑职低,跃升提拔,恐人心不服,惹人非议!”
听其言,老皇帝看都没看他一眼,只是语气冷淡地说道:“这是你说的话吗?你王钦若是畏惧非议的人?老实人,能做出那些小动作?”
连续几问,让王钦若面色剧变,不由躬下身,深深地埋下头,战栗道:“臣惶恐!”
老皇帝的面色显得很淡漠,语气更是四平八稳,道:“求上进,有为者自为,无可厚非。朕不管你之前是抱有什么目的,朕只看将来。
罗山民生民情,不容乐观,亟待改变,把你放在罗山县,是要看你表现的!
本县的问题,巡视前后,你也都见识到了。朕给你两年,两年之内,罗山大治,你升任,主政申州,反之,回家读书耕田吧!
还有,朕要的大治,是根治,你可明白?”
稍加思索,王钦若再度拜倒,极其郑重地应道:“臣奉诏,必定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期!”
&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