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968节(3/5)
场的清洗,重点放在司法、税务、监察三大系统,一次性拿下了六十余人。其中职级最高的,一个是荆湖北道副都指挥使、湖北水师都指挥使魏忠,一个则是江陵知府符昭寿。
后者什么身份,也无需赘言,光看姓就知道了,皇亲国戚,符皇后的弟弟,太子的亲舅舅。至于前者,背景反而要复杂些,前长江水师都指挥使魏璘之子。
虽然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但魏氏同孙家一般,同出南平高氏,也同样是湖北望族,是荆湖北道最顶级的食利者。
在大汉,几乎与孙家同时发迹,早年之时,不管是平楚、伐蜀,还是后来东进平定江南,都有魏璘率领水师奋战的身影,在一统天下的大业中,有魏璘一份功绩,同时也奠定了魏氏在荆湖北道的地位。而魏忠,则是如今魏氏的当家人,也是道司大吏。
这二者的被捕,对于湖北官场来说,可谓是一场大地震了,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自建置以来,三十余年间,荆湖北道也经历了大汉政治的变迁,固然因为各种争斗、运动、变革而受到影响,但整体而言,都是平稳渡过的,而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这般,大清洗。
很多人都是无所适从的,谁都没想到,但谁也都看得出来,老皇帝要下狠手了。抓了那么多人,连小舅子都一并下狱了,总不是闹着玩的。
于是,心怀恐惧下,很多人都找到布政使衙门,求到樊知古这儿,希望樊使君能够出面,带领他们共度时艰,挽救湖北这场突如其来的官场危机。
事实上,对于此事,就连樊知古都大感愕然,毕竟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一点风声都没流出,前一夜还在太白楼君臣同乐。然而,仔细想想,这也符合老皇帝的作风,不动则已,动则如雷霆。
冷静下来之后,樊知古反而安下心来,没有如一般湖北官僚那般惊慌失措。湖北之弊,不在他,他毕竟只是个就任还不足两年的布政使,事前没有得到一丁点暗示,既可以看作是对他的一种保护,也是一项考验。
同时,对湖北情况才熟悉,刚刚涉及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樊知古在心里做过一番衡量后,得出结论,老皇帝施雷霆手段整治湖北官场,对他这个荆湖北道布政使来说,也未必就是件坏事。
终究是个外来者,还是寒门出身,与孙、魏等湖北望族根本上是有区别的,难以真正尿到一个壶里去……
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
在紧张而快速的思考过后,樊知古找出了应对办法,付诸于行动,用行动向朝廷、向老皇帝表明态度。立刻派人联系都司、按察二司,由樊知古牵头,率领三衙及江陵府主要官员一起赶到行在,叩头祈罪。
樊知古认识得很清楚,在这等形势下,老皇帝已然用这等果断、迅疾的手段采取了措施,事情的严重性不言而喻,根本没有推诿的余地,一个端正的态度方才有助于事情的解决。
上百名官僚,其中半数都是荆湖北道的高官,都是那些曾经只流传于士民口头上的大人物,手握重权,乃至操控人生死。这是这些高高在上的人上人,当面对来自更强力的权势之时,臣服的姿态,与江陵城中那些埋头劳碌于生计的贱民相比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由于“走私案”,荆湖北道高层震动,整个湖北官场抖了三抖,而江陵城则是一片轰然,士民之间,反响热烈。
流言蜚语本就传得快,因为大搜捕,本就是揣测乱飞,但是,市井之内没有紧张,只有好奇,乃至兴奋、鼓舞。
毕竟,抓的不是官兵,就是官僚,并没有扰民,权贵们出事,不正是喜闻乐见的吗?而荆湖北道高官们举动,则像风一样,迅速地传遍了整个江陵。
因此,等到正午之前,行在外的景象就更热闹了,除了跪倒的那一大批湖北官僚,还有闻讯赶来的江陵士民。
士民蜂拥而至,给秩序的维护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皇城、武德、大内三方面不得不加强管控,然而,即便被排开,只能远远观望,但并不能的熄灭围观者们的热情,相反,更加高涨。
而上位者们,身处这样喧嚣的环境,又被一群屁民以这等异样的目光看待,多感别扭。即便到这样的地步,哪怕就跪在阳光底下,很多人还是一点都放不下官僚的架子,有忧愁的,有愤怒的,有羞愧的,当然还有低下头闭着眼睛当不存在的。
行在之外,一片喧嚣,事实上,就冲着江陵士民对此事如此反应,就可想而知,江陵府这边的
后者什么身份,也无需赘言,光看姓就知道了,皇亲国戚,符皇后的弟弟,太子的亲舅舅。至于前者,背景反而要复杂些,前长江水师都指挥使魏璘之子。
虽然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但魏氏同孙家一般,同出南平高氏,也同样是湖北望族,是荆湖北道最顶级的食利者。
在大汉,几乎与孙家同时发迹,早年之时,不管是平楚、伐蜀,还是后来东进平定江南,都有魏璘率领水师奋战的身影,在一统天下的大业中,有魏璘一份功绩,同时也奠定了魏氏在荆湖北道的地位。而魏忠,则是如今魏氏的当家人,也是道司大吏。
这二者的被捕,对于湖北官场来说,可谓是一场大地震了,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自建置以来,三十余年间,荆湖北道也经历了大汉政治的变迁,固然因为各种争斗、运动、变革而受到影响,但整体而言,都是平稳渡过的,而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这般,大清洗。
很多人都是无所适从的,谁都没想到,但谁也都看得出来,老皇帝要下狠手了。抓了那么多人,连小舅子都一并下狱了,总不是闹着玩的。
于是,心怀恐惧下,很多人都找到布政使衙门,求到樊知古这儿,希望樊使君能够出面,带领他们共度时艰,挽救湖北这场突如其来的官场危机。
事实上,对于此事,就连樊知古都大感愕然,毕竟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一点风声都没流出,前一夜还在太白楼君臣同乐。然而,仔细想想,这也符合老皇帝的作风,不动则已,动则如雷霆。
冷静下来之后,樊知古反而安下心来,没有如一般湖北官僚那般惊慌失措。湖北之弊,不在他,他毕竟只是个就任还不足两年的布政使,事前没有得到一丁点暗示,既可以看作是对他的一种保护,也是一项考验。
同时,对湖北情况才熟悉,刚刚涉及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樊知古在心里做过一番衡量后,得出结论,老皇帝施雷霆手段整治湖北官场,对他这个荆湖北道布政使来说,也未必就是件坏事。
终究是个外来者,还是寒门出身,与孙、魏等湖北望族根本上是有区别的,难以真正尿到一个壶里去……
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
在紧张而快速的思考过后,樊知古找出了应对办法,付诸于行动,用行动向朝廷、向老皇帝表明态度。立刻派人联系都司、按察二司,由樊知古牵头,率领三衙及江陵府主要官员一起赶到行在,叩头祈罪。
樊知古认识得很清楚,在这等形势下,老皇帝已然用这等果断、迅疾的手段采取了措施,事情的严重性不言而喻,根本没有推诿的余地,一个端正的态度方才有助于事情的解决。
上百名官僚,其中半数都是荆湖北道的高官,都是那些曾经只流传于士民口头上的大人物,手握重权,乃至操控人生死。这是这些高高在上的人上人,当面对来自更强力的权势之时,臣服的姿态,与江陵城中那些埋头劳碌于生计的贱民相比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由于“走私案”,荆湖北道高层震动,整个湖北官场抖了三抖,而江陵城则是一片轰然,士民之间,反响热烈。
流言蜚语本就传得快,因为大搜捕,本就是揣测乱飞,但是,市井之内没有紧张,只有好奇,乃至兴奋、鼓舞。
毕竟,抓的不是官兵,就是官僚,并没有扰民,权贵们出事,不正是喜闻乐见的吗?而荆湖北道高官们举动,则像风一样,迅速地传遍了整个江陵。
因此,等到正午之前,行在外的景象就更热闹了,除了跪倒的那一大批湖北官僚,还有闻讯赶来的江陵士民。
士民蜂拥而至,给秩序的维护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皇城、武德、大内三方面不得不加强管控,然而,即便被排开,只能远远观望,但并不能的熄灭围观者们的热情,相反,更加高涨。
而上位者们,身处这样喧嚣的环境,又被一群屁民以这等异样的目光看待,多感别扭。即便到这样的地步,哪怕就跪在阳光底下,很多人还是一点都放不下官僚的架子,有忧愁的,有愤怒的,有羞愧的,当然还有低下头闭着眼睛当不存在的。
行在之外,一片喧嚣,事实上,就冲着江陵士民对此事如此反应,就可想而知,江陵府这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