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兵抵汝南(1/2)
每日近百里的行军对步兵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光是铠甲军械这些东西就已经沉重不堪了,大都督司马懿规定,每名士兵还必须要携带七天的口粮,这样的负重,对于魏军步兵而言,简直就是如噩梦一般。
而且在行军途中,所携带的口粮并不是用来吃的,那是备用军粮,只有在战斗其间或者是后勤保障中断的情况下,才可以吃,平时正常行军的时候,则是有大锅灶,所以这个负重并不会逐日减少。
这样高强度的行军就是为了保证军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到淮南前线之中,由于从洛阳起兵,一路前往淮南,所途径的地区都是在魏国的腹地,根本就不用担心到遭遇敌人伏击的情况。
所以司马懿不恤军力,倍道而进,只用了十余天,就从洛阳赶到了汝南,距离淮河前线,已经是咫尺之遥了。
这已经不是司马懿第一玩倍道而行的计谋了,当年孟达在新城造反,司马懿闻讯之后,火速进军,倍道而行,原本孟达认为一个月后才能赶来的司马仲达,仅仅只用了八天时间,就已经是兵临城下了,猝不及防之下,孟达失手遭擒,全军覆灭。
司马懿在这方面可是经验老道,轻重缓急的火候掌握地炉火纯青,这次淮南事急,司马懿自然不敢有所耽搁,全力以赴,赶往救援。
不过到达汝南之后,司马懿立刻调低了行军的速度,这里已经距离前线不远了,为了防备吴军可能的偷袭,司马懿自然不敢再不恤军力,将士兵的体力和精力都消耗在行军途中,万一敌军夜袭,体力极度透支的魏军士兵恐怕连战斗的力气都没有了。
司马懿是不会给敌军制造任何机会的。
不过对于曹亮而言,却没有任何负担,那怕是一天行军百里,跨下有战马,都不是个什么事,一点都不觉得累。
这是曹亮平生第一次出征,他所见所学的东西还真的很多,身为参军,他的主要的职责就是帮着征南将军夏侯玄处理各种公文和信件,不过由于夏侯玄的地位由主将变为了副将,相对而言他需要处理的公文就少得多了,曹亮一路行来,反倒是轻松惬意不少。
不过职务虽然轻闲,但曹亮却不让自己轻闲下来,每日行军之时,他都要观察军队的行军阵列及扎营驻军时的各个细节,这些都是需要他学习的地方,平心而论,司马懿在这些方面,做的是无可挑剔,无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是井井有条,颇有章法。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一位成功的名将,并不是说他平生取得过何等的功勋和殊荣,而是在点滴之间,都可以做到完美极致。
而在这方面,曹亮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虽然他将司马懿视为平生之敌,但在某些方面,他却也不得不视司马懿为师,因为从司马懿的身上,他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
师敌长技以制敌,曹亮贪婪地学习着一切,所有一切有益的东西,对自己成长有所帮助的东西,曹亮皆不放过。
这次出征,还没有同敌人接触,曹亮就已经学到了不少东西,真可以称得上是不虚此行。
到达汝南之后,即将投入到战场之上了,曹亮心中更多了一份期待,真正的战斗就要打响,这将会是他亲历的第一次战争。
大军未动,斥侯先行,司马懿还未抵达淮南前线,他派出去的斥侯就已经是活动频繁,不断地将前线的消息给传递回来。
斥侯就是大军的一双眼睛,可以洞悉前面发生的一切,一般领军者,斥侯的作用仅限于侦察,所侦察的范围为周围十至二十里的范围,以确定对方有没有在此区域内设伏,为大军的行进提供安全的信息。
但做为司马懿的斥侯,则要辛苦的多,他们所侦察的范围何止提高了十倍,司马懿还未曾抵达淮河,淮南的一切他就都已经可以明察秋毫,了如指掌。
大军在汝南扎营下寨,司马懿也很快拿到了斥侯带来的最新情报,吴军先前围攻寿春、六安和弋阳的军队,突然间全部撤离,不知所踪。
长史陈圭贺道:“太傅威名所至,吴逆不战而逃,恐怕此刻已经是鼠窜南回,太傅兵不血刃,便解了淮南三郡之围,可喜可贺。”
夏侯玄冷笑一声,道:“敌情未明,又怎知吴军是不战而逃?说不定这是吴人的阴谋呢?”
陈圭不服地道:“夏侯将军恐怕是第一次来淮南吧,吴人打仗多势
而且在行军途中,所携带的口粮并不是用来吃的,那是备用军粮,只有在战斗其间或者是后勤保障中断的情况下,才可以吃,平时正常行军的时候,则是有大锅灶,所以这个负重并不会逐日减少。
这样高强度的行军就是为了保证军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到淮南前线之中,由于从洛阳起兵,一路前往淮南,所途径的地区都是在魏国的腹地,根本就不用担心到遭遇敌人伏击的情况。
所以司马懿不恤军力,倍道而进,只用了十余天,就从洛阳赶到了汝南,距离淮河前线,已经是咫尺之遥了。
这已经不是司马懿第一玩倍道而行的计谋了,当年孟达在新城造反,司马懿闻讯之后,火速进军,倍道而行,原本孟达认为一个月后才能赶来的司马仲达,仅仅只用了八天时间,就已经是兵临城下了,猝不及防之下,孟达失手遭擒,全军覆灭。
司马懿在这方面可是经验老道,轻重缓急的火候掌握地炉火纯青,这次淮南事急,司马懿自然不敢有所耽搁,全力以赴,赶往救援。
不过到达汝南之后,司马懿立刻调低了行军的速度,这里已经距离前线不远了,为了防备吴军可能的偷袭,司马懿自然不敢再不恤军力,将士兵的体力和精力都消耗在行军途中,万一敌军夜袭,体力极度透支的魏军士兵恐怕连战斗的力气都没有了。
司马懿是不会给敌军制造任何机会的。
不过对于曹亮而言,却没有任何负担,那怕是一天行军百里,跨下有战马,都不是个什么事,一点都不觉得累。
这是曹亮平生第一次出征,他所见所学的东西还真的很多,身为参军,他的主要的职责就是帮着征南将军夏侯玄处理各种公文和信件,不过由于夏侯玄的地位由主将变为了副将,相对而言他需要处理的公文就少得多了,曹亮一路行来,反倒是轻松惬意不少。
不过职务虽然轻闲,但曹亮却不让自己轻闲下来,每日行军之时,他都要观察军队的行军阵列及扎营驻军时的各个细节,这些都是需要他学习的地方,平心而论,司马懿在这些方面,做的是无可挑剔,无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是井井有条,颇有章法。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一位成功的名将,并不是说他平生取得过何等的功勋和殊荣,而是在点滴之间,都可以做到完美极致。
而在这方面,曹亮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虽然他将司马懿视为平生之敌,但在某些方面,他却也不得不视司马懿为师,因为从司马懿的身上,他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
师敌长技以制敌,曹亮贪婪地学习着一切,所有一切有益的东西,对自己成长有所帮助的东西,曹亮皆不放过。
这次出征,还没有同敌人接触,曹亮就已经学到了不少东西,真可以称得上是不虚此行。
到达汝南之后,即将投入到战场之上了,曹亮心中更多了一份期待,真正的战斗就要打响,这将会是他亲历的第一次战争。
大军未动,斥侯先行,司马懿还未抵达淮南前线,他派出去的斥侯就已经是活动频繁,不断地将前线的消息给传递回来。
斥侯就是大军的一双眼睛,可以洞悉前面发生的一切,一般领军者,斥侯的作用仅限于侦察,所侦察的范围为周围十至二十里的范围,以确定对方有没有在此区域内设伏,为大军的行进提供安全的信息。
但做为司马懿的斥侯,则要辛苦的多,他们所侦察的范围何止提高了十倍,司马懿还未曾抵达淮河,淮南的一切他就都已经可以明察秋毫,了如指掌。
大军在汝南扎营下寨,司马懿也很快拿到了斥侯带来的最新情报,吴军先前围攻寿春、六安和弋阳的军队,突然间全部撤离,不知所踪。
长史陈圭贺道:“太傅威名所至,吴逆不战而逃,恐怕此刻已经是鼠窜南回,太傅兵不血刃,便解了淮南三郡之围,可喜可贺。”
夏侯玄冷笑一声,道:“敌情未明,又怎知吴军是不战而逃?说不定这是吴人的阴谋呢?”
陈圭不服地道:“夏侯将军恐怕是第一次来淮南吧,吴人打仗多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