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前往河东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曹爽一连发出去数道大将军令,撤消步兵、长水、屯骑、射声四校尉的官职,等他回京之后再重新任命;下令步兵、长水、屯骑、射声四营的官兵即刻离京,前往河东郡,与越骑营会合,听令于平北将军、北军中候、护匈奴中郎将曹亮;下令府库调集一应所需物资到河东郡;任命桓范为军师祭酒、中监军,前往河东郡赴任。

      办完这些事之后,曹爽便下令立刻启程回京。

      原本曹爽计划着尽早地回到洛阳,结果因为并州的急报而生生地耽搁了,不过让曹爽比较安心的是,出兵救援并州的事总算还是得到了圆满地解决,关键的时候,还是曹亮主动站了出来,为他排忧解难。

      所以曹爽对曹亮的要求可谓是有求必应,只要他能办到的,一律统统地答应了,就连桓范这么最难搞定的人,曹爽都尽可能地想办法做出了安排。

      鉴于曹亮在汉中之战的出色表现,曹爽对曹亮的并州之行还是值得期待的,他对曹亮平定匈奴叛乱还是蛮有信心的。

      毕竟曹亮是他曹氏宗族的人,是曹爽为数不多可以信赖的人,如今有夏侯玄镇守关中陇右,如果曹亮可以在并州有所作为的话,那就算是彻底地解决了曹爽的后顾之忧。

      曹爽觉得在他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再去打仗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下从此太平,边关告急,还得有心腹大将给他挡着才是。

      曹爽发现,这次汉中之战,他最大的收获便是曹亮了,曹亮依靠着他的军事才能脱颖而出,已经可以成长为一位独挡一面的大将了。

      所以曹爽走得还是很放心的,接下来的事,他就完全地交给夏侯玄处理了。

      曹亮在曹爽离开的第二天,也离开了长安。

      不过临走之时,曹亮向夏侯玄要了两个人,那就是羊祜和杜预,他俩目前还是夏侯玄的参军,是准备留在长安的。

      夏侯玄立刻便答应了曹亮的要求,那怕现在他的幕僚一去就是三个人(包括长史曹亮),他还是欣然同意了。

      因为夏侯玄清楚,曹亮那边是急缺人手的,进入并州之后,马上就要和匈奴开战了,这种困难可不是一般人能克服的,夏侯玄希望能多帮曹亮一把。

      “子明,要不还是从雍凉抽调一些兵马过去吧,你从河东郡那儿新募的兵马能堪大用吗?”

      曹亮莞尔一笑,婉言谢绝了夏侯玄的好意,率领越骑营离开了长安。

      开玩笑,好不容易脱离了他人的羁拌,曹亮好似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又何须给自己添堵呢。

      再说了,雍凉的兵马虽然看似夏侯玄在主管,但这些军队真正听命的人,却未必是夏侯玄,他一个空降到了关中的都督,别人未必能买他的帐。

      曹亮把越骑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全部是骑兵,由他率领,全速前进,赶往河东郡。另一部分则为辅兵及车马,由邓艾率一队骑兵护送着,徐缓而行。

      曹亮的目的,自然是尽早地赶到河东郡去,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他到达河东之后,不等北军其他四营到来,先行开始募兵,这样的话,才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越骑营和曹爽走得不是一路,曹爽的大军是从长安出发,走潼关前往洛阳,而越骑营则是从蒲坂津渡河,前往河东郡郡治安邑。曹爽走得是渭河南路,而越骑营走得是渭河北路。

      从长安渡过渭河,越骑营一路向东,虽然曹亮晚了一天出发,但很快就将曹爽的大军远远地甩在了身后,等他们到达蒲坂津的时候,曹爽他们距离潼关还远着呢。

      蒲坂津是黄河上一处最为重要的渡口,历史上被称之为秦晋之咽喉,由于黄河在壶口瀑布以上的河段水流湍急,两岸峡谷高深,船不能行,故而只有壶口以下的河段才具备通航和摆渡的条件,而蒲坂津一带地势平坦,水流平缓,逐渐成为秦晋交通之要冲。

      在黄河的西岸,筑有蒲津关,也叫做临晋关,是关中扼守黄河渡口的一座关隘,使其河东之兵不能轻易地进入关中。

      而同样,在黄河的东岸,晋地也筑有一座城池蒲坂城,两座关城夹河而峙,遥遥相对。

      不过现在蒲坂津位于魏国的腹地,已经早没有了当年秦晋对峙的那般紧张空气,这座渡口已经丧失了它的军事功能,成为黄河两岸民众往来的纽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