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1章 发起总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为了保护浮桥的搭建,免于敌人的破坏,必须要在搭建浮桥的同时,进行适当的保护,确实浮桥的万无一失。

      为此,曹亮之间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打造连弩飞石船。

      这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将连弩车和连环投石车和战船结合起来,在船头的位置,设置固定的连弩,在船中间的位置,安排马钧所发明的连环投石车。

      连环投石车是在普通投石车的基础上,采用转轮设计,将石弹悬挂在转轮上面,轮流发射,大大地提高了发射的频率。

      不过曹亮现在采用的连环投石车,并不是马钧的原版,而是经过他设计改进过的。马钧在设计连环投石车的时候,还没有产生配备式投石车的概念,就算是连环投石车,也是采用人力牵拉式的,这样需要大量的拽手来操作,或许在平地上可以实行,但真要是将这种投石车搬到战船上,一点可以操作的空间也没有。

      所以曹亮将人力牵拉的投石车升级为配重式,这样操作投石车的人就大大的减少了,让投石车上船成为了可能。

      曹亮没有使用普通的投石车,而是使用改进版的连环投石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普通投石车的发射频率低,而连环投石车发射频率是普通投石车的四到五倍,几十艘战船同时进行攻击的话,可以形成有效的打击力量。

      尽管连环投石车所使用的石弹要小一些,破坏的威力的小得多,但是这次他们需要攻击的目标又不是坚固的城墙,这些小一号的石弹用起来正合适不过。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构思和创意,在此之前,从来也没有人会把船和投石车连弩车联系到一起,曹亮却可以打破陈规,推陈出新,创造性地设计出了这种全新的战船。

      曹亮把图纸交给桓范的时候,桓范却一脸的麻木,一点也不感到惊奇,毕竟曹亮创造出来的匪夷所思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似乎这世间,只有曹亮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出来的,曹亮的许多发明创造,已经远远走在了这个时代的前列,一个个的创举,已经让人赞叹不过来了,这次把连弩和连环投石车搬到船上去,桓范自然不会太过吃惊,他只需指派工匠,严格地按照曹亮提供的图纸打造便是了。

      这种船只,要比普通的渡船稍微大一些,但打造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毕竟北方的造船工匠的手艺比起吴国的工匠,还是差了许多的,吴国的工匠,不但能造出蒙冲那样的战舰来,而且还可以建造出高达五六层的楼船,北方没有大河大江,工匠也造不出大船来。

      不过曹亮只需要能安放一辆连环投石车和两部连弩的船,显然普通的战船就绰绰有余了,根本就无需太大的船。

      在曹亮北征之前,每一艘的样船很快就建造出来了,在船头的位置上,两架连弩并排安放,这种连弩车具有射程远射速快的特点,在压制敌人弓箭兵方面,有着奇效,在船身中央的位置上,安放着一辆连环投石车,这个时候为了追求稳定性,投石车的轮子已经被拆卸掉了,投石车的底座完全地固定在了船只的甲板上,那怕是再大的震动,也不会产生位移。

      为了避免被司马军的细作获知,这艘样船完全是在极其保密的状态之下兴建的,并州军之中,也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知晓,建成之后,曹亮对它进行了试射,对结果还是相当满意的,经过一些小的调整,最终将会进入到大规模的量产之中。

      就在那个时候,匈奴人刘渊入侵并州,曹亮放弃了渡河的计划,毅然回师并州,先去解决胡人之乱,将建造连弩飞石船的任务交待给了桓范。

      曹亮原本计划至少也要建造五十艘连弩飞石船,这不过是在当时时间紧迫的时候提出的方案,渡河计划一搁置就是一年多的时间,桓范完全有时间来从容地打造连弩飞石船,在原材料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桓范最终造出了一百艘这样的船,整整比曹亮原计划提高了一倍。

      而且桓范还储备了数万枚专用的石弹和数万支连弩箭,这些连弩飞石船和别的船只都停泊在黄河北岸的渡口处,都用厚厚的青色幔布蒙着,不但司马军不知道这些船为何物,就连并州军的大部分也被蒙在鼓里,只以为是普通的渡船。

      曹亮到达黎阳之后,第一时间便去黄河边上察看了水情,随着黄河的冰面消融,黄河水也变得顺畅起来,水位大大的降低了,这个时候,正是渡河的最佳时机。

      白马渡是黄河下游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渡口,这里河面宽阔,水流平缓,当初便成为了曹亮渡河的第一首选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