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 第164节(2/3)
“子上大夫,今日集会,怕是差不多了吧。”
李然转过头,看着一直未曾说话的驷带淡淡道。
还未来得及细说,这驷带,字子上。如今乃是驷氏一族的宗主,于郑国六卿中排行第六。当然,也正如前面所说到过的,这个驷带其实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驷黑的侄子。
话说驷带听得李然如此说,倒也觉得今日的乡校集会,确是该结束了。
毕竟,再这样继续下去,对丰段一党也没什么好处了。
于是,驷带便是故作惊醒一般,一顿伸手拍额,并是惊乍忙道:
“是是是,子明所言在理,今日集会的确是该结束了……”
“慢!”
就在驷带走上前台,并准备宣告结束今日乡校集会时,一道十分冷漠的声音自人群之中传来。
接着,只见一个中年男子自人群中站起,缓步上前。
“子明所言,确有道理。而今我郑国新政,商贾从之,皆是惠利于民。”
“不过,子明可曾细想过,我郑国的流民如今却也是越来越多了。只因是听闻我郑国优待庶民,以致于如今全国大小城邑内,如今已是招惹来了大量流民的涌入。”
“若长此以往,待来日无地可分了,届时仍然还有相当数量的流民不断涌入,那样不但会产生隐患,而且这些人还会抢走原本属于原住庶民的生计,此乃其一也!”
“其二,一旦其他邻邦意识到了他们境内的庶民流失严重,那势必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改革,也一样推广新政,以力争再将庶民给争夺回去。如此一来二去,我郑国与他国之间就难免出现纷争呐……”
“然而,以我郑国目前之实力,又如何能够解决这样的纷争?若届时因争夺庶民而与邻邦大打出手,战端一开,届时我郑国四面受敌,岂非有着旦夕倾覆之危矣?”
只听此人说话,虽是慢条斯理的,但是逻辑缜密,所说的话也是极为有理有节。
话音落下,集会之上又有不少人都在那里一阵点头称是。
没错,现在我们承认新政的确是好的,祭氏处于其中所为之事除了谋利,惠利于民,这也都不假。
可问题在于,这样好的政策难免会吸引更多的流民涌入郑国,而这些流民又势必会跟原住民发生冲突,产生矛盾。
更有甚者,或许还会引发郑国与邻国之间一系列的矛盾。
这样一来,推行新政的意义岂不是就变味儿了?
饶是李然闻言,也不由多看了此人两眼。
只见此人三十出头年纪,相貌富贵,略显肥胖,身上的华服一看便是大户人家才能穿得起的,绝对不是普通庶民。
“不错,居然还能碰到个硬茬,不简单啊。”
李然之所以称这人乃是个硬茬,那是因为这人提出的论点实在别出心裁,角度也是十分的刁钻。
普通士子与庶民,大抵只知道从新政推行的受益者,普通庶民能否接受来进行驳斥。甚至有些没读过几本书的,便只知道人身攻击与耍流氓。
可是这人的论点却十分标新立异。
更为关键的是,这也正是郑国即将要面临的问题。
流民越来越多,对郑国而言有好处,自然也有害处。
这就好比是后世的某一超级大国一般,在逐渐强大的同时,贫富、种族、阶级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会随之出现,并且还会愈演愈烈。
世间之事,总有两面。
伴随着旧有问题的解决,总会不断出现新的矛盾。
而这,不就是天理循环的道理吗?
“咦?原来是子旗啊?!你怎么也来了?”
闻得此人出言过后,驷带却是难得一见的开口说话了。
“子旗?伯石大夫之子?”
集会上听得“子旗”二字,立刻有人叫破了此人身份。
李然转过头,看着一直未曾说话的驷带淡淡道。
还未来得及细说,这驷带,字子上。如今乃是驷氏一族的宗主,于郑国六卿中排行第六。当然,也正如前面所说到过的,这个驷带其实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驷黑的侄子。
话说驷带听得李然如此说,倒也觉得今日的乡校集会,确是该结束了。
毕竟,再这样继续下去,对丰段一党也没什么好处了。
于是,驷带便是故作惊醒一般,一顿伸手拍额,并是惊乍忙道:
“是是是,子明所言在理,今日集会的确是该结束了……”
“慢!”
就在驷带走上前台,并准备宣告结束今日乡校集会时,一道十分冷漠的声音自人群之中传来。
接着,只见一个中年男子自人群中站起,缓步上前。
“子明所言,确有道理。而今我郑国新政,商贾从之,皆是惠利于民。”
“不过,子明可曾细想过,我郑国的流民如今却也是越来越多了。只因是听闻我郑国优待庶民,以致于如今全国大小城邑内,如今已是招惹来了大量流民的涌入。”
“若长此以往,待来日无地可分了,届时仍然还有相当数量的流民不断涌入,那样不但会产生隐患,而且这些人还会抢走原本属于原住庶民的生计,此乃其一也!”
“其二,一旦其他邻邦意识到了他们境内的庶民流失严重,那势必也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改革,也一样推广新政,以力争再将庶民给争夺回去。如此一来二去,我郑国与他国之间就难免出现纷争呐……”
“然而,以我郑国目前之实力,又如何能够解决这样的纷争?若届时因争夺庶民而与邻邦大打出手,战端一开,届时我郑国四面受敌,岂非有着旦夕倾覆之危矣?”
只听此人说话,虽是慢条斯理的,但是逻辑缜密,所说的话也是极为有理有节。
话音落下,集会之上又有不少人都在那里一阵点头称是。
没错,现在我们承认新政的确是好的,祭氏处于其中所为之事除了谋利,惠利于民,这也都不假。
可问题在于,这样好的政策难免会吸引更多的流民涌入郑国,而这些流民又势必会跟原住民发生冲突,产生矛盾。
更有甚者,或许还会引发郑国与邻国之间一系列的矛盾。
这样一来,推行新政的意义岂不是就变味儿了?
饶是李然闻言,也不由多看了此人两眼。
只见此人三十出头年纪,相貌富贵,略显肥胖,身上的华服一看便是大户人家才能穿得起的,绝对不是普通庶民。
“不错,居然还能碰到个硬茬,不简单啊。”
李然之所以称这人乃是个硬茬,那是因为这人提出的论点实在别出心裁,角度也是十分的刁钻。
普通士子与庶民,大抵只知道从新政推行的受益者,普通庶民能否接受来进行驳斥。甚至有些没读过几本书的,便只知道人身攻击与耍流氓。
可是这人的论点却十分标新立异。
更为关键的是,这也正是郑国即将要面临的问题。
流民越来越多,对郑国而言有好处,自然也有害处。
这就好比是后世的某一超级大国一般,在逐渐强大的同时,贫富、种族、阶级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会随之出现,并且还会愈演愈烈。
世间之事,总有两面。
伴随着旧有问题的解决,总会不断出现新的矛盾。
而这,不就是天理循环的道理吗?
“咦?原来是子旗啊?!你怎么也来了?”
闻得此人出言过后,驷带却是难得一见的开口说话了。
“子旗?伯石大夫之子?”
集会上听得“子旗”二字,立刻有人叫破了此人身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