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 第192节(1/3)
他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自省与自责之中,纵是随风弥漫的那一股浓郁的血腥味儿,此刻也无法将他唤醒。
为什么?
他为什么要反省自责呢?
有人可能会说,身在礼乐崩坏的时代,身处乱世之中,任何后来者都理应成为一位手执七尺王剑,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盖世枭雄。
亦或是成为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挽救天下苍生于涂炭之下,真真正正的给予这个世界一个“和平盛世”的治世大贤。
可是,又有没有人想过?他李然既是身为后来者,他所坚持和坚守的道理理念与这个世界本身其实是格格不入的。
他之所以此前将自己定位成谋士,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情势所逼。但另一方面,其实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比谁都更懂得战争的残酷。
所以他才希望能通过另外一种更为柔和的方式去调停,布局,甚至是掌控一切。而并非是仅仅依靠暴力。
暴力,在掌控一切的同时,也会彻底摧毁一切。无论是对于哪一方而言,都是如此。
所以,他所自责的,乃是他发现他并不能去阻止这一场大战的发生。当他眼看着山下的一幕幕“人间惨状”,他自省着,在往后的岁月中,他是不是应该将自己的视界给跳脱出这一时代的局限呢?
他既然有这样的眼界和视角,他理应为这个时代的未来去承担更多。
郑国,鲁国,祭氏,子产,这些都是与他关系亲近之人。但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时候,他是不是也并不能将自己的视界只局限在这一方一隅呢?
如果能救得更多的人,能够以更小的代价去结束战乱。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李然突然在那是扪心自问着,究竟对于他而言,对于一个从现代社会溯源而来的未来人,他的底线和初心应该是什么呢?
楚人和吴人的生死,当真跟他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面对众生,但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这难道不是他所一直所坚守的正道吗?
尽管这的确是一个乱世,他也知道,在这一时代,满口的仁义道德只会让他更像是一个傻子一样。
就像当年的宋襄公一样,满口的仁义道德,最后呢?终究还是是被无情的现实给教育了。
可是即便如此,他真的应该就此而放弃吗?真的应该坠入时代的旋涡中而彻底迷失了自己吗?
他此时已经有些记不清,当孙骤死在曲阜城外时,他为什么会那样的愤怒?甚至会将鲁国季氏永远记在自己的复仇名单上!
孙骤很重要吗?能够影响整个天下的格局吗?
绝对不是。孙骤不过就是一名普通的武人。若说得再不客气点,他不过就是一名庶人罢了。
当时李然之所以会如此的愤怒,难道不正是因为季氏的那种只顾争权夺利,甚至不惜以草菅人命,一味的杀人来达成目的的手段?
这才是当时的李然所无法容忍的!
而现如今,他虽是无法阻止这一场吴楚争夺舒鸠的大战。但是,他既然是被卷入了其中,他的袖手旁观,以及他有意无意的“炫耀”之举,却也间接造就了如今山下的这一“人间炼狱”。
那如此说来,他与季孙宿,与丰段之流又有何异同呢?
纵是这一时代的所有人都想成为始皇帝,他李然也决不应该以此为人生目标。
当然,你可以说李然就如同个贱人一般的扭捏造作,矫情,胸无大志。
可是你无法否认他身为现代人的思维与逻辑,更无法否认他对这个残酷世界的认知,乃是这一时代最为理性,最具有人伦情怀的存在。
……
山谷内的战斗很快便接近了尾声,吴军的士气本已是彻底竭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乃是那些楚人,看见吴人如今已落入了瓮中,又岂能坐失此等的良机?故而人人都是整戈待发,都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
所以这一场歼灭战,最终是以楚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为什么?
他为什么要反省自责呢?
有人可能会说,身在礼乐崩坏的时代,身处乱世之中,任何后来者都理应成为一位手执七尺王剑,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盖世枭雄。
亦或是成为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挽救天下苍生于涂炭之下,真真正正的给予这个世界一个“和平盛世”的治世大贤。
可是,又有没有人想过?他李然既是身为后来者,他所坚持和坚守的道理理念与这个世界本身其实是格格不入的。
他之所以此前将自己定位成谋士,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情势所逼。但另一方面,其实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比谁都更懂得战争的残酷。
所以他才希望能通过另外一种更为柔和的方式去调停,布局,甚至是掌控一切。而并非是仅仅依靠暴力。
暴力,在掌控一切的同时,也会彻底摧毁一切。无论是对于哪一方而言,都是如此。
所以,他所自责的,乃是他发现他并不能去阻止这一场大战的发生。当他眼看着山下的一幕幕“人间惨状”,他自省着,在往后的岁月中,他是不是应该将自己的视界给跳脱出这一时代的局限呢?
他既然有这样的眼界和视角,他理应为这个时代的未来去承担更多。
郑国,鲁国,祭氏,子产,这些都是与他关系亲近之人。但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时候,他是不是也并不能将自己的视界只局限在这一方一隅呢?
如果能救得更多的人,能够以更小的代价去结束战乱。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李然突然在那是扪心自问着,究竟对于他而言,对于一个从现代社会溯源而来的未来人,他的底线和初心应该是什么呢?
楚人和吴人的生死,当真跟他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面对众生,但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这难道不是他所一直所坚守的正道吗?
尽管这的确是一个乱世,他也知道,在这一时代,满口的仁义道德只会让他更像是一个傻子一样。
就像当年的宋襄公一样,满口的仁义道德,最后呢?终究还是是被无情的现实给教育了。
可是即便如此,他真的应该就此而放弃吗?真的应该坠入时代的旋涡中而彻底迷失了自己吗?
他此时已经有些记不清,当孙骤死在曲阜城外时,他为什么会那样的愤怒?甚至会将鲁国季氏永远记在自己的复仇名单上!
孙骤很重要吗?能够影响整个天下的格局吗?
绝对不是。孙骤不过就是一名普通的武人。若说得再不客气点,他不过就是一名庶人罢了。
当时李然之所以会如此的愤怒,难道不正是因为季氏的那种只顾争权夺利,甚至不惜以草菅人命,一味的杀人来达成目的的手段?
这才是当时的李然所无法容忍的!
而现如今,他虽是无法阻止这一场吴楚争夺舒鸠的大战。但是,他既然是被卷入了其中,他的袖手旁观,以及他有意无意的“炫耀”之举,却也间接造就了如今山下的这一“人间炼狱”。
那如此说来,他与季孙宿,与丰段之流又有何异同呢?
纵是这一时代的所有人都想成为始皇帝,他李然也决不应该以此为人生目标。
当然,你可以说李然就如同个贱人一般的扭捏造作,矫情,胸无大志。
可是你无法否认他身为现代人的思维与逻辑,更无法否认他对这个残酷世界的认知,乃是这一时代最为理性,最具有人伦情怀的存在。
……
山谷内的战斗很快便接近了尾声,吴军的士气本已是彻底竭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乃是那些楚人,看见吴人如今已落入了瓮中,又岂能坐失此等的良机?故而人人都是整戈待发,都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
所以这一场歼灭战,最终是以楚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