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64节(2/3)
“这是我哥给你的。”
又是香囊?
苏泽接过香囊,同样绣着一条鲤鱼。
如果说方若兰的绣工是带着一些抽象艺术的元素,可以归结于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的话。
那林默珺的绣工就是大开大合,进军到象征主义的高度,横平竖直的走线,颇有些后世军品的简约风格,如果不是苏泽理解能力出众,怕是无法想到这是一只鲤鱼。
哭笑不得的收下香囊,苏泽只好将两个香囊都佩戴在身上。
到了县试这天,考院门口已经站满了应试的士子。
整个南平县的读书人齐聚于此,苏泽放眼看去,大部分都是稚嫩的面孔。
童子试还是童子居多啊,那种皓首穷经的老童生也不是没有,但是在福建毕竟商业气氛浓郁,总是科举不第基本上也都转行了。
考院在县城的东南门附近,这座建筑的唯一用途就是举行科举考试。
县试和府试都会在这里进行,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负责主考的县令和监考官,以及礼房挑选出来誊抄卷子的书吏,都会提前关在考院中。
虽然只是县试,程序上已经很完备了,至少形式上没有作弊的空间。
负责看守考院,检查考生的士兵,也是从别县调来的卫所士兵。
并不是说不能作弊,而是作弊的成本高了,至少对大部分人士子是公平的。
在考院边上的酒楼中,也坐着一群读书人。
以黄时行为首的秀才们,每年县试府试的时候也会在楼上聚会。
当有考生出来后,就有秀才询问考题传到楼上,在场的秀才当场作题,然后公推出一名“楼上案首”来。
这种行为就类似于高考结束后关注高考作文题,公考上岸之后做行测一样,属于已经上岸的人“怀念”过往苦读时光,实际上是寻求一份自我满足感的行为。
要不然高考结束怎么不做数学题的?还不是只有语文题目还能看得懂,数学题早就已经看不懂罢了。
聚会的主角自然是黄时行了,虽然经受了《拍案惊奇》的打击,但是黄时行毕竟是有秀才功名的,也是被延平书院山长陈默群认可,是这一届中最有可能中举的读书人。
读书人的圈子,也讲究一个宁为凤尾不为鸡头。
南平本地的举人,一般会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和海瑞一样,不再继续科举,直接去京师吏部等待授官。
就算是不入品的学官也是官,若是能考成优秀,也未必不能出任一方知县,成为百里侯。
而剩余的举人,按照大明朝的规矩,落榜的举人是要入国子监读书,然后参加下一次贡试的。
入国子监读书,叫做“入监”举人,如今南北二京的国子监虽然文风不盛,但是在国子监读书可以免去在京城高昂的住宿和餐饮费用,还能和同道一起学习切磋,是普通家庭举人的好选择。
如果不在国子监读书的,其实在大明的律令中是违法行为。
嘉靖五年和嘉靖二十七年,皇帝明发谕令,要继续参加贡试的举人,必须要有在国子监中入监的读书学籍,否则不允许参加贡试。
实际上这些谕令根本没有效果,比如明发谕令后的嘉靖二十八年的贡试上,入监考生的比例不足三成,但是最后也都认可了这些进士的资格。
而这些不入监的考生,以举人候补官员的身份,就可以享受普通百姓没有的自由。
真的做了进士之后,肯定要听从朝廷安排做官,再也没有这样的自由生活。
所以很多人就会在这个时候四处游学,比如在有名的书院中学习。
也有借着游学之名游山玩水的,甚至还有借着举人身份跑商的。
还有的举人干脆效仿古之游侠,号称儒侠四处行侠仗义。
如比方知府的小舅子,方若兰的舅父李贽,中了举人之后就四处游玩讲学,著书立传,也被人
又是香囊?
苏泽接过香囊,同样绣着一条鲤鱼。
如果说方若兰的绣工是带着一些抽象艺术的元素,可以归结于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的话。
那林默珺的绣工就是大开大合,进军到象征主义的高度,横平竖直的走线,颇有些后世军品的简约风格,如果不是苏泽理解能力出众,怕是无法想到这是一只鲤鱼。
哭笑不得的收下香囊,苏泽只好将两个香囊都佩戴在身上。
到了县试这天,考院门口已经站满了应试的士子。
整个南平县的读书人齐聚于此,苏泽放眼看去,大部分都是稚嫩的面孔。
童子试还是童子居多啊,那种皓首穷经的老童生也不是没有,但是在福建毕竟商业气氛浓郁,总是科举不第基本上也都转行了。
考院在县城的东南门附近,这座建筑的唯一用途就是举行科举考试。
县试和府试都会在这里进行,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负责主考的县令和监考官,以及礼房挑选出来誊抄卷子的书吏,都会提前关在考院中。
虽然只是县试,程序上已经很完备了,至少形式上没有作弊的空间。
负责看守考院,检查考生的士兵,也是从别县调来的卫所士兵。
并不是说不能作弊,而是作弊的成本高了,至少对大部分人士子是公平的。
在考院边上的酒楼中,也坐着一群读书人。
以黄时行为首的秀才们,每年县试府试的时候也会在楼上聚会。
当有考生出来后,就有秀才询问考题传到楼上,在场的秀才当场作题,然后公推出一名“楼上案首”来。
这种行为就类似于高考结束后关注高考作文题,公考上岸之后做行测一样,属于已经上岸的人“怀念”过往苦读时光,实际上是寻求一份自我满足感的行为。
要不然高考结束怎么不做数学题的?还不是只有语文题目还能看得懂,数学题早就已经看不懂罢了。
聚会的主角自然是黄时行了,虽然经受了《拍案惊奇》的打击,但是黄时行毕竟是有秀才功名的,也是被延平书院山长陈默群认可,是这一届中最有可能中举的读书人。
读书人的圈子,也讲究一个宁为凤尾不为鸡头。
南平本地的举人,一般会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和海瑞一样,不再继续科举,直接去京师吏部等待授官。
就算是不入品的学官也是官,若是能考成优秀,也未必不能出任一方知县,成为百里侯。
而剩余的举人,按照大明朝的规矩,落榜的举人是要入国子监读书,然后参加下一次贡试的。
入国子监读书,叫做“入监”举人,如今南北二京的国子监虽然文风不盛,但是在国子监读书可以免去在京城高昂的住宿和餐饮费用,还能和同道一起学习切磋,是普通家庭举人的好选择。
如果不在国子监读书的,其实在大明的律令中是违法行为。
嘉靖五年和嘉靖二十七年,皇帝明发谕令,要继续参加贡试的举人,必须要有在国子监中入监的读书学籍,否则不允许参加贡试。
实际上这些谕令根本没有效果,比如明发谕令后的嘉靖二十八年的贡试上,入监考生的比例不足三成,但是最后也都认可了这些进士的资格。
而这些不入监的考生,以举人候补官员的身份,就可以享受普通百姓没有的自由。
真的做了进士之后,肯定要听从朝廷安排做官,再也没有这样的自由生活。
所以很多人就会在这个时候四处游学,比如在有名的书院中学习。
也有借着游学之名游山玩水的,甚至还有借着举人身份跑商的。
还有的举人干脆效仿古之游侠,号称儒侠四处行侠仗义。
如比方知府的小舅子,方若兰的舅父李贽,中了举人之后就四处游玩讲学,著书立传,也被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