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372节(2/3)
事”了,一路南下的九边精骑,在四月二十日已经到了济宁。
这一路上,李成梁每天都坚持给皇帝写信,说的都是行军途中的鸡毛蒜皮小事,却给皇帝一种掌控了大军的感觉。
李成梁越发得到皇帝的宠爱,甚至皇帝还在京师下圣旨表扬李成梁,这一切都让身为主帅的戎政尚书杨博非常的郁闷。
九边之中,就属于李成梁的部队军纪最是涣散,滋扰地方都不谈了,还经常在军中和其他军队争斗,寻衅滋事。
好几次杨博派军法官去李成梁的军营中执法,最后都被抱团的辽阳官军给轰了出来,杨博召来李成梁问话,这厮就如同泥鳅一样装作不知情,说是要回去惩戒自家的士兵,然后就没了下文。
因为这样,整个部队越发的军纪涣散。
学好不容易,学坏很简单,当身为一军统帅的权威被破坏,本来就没有本部兵马的杨博就很难控制住整个部队。
这也不是杨博无能,如今李成梁圣眷正隆,杨博没办法拿着李成梁开刀。
老虎拿不下,苍蝇就都叮过来了。
杨博也非常的头疼,这样的部队到了徐州,真的能够打赢东南逆贼吗?
杨博到了济南之后,很快就接到了张居正送来的南直隶的情报。
苏泽控制了南京和凤阳之后,沿途占领了扬州、镇江、泰州三府,但是东南新军却没有继续沿着运河北上。
如今淮安府和徐州,还在明廷的控制范围之内。
徐州还没丢,这是让杨博觉得庆幸的事情,但是南直隶败的这么快,还是让杨博有些心惊。
他在南直隶担任过兵部尚书,对南京的情况也算是了解。
李廷竹还算是知兵的勋贵,杨博并不觉得他是投降的人。
从张居正的来信中,杨博也知道苏泽这边的火器凶猛,这一切都让他深深的忧虑。
杨博收起信件,对亲兵喊道:“召集诸将军议!”
等到其他将领都到了之后,身为副将的李成梁这才姗姗来迟。
这当然是李成梁故意的了,他知道杨博看自己不顺眼,削弱文臣主将的权威,他这样的才能更好的浑水摸鱼,保全自己的军队。
作为一个军头,李成梁有着清晰的认知,自己的依仗就是自己手下的军队。
无论是立功还是保命,都必须要将手下的军队紧紧的攥住才行。
而身为主帅,若是杨博非要让李成梁上去送死,或者打硬仗,那李成梁也不得不服从。
只有削弱了杨博的领导权威,日后才有讨价还价的机会。
杨博心中恼怒,但是现在他也没有办法动李成梁。
现实中又不是戏文,杨博也不是孙武那样的狠人,就因为李成梁迟到斩杀他,且不说能不能杀的成,还没打仗就斩杀副将,皇帝就不会饶了杨博。
李成梁看到杨博没有反应,心中更加得意,而九边的那些将领看到杨博压服不住李成梁,也决定日后要和这位副总兵更加亲近亲近。
杨博清了清嗓子说道:“今日召集诸将军议,张居正已经在徐州准备好军营,朝廷也已经在徐州准备好军粮,接下来诸将讲一讲,如何引诱苏贼在徐州决战。”
朝廷的战略是在徐州决战,但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战略,实际上决战这东西,是需要敌我双方共同选择的。
不是说朝廷说在徐州就能在徐州决战的。
一名将领立刻说道:“苏贼已经占领凤阳府,必定会北上,我军只要在徐州以逸待劳,等待苏贼进攻就可以了!”
杨博皱眉,这自然是朝廷设想的最好办法,但也是最不实际的方案。
原因很简单,八万大军每天吃喝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别说大军在徐州吃上一年,就是吃上三个月朝廷也受不了的。
杨博看向李成梁,李成梁这一次倒是站出来说道:
“大帅,末将以为等我军进驻徐州之后,应当主动出击,攻打苏
这一路上,李成梁每天都坚持给皇帝写信,说的都是行军途中的鸡毛蒜皮小事,却给皇帝一种掌控了大军的感觉。
李成梁越发得到皇帝的宠爱,甚至皇帝还在京师下圣旨表扬李成梁,这一切都让身为主帅的戎政尚书杨博非常的郁闷。
九边之中,就属于李成梁的部队军纪最是涣散,滋扰地方都不谈了,还经常在军中和其他军队争斗,寻衅滋事。
好几次杨博派军法官去李成梁的军营中执法,最后都被抱团的辽阳官军给轰了出来,杨博召来李成梁问话,这厮就如同泥鳅一样装作不知情,说是要回去惩戒自家的士兵,然后就没了下文。
因为这样,整个部队越发的军纪涣散。
学好不容易,学坏很简单,当身为一军统帅的权威被破坏,本来就没有本部兵马的杨博就很难控制住整个部队。
这也不是杨博无能,如今李成梁圣眷正隆,杨博没办法拿着李成梁开刀。
老虎拿不下,苍蝇就都叮过来了。
杨博也非常的头疼,这样的部队到了徐州,真的能够打赢东南逆贼吗?
杨博到了济南之后,很快就接到了张居正送来的南直隶的情报。
苏泽控制了南京和凤阳之后,沿途占领了扬州、镇江、泰州三府,但是东南新军却没有继续沿着运河北上。
如今淮安府和徐州,还在明廷的控制范围之内。
徐州还没丢,这是让杨博觉得庆幸的事情,但是南直隶败的这么快,还是让杨博有些心惊。
他在南直隶担任过兵部尚书,对南京的情况也算是了解。
李廷竹还算是知兵的勋贵,杨博并不觉得他是投降的人。
从张居正的来信中,杨博也知道苏泽这边的火器凶猛,这一切都让他深深的忧虑。
杨博收起信件,对亲兵喊道:“召集诸将军议!”
等到其他将领都到了之后,身为副将的李成梁这才姗姗来迟。
这当然是李成梁故意的了,他知道杨博看自己不顺眼,削弱文臣主将的权威,他这样的才能更好的浑水摸鱼,保全自己的军队。
作为一个军头,李成梁有着清晰的认知,自己的依仗就是自己手下的军队。
无论是立功还是保命,都必须要将手下的军队紧紧的攥住才行。
而身为主帅,若是杨博非要让李成梁上去送死,或者打硬仗,那李成梁也不得不服从。
只有削弱了杨博的领导权威,日后才有讨价还价的机会。
杨博心中恼怒,但是现在他也没有办法动李成梁。
现实中又不是戏文,杨博也不是孙武那样的狠人,就因为李成梁迟到斩杀他,且不说能不能杀的成,还没打仗就斩杀副将,皇帝就不会饶了杨博。
李成梁看到杨博没有反应,心中更加得意,而九边的那些将领看到杨博压服不住李成梁,也决定日后要和这位副总兵更加亲近亲近。
杨博清了清嗓子说道:“今日召集诸将军议,张居正已经在徐州准备好军营,朝廷也已经在徐州准备好军粮,接下来诸将讲一讲,如何引诱苏贼在徐州决战。”
朝廷的战略是在徐州决战,但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战略,实际上决战这东西,是需要敌我双方共同选择的。
不是说朝廷说在徐州就能在徐州决战的。
一名将领立刻说道:“苏贼已经占领凤阳府,必定会北上,我军只要在徐州以逸待劳,等待苏贼进攻就可以了!”
杨博皱眉,这自然是朝廷设想的最好办法,但也是最不实际的方案。
原因很简单,八万大军每天吃喝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别说大军在徐州吃上一年,就是吃上三个月朝廷也受不了的。
杨博看向李成梁,李成梁这一次倒是站出来说道:
“大帅,末将以为等我军进驻徐州之后,应当主动出击,攻打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