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71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再到汉末士燮割据交州,包括今后有关安南的大量史料都罗列其中。

      一直到明成祖朱棣征讨安南,设立郡县后又撤出,这里面不仅仅包含了史书上的记录,还有明代实录和当时大臣们论述的奏章节选,密密麻麻的印了好几张纸。

      一直到点起鲸油灯,汤显祖这才读完了所有的材料,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不愧是大都督亲自出的题目啊,这些材料从多个视角聚焦了安南问题,光是读完就让人获益匪浅。

      汤显祖看完了长长的题目,他思维敏捷,很快就明白了苏泽这种新题型的用意。

      以往的策论,最大的不公平就是对寒门学子来说,想要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外,再阅读研究史书几乎是不可能的。

      书籍的价格高,更重要的是很多知识都不会大规模刊印出版,都只在一些大家族内部流传。

      而且寒门子弟也不可能和大家族子弟那样完全脱产读书,他们开蒙的时候往往都要比大家族子弟晚,大家一起卷四书五经是无奈的选择。

      这种新出现的题型,则给了一个大家族子弟和寒门子弟相对公平竞争的机会。

      因为这道题目需要的史料都已经在卷子上印出来了,考察的并不是考生的知识积累,而是对现有材料的分析能力。

      安南的历史,现状,地理,经济,气候,历朝历代对于安南的经营,明成祖时期打下安南又放弃安南的种种考量,都公平的提供给考生们。

      大家只需要根据这些材料,写出支持自己论点的策论就可以了。

      太妙了!

      汤显祖对苏泽更加的崇拜了,竟然能够想出如此绝妙的方法来筛选人才,大都督真是天才!

      收起对苏泽如滔滔江水一般的崇敬之心,汤显祖开始写自己的文章。

      作为一个十五岁的年轻人,自然是向往开疆拓土,汤显祖提起笔在稿纸上写道:

      “自古以来,安南为我中华故土。”

      汤显祖明白这道题目并不是让他罗列资料,他又写道:

      “明永乐年退出安南,概因治理安南耗费多进项少,士兵常驻安南思归,安南百姓又不心向中华,叛乱不断而军费日糜。”

      “若要不重蹈明廷覆辙,则必须要要让安南殖产兴业,让安南不成为我东南累赘,反成为东南裨益。”

      “安南百姓日足,则思叛之心日熄,安南欲富足,则中原不敢再有议弃安南者。”

      汤显祖又从安南的物产,提出以交趾糖业为基础,将安南经营成东南的粮仓和糖库。

      洋洋洒洒写完,汤显祖检查无误,誊抄完试卷走出了贡院。

      他信心满满,这次一定能取得高第,只等着放榜的日子。

      考生离场之后,申时行带领阅卷官们开始了紧张的阅卷工作。

      当一名阅卷官看到汤显祖的卷子,只觉得眼前一亮,连忙勾上圈交给另外一名同僚,这表示他推荐这份卷子中第。

      而等这位阅卷官看到下一份卷子,拍案叫绝,反复读了三遍依然觉得这篇文章极为精妙,可这份卷子上有些内容他却看不懂。

      这一次他没有交给同僚,而是直接带着卷子去找到了主考官申时行。

      第427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

      东南科举的防作弊制度是完全照搬大明的,卷子也要经过糊名、誊抄等步骤,这位阅卷官并不知道考生的名字。

      由于苏泽亲自出的最后一道大题是新题型,申时行特意吩咐遇到阅卷官无法决断的卷子,要亲自送到他面前裁断。

      这位阅卷官拿着这份卷子送到了申时行面前。

      科举的卷子是要多名阅卷官交叉审阅的,每一个阅卷官都要在卷子上写上对这份卷子的评价,分为“通”或者“不通”。

      申时行是明廷的状元,阅读速度极快,所以他要求只要有一名阅卷官判过“通”的卷子,都要送到他这边亲自判卷。

      此时申时行正依靠在太师椅上,随意的翻看一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