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97节(2/3)
是在东南奠定基业之后,这才正式进入军界的。
军方是很讲究资历的,在第一代将领还在一线指挥的时候,第二代将领是很难出头的。
这倒也不是什么陈规陋习,而是军中老资格的军官很多,你参军的时间没我早,你打仗的时间没我长,凭什么指挥我去卖命呢?
这也是军队内部总有山头主义的原因,征战是国家大事,也是性命攸关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权威,无法让下属卖命执行命令的。
在军中,论资排辈并不是什么贬义词,而是对那些曾经立下功劳的嫡系的尊重。
如今第一代的将领和军官都是当打之年,还在前线发挥作用呢,所以二代将领大部分还在比较基层的职位上,团长这个级别都很罕见。
但是军队同样是第一个最看重天才的地方。
一个天才将领,可以越过这一切障碍。
因为一个天才将领可以改变战场,可以让更多的人在战场上活下来,可以带领大家创造军事奇迹。
熊况入汉中和灭蜀的两大功劳,足以让他超越军中的资历界限,跻身于军界高层的行列。
不服不行。
你不服气,也带领一个独立团打下蜀中来啊?
在占领蜀中之后,一部分军官返回南京总结这一战的经验教训,而李言恭就是其中之一。
这也是东南的传统了,打胜仗是重要的,但是战后总结更重要。
这也是苏泽在建立参谋制度后,立下的规矩。
作战期间,从旅指挥部到基层的连队,所有作战指挥都要重新复盘总结,寻找本次作战中的不足之处。
这并不是为了惩罚指挥官,而是为了让指挥官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下一次的作战中能够少死兄弟。
李言恭知道,这也是东南的军队战损总是很低的原因。
因为每一个人力都对东南非常重要,每一个士兵的阵亡,都意味着一个家庭失去儿子,失去丈夫,失去父亲。
为将者固然要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冷酷,但是也不能随意耗费士兵的性命。
东南的基层指挥官,都是在这样的信念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总会总结上一次命令的不足,争取下一次少些伤亡。
而这些总结材料,会送到南京的陆军学校,作为新军官的培训教材,也会组织年轻参谋复盘某些战役,寻找更好的作战方法。
李言恭作为亲历一线的军官,也会轮流返回南京交流战场心得。
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将阵亡战友的骨灰亲手交给家属,这是东南对于战死者的哀悼。
林德阳知道李言恭的孩子还小,于是也让他带着总结材料返回南京,顺便看看儿子。
见过了儿子之后,前临淮侯李廷竹将李言恭喊到了书房。
“爹。”
对于父亲,李言恭总有一些畏惧,主要是当年他作为南京新军起义,反手将当时明军统帅的父亲出卖了。
李廷竹对于这件事也有些耿耿于怀,父子二人曾经冷战多年,后来要不是李言恭带着丹芸回家,父子二人根本不可能和解。
“军营怎么样?”
李廷竹也不擅长言辞,好不容易开场,李言恭也回了一句:
“一切安好。”
两人尬了半天,最后还是李廷竹打破了沉默。
“前几日礼部申大臣上门,请为父去云南接伱姑姑回南京。”
姑姑?
李言恭这才想起来,云南黔国公老太君李氏,是自己的远房姑姑。
大明的勋贵互相联姻,本来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不过黔国公带领云南投降东南,大都督盛赞了黔国公镇守云南的功劳,这也算是对沐家的历史定位做了盖棺定论了。
如今黔国公一家要来南京安享富贵,由李廷竹这
军方是很讲究资历的,在第一代将领还在一线指挥的时候,第二代将领是很难出头的。
这倒也不是什么陈规陋习,而是军中老资格的军官很多,你参军的时间没我早,你打仗的时间没我长,凭什么指挥我去卖命呢?
这也是军队内部总有山头主义的原因,征战是国家大事,也是性命攸关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权威,无法让下属卖命执行命令的。
在军中,论资排辈并不是什么贬义词,而是对那些曾经立下功劳的嫡系的尊重。
如今第一代的将领和军官都是当打之年,还在前线发挥作用呢,所以二代将领大部分还在比较基层的职位上,团长这个级别都很罕见。
但是军队同样是第一个最看重天才的地方。
一个天才将领,可以越过这一切障碍。
因为一个天才将领可以改变战场,可以让更多的人在战场上活下来,可以带领大家创造军事奇迹。
熊况入汉中和灭蜀的两大功劳,足以让他超越军中的资历界限,跻身于军界高层的行列。
不服不行。
你不服气,也带领一个独立团打下蜀中来啊?
在占领蜀中之后,一部分军官返回南京总结这一战的经验教训,而李言恭就是其中之一。
这也是东南的传统了,打胜仗是重要的,但是战后总结更重要。
这也是苏泽在建立参谋制度后,立下的规矩。
作战期间,从旅指挥部到基层的连队,所有作战指挥都要重新复盘总结,寻找本次作战中的不足之处。
这并不是为了惩罚指挥官,而是为了让指挥官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下一次的作战中能够少死兄弟。
李言恭知道,这也是东南的军队战损总是很低的原因。
因为每一个人力都对东南非常重要,每一个士兵的阵亡,都意味着一个家庭失去儿子,失去丈夫,失去父亲。
为将者固然要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冷酷,但是也不能随意耗费士兵的性命。
东南的基层指挥官,都是在这样的信念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总会总结上一次命令的不足,争取下一次少些伤亡。
而这些总结材料,会送到南京的陆军学校,作为新军官的培训教材,也会组织年轻参谋复盘某些战役,寻找更好的作战方法。
李言恭作为亲历一线的军官,也会轮流返回南京交流战场心得。
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将阵亡战友的骨灰亲手交给家属,这是东南对于战死者的哀悼。
林德阳知道李言恭的孩子还小,于是也让他带着总结材料返回南京,顺便看看儿子。
见过了儿子之后,前临淮侯李廷竹将李言恭喊到了书房。
“爹。”
对于父亲,李言恭总有一些畏惧,主要是当年他作为南京新军起义,反手将当时明军统帅的父亲出卖了。
李廷竹对于这件事也有些耿耿于怀,父子二人曾经冷战多年,后来要不是李言恭带着丹芸回家,父子二人根本不可能和解。
“军营怎么样?”
李廷竹也不擅长言辞,好不容易开场,李言恭也回了一句:
“一切安好。”
两人尬了半天,最后还是李廷竹打破了沉默。
“前几日礼部申大臣上门,请为父去云南接伱姑姑回南京。”
姑姑?
李言恭这才想起来,云南黔国公老太君李氏,是自己的远房姑姑。
大明的勋贵互相联姻,本来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不过黔国公带领云南投降东南,大都督盛赞了黔国公镇守云南的功劳,这也算是对沐家的历史定位做了盖棺定论了。
如今黔国公一家要来南京安享富贵,由李廷竹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