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充军,女主她力能扛鼎 第176节(3/4)
时忍不住感慨道。
因为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那里,困难的人学习欲望通常也会更加强烈。
姚芹只是随口一感慨,有些人却觉得找到了原因。
“是了!学的好才有奖学金和好吃的,这些吃的可不会让她们带回家,有些女孩子出生之后都没怎么吃过鸡蛋和细粮,为了一口吃的,可不是要拼命吗?等年纪大一些懂事了,就更拼命了,毕竟女娃考不到奖学金,家里可是不会给读书的。”
姚芹在设置之初,就知道有一些人家长拿了孩子的奖学金,并不会为他们存起来,而是自己花费掉,但是为了鼓励人多送孩子读书,奖学金的政策依然保持了下来。
除了奖学金之外,也设置了能够落在孩子自己身上的好处——肉蛋细粮的补给。而这一些补给,惠及的孩子并不少。
可以这么说,全年考试综合排名前三名的学生才有奖学金,但是每次考试只要考了290分以上,全都有食物补贴。
对于考试获得优秀的孩子,学校会发放鸡蛋饼或者肉沫馅饼,但是要求必须要当着老师的面全部吃完,吃不完的都会被没收走。
这就是为了防止有孩子被家里人要求将食物带回去。
姚芹以前在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待着的时候就知道,有时候相关组织给妇女儿童的捐赠,并不一定就能落到妇女儿童的手中。
包括姚芹有时候碰到国内来援建的人员,交流免费午餐的时候,也听他们提起过,免费午餐发放的鸡蛋是会回收鸡蛋壳的,就是为了防止孩子们被家里要求将鸡蛋带回去。
姚芹还记得有个后辈告诉自己:“我当时刚刚过去支教,负责发放鸡蛋,听说杜绝孩子带鸡蛋回家,我还以为是因为重男轻女,女孩子被要求带鸡蛋回家给哥哥弟弟吃,结果发现我太天真了,真正需要防止的是有些人让孩子把鸡蛋带回家给自己吃!”
“不得不承认,父母,特别是父亲,并不会天然地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在城市里看父母对孩子好,好像司空见惯,但是这也是一种基于法律知识、道德素质和责任心的培养,在山村里,青壮年男性天然地就占据了最多的资源,因为在艰苦的环境下,人都是先保证自己活下来,才会去想其他。”
见识过贫苦地区生活状态人员的姚芹对此不能更赞同。
不说别的,就说姚芹在这个时代,普通村落人员的素质甚至可能会比有些近乎原始部落的现代部落高出不少,但是一旦碰上天灾需要逃难,易子而食也屡见不鲜。
(易子而食,因为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于是难民会交换孩子煮来吃)。
幼儿的夭折率居高不下。
当好欺负的老人孩子寻不到了,下一个倒霉的就是天生力气不如的女性。
大型灾害逃难,最后活下来最多的就是青壮年男性和壮妇。
毕竟,谁不想活着?固然有青壮年男性护佑全家成功逃难的,但是只要家中壮丁(无论男女)不足,危险就无处不在。
因为身处这个时代,了解到时代最现实的情况,所以姚芹从来不会认为这时代所有的父母都不会抢孩子的口粮。
要知道,在姚芹让所有人都能勉强不饿肚子(不饿肚子不等于吃饱)之前,农家粮食分配中,最稀的就是家里不受宠的幼儿——谁知道这孩子能活多久,让他/她浪费粮食干啥?有那个粮食,不如让壮劳力多吃两口,孩子嘛,特别是要嫁给别人家的女孩子,只要养大了就好了,身板养的再壮也是要嫁出去的。
以前姚芹喜欢看科举类小说,总是说农村人家偏心某一房,让他读书识字,吃好的喝好的,其他人过的多苦多累。
来到这个时代,姚芹只觉得自己的感情受到了欺骗——能够送孩子读书的,至少自己家里有好几亩地,都是个小地主阶级了!
佃农怎么可能有节余?
现实如此残酷,但是姚芹等人让人提供肉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好用的聪明人,而不是让成年民众改善生活。
因为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那里,困难的人学习欲望通常也会更加强烈。
姚芹只是随口一感慨,有些人却觉得找到了原因。
“是了!学的好才有奖学金和好吃的,这些吃的可不会让她们带回家,有些女孩子出生之后都没怎么吃过鸡蛋和细粮,为了一口吃的,可不是要拼命吗?等年纪大一些懂事了,就更拼命了,毕竟女娃考不到奖学金,家里可是不会给读书的。”
姚芹在设置之初,就知道有一些人家长拿了孩子的奖学金,并不会为他们存起来,而是自己花费掉,但是为了鼓励人多送孩子读书,奖学金的政策依然保持了下来。
除了奖学金之外,也设置了能够落在孩子自己身上的好处——肉蛋细粮的补给。而这一些补给,惠及的孩子并不少。
可以这么说,全年考试综合排名前三名的学生才有奖学金,但是每次考试只要考了290分以上,全都有食物补贴。
对于考试获得优秀的孩子,学校会发放鸡蛋饼或者肉沫馅饼,但是要求必须要当着老师的面全部吃完,吃不完的都会被没收走。
这就是为了防止有孩子被家里人要求将食物带回去。
姚芹以前在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待着的时候就知道,有时候相关组织给妇女儿童的捐赠,并不一定就能落到妇女儿童的手中。
包括姚芹有时候碰到国内来援建的人员,交流免费午餐的时候,也听他们提起过,免费午餐发放的鸡蛋是会回收鸡蛋壳的,就是为了防止孩子们被家里要求将鸡蛋带回去。
姚芹还记得有个后辈告诉自己:“我当时刚刚过去支教,负责发放鸡蛋,听说杜绝孩子带鸡蛋回家,我还以为是因为重男轻女,女孩子被要求带鸡蛋回家给哥哥弟弟吃,结果发现我太天真了,真正需要防止的是有些人让孩子把鸡蛋带回家给自己吃!”
“不得不承认,父母,特别是父亲,并不会天然地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在城市里看父母对孩子好,好像司空见惯,但是这也是一种基于法律知识、道德素质和责任心的培养,在山村里,青壮年男性天然地就占据了最多的资源,因为在艰苦的环境下,人都是先保证自己活下来,才会去想其他。”
见识过贫苦地区生活状态人员的姚芹对此不能更赞同。
不说别的,就说姚芹在这个时代,普通村落人员的素质甚至可能会比有些近乎原始部落的现代部落高出不少,但是一旦碰上天灾需要逃难,易子而食也屡见不鲜。
(易子而食,因为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于是难民会交换孩子煮来吃)。
幼儿的夭折率居高不下。
当好欺负的老人孩子寻不到了,下一个倒霉的就是天生力气不如的女性。
大型灾害逃难,最后活下来最多的就是青壮年男性和壮妇。
毕竟,谁不想活着?固然有青壮年男性护佑全家成功逃难的,但是只要家中壮丁(无论男女)不足,危险就无处不在。
因为身处这个时代,了解到时代最现实的情况,所以姚芹从来不会认为这时代所有的父母都不会抢孩子的口粮。
要知道,在姚芹让所有人都能勉强不饿肚子(不饿肚子不等于吃饱)之前,农家粮食分配中,最稀的就是家里不受宠的幼儿——谁知道这孩子能活多久,让他/她浪费粮食干啥?有那个粮食,不如让壮劳力多吃两口,孩子嘛,特别是要嫁给别人家的女孩子,只要养大了就好了,身板养的再壮也是要嫁出去的。
以前姚芹喜欢看科举类小说,总是说农村人家偏心某一房,让他读书识字,吃好的喝好的,其他人过的多苦多累。
来到这个时代,姚芹只觉得自己的感情受到了欺骗——能够送孩子读书的,至少自己家里有好几亩地,都是个小地主阶级了!
佃农怎么可能有节余?
现实如此残酷,但是姚芹等人让人提供肉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好用的聪明人,而不是让成年民众改善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