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亲征(2/3)
四位署长见此,也是一一表态。
欧阳朔点点头,接着说道:“对四大署的工作,本侯也有安排。”
“请君侯训示!”
“首先是军务署。除了支援前线战场,要务有二。其一,完善后勤保障体系。其二,制定军功制度和军衔制度。”
“诺!”
此二事,是君侯心中的头等大事,杜如晦又怎么会不明白。
“其次是行政署。”欧阳朔看向范仲淹,道:“行政署当借着争鸣大会的契机,对领地的官员,来一次大换血。”
四位署长,包括萧何,都是一惊,隐隐嗅到一丝血腥味。
“领地三郡,除了廉州郡,琼州郡和雷州郡都是占领不久。刚占领两郡之时,为了维持地方的稳定,在官员的任免上,不可避免地打了折扣。现在,领地秩序已然恢复,正该拨乱反正,整顿吏治。”
欧阳朔语气坚定,不容置疑,“本侯建议,行政署利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自下而上,对领地所有的官吏,来一次全面的考察。能者上,庸者下。正好借此机会,将西南大学堂上半年毕业的学员,以及刚招募到的儒生,安置妥当。”
说句不好听的话,领地现在的官吏,尤其是各府县的基层官吏,一半以上都是泥腿子出身,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教育。
出现这种局面,自然是各领主在建设领地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人才,只能赶鸭子上架。就算是山海城,还不是一样,赵得旺等人就是如此。
对这些领地完成占领之后,苦果就推到山海城的头上。
不可否认,这批人里面,在烈火淬炼之下,确实有成才的,像赵得贤等人。但是,六成以上的还是不成器,渐渐成为领地的拖累。
欧阳朔已是隐隐收到风声,各府各县,都有官吏,开始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横行乡里。此等行径,自然为欧阳朔所不容。
领地尚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比如科举,不是欧阳朔不想,而是条件尚不成熟。现阶段,也只能通过行政署的考察,来进行官吏的任免。
此项工作,不仅耗时长,而且牵扯到各方的利益。
一着不慎,就可能引发事端。
惟其如此,才要趁早施行,必须要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彻底清除领地的毒瘤,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否则的话,倘若放任不管,小的毒瘤就会慢慢发酵,成为大的毒瘤,等到那时,危害的可不仅是百姓,而是威胁到领地的统治。
对这一点,欧阳朔是极为警惕的。
他组建山海卫,也正是为此目的。未来的山海卫,就是悬在文武百官头顶的一柄利剑,震慑群撩。
争霸之路,对外作战只是外因,是表;内部治理才是内在动力,是里。只有将领地治理好,才能积蓄能量对外发动战争,扩张领地。
否则的话,盲目扩张的下场,就是根基不稳,最终犹如用泥沙堆积的城堡,看上去华丽,稍微一推,就会坍塌。
毋庸置疑,此项工作,最是容易得罪人。
欧阳朔相信,唯有铁面无私的范仲淹才能把控得住。
“希文,此事就拜托你了。”
“请君侯放心!”
君侯所想,正是范仲淹所虑者,自然是义不容辞。对他而言,只要能整顿吏治,体恤百姓,个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欧阳朔点点头,就此揭过不提,他相信范仲淹能把握其中的尺度。
“再说内政署。”
卫鞅闻言,凝神静听。从方才君侯对军务署和行政署的交待中,卫鞅丝毫不敢怠慢,君侯眼光之独到,实在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提出的每一条要求,都切中各署的命脉。
卫鞅听闻,整个南疆都护府的架构,都是君侯一手建立的,此前他还半信半疑,以为是范仲淹等人的谦逊之语。
现在想想,是不得不服。
&
欧阳朔点点头,接着说道:“对四大署的工作,本侯也有安排。”
“请君侯训示!”
“首先是军务署。除了支援前线战场,要务有二。其一,完善后勤保障体系。其二,制定军功制度和军衔制度。”
“诺!”
此二事,是君侯心中的头等大事,杜如晦又怎么会不明白。
“其次是行政署。”欧阳朔看向范仲淹,道:“行政署当借着争鸣大会的契机,对领地的官员,来一次大换血。”
四位署长,包括萧何,都是一惊,隐隐嗅到一丝血腥味。
“领地三郡,除了廉州郡,琼州郡和雷州郡都是占领不久。刚占领两郡之时,为了维持地方的稳定,在官员的任免上,不可避免地打了折扣。现在,领地秩序已然恢复,正该拨乱反正,整顿吏治。”
欧阳朔语气坚定,不容置疑,“本侯建议,行政署利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自下而上,对领地所有的官吏,来一次全面的考察。能者上,庸者下。正好借此机会,将西南大学堂上半年毕业的学员,以及刚招募到的儒生,安置妥当。”
说句不好听的话,领地现在的官吏,尤其是各府县的基层官吏,一半以上都是泥腿子出身,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教育。
出现这种局面,自然是各领主在建设领地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人才,只能赶鸭子上架。就算是山海城,还不是一样,赵得旺等人就是如此。
对这些领地完成占领之后,苦果就推到山海城的头上。
不可否认,这批人里面,在烈火淬炼之下,确实有成才的,像赵得贤等人。但是,六成以上的还是不成器,渐渐成为领地的拖累。
欧阳朔已是隐隐收到风声,各府各县,都有官吏,开始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横行乡里。此等行径,自然为欧阳朔所不容。
领地尚没有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比如科举,不是欧阳朔不想,而是条件尚不成熟。现阶段,也只能通过行政署的考察,来进行官吏的任免。
此项工作,不仅耗时长,而且牵扯到各方的利益。
一着不慎,就可能引发事端。
惟其如此,才要趁早施行,必须要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彻底清除领地的毒瘤,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否则的话,倘若放任不管,小的毒瘤就会慢慢发酵,成为大的毒瘤,等到那时,危害的可不仅是百姓,而是威胁到领地的统治。
对这一点,欧阳朔是极为警惕的。
他组建山海卫,也正是为此目的。未来的山海卫,就是悬在文武百官头顶的一柄利剑,震慑群撩。
争霸之路,对外作战只是外因,是表;内部治理才是内在动力,是里。只有将领地治理好,才能积蓄能量对外发动战争,扩张领地。
否则的话,盲目扩张的下场,就是根基不稳,最终犹如用泥沙堆积的城堡,看上去华丽,稍微一推,就会坍塌。
毋庸置疑,此项工作,最是容易得罪人。
欧阳朔相信,唯有铁面无私的范仲淹才能把控得住。
“希文,此事就拜托你了。”
“请君侯放心!”
君侯所想,正是范仲淹所虑者,自然是义不容辞。对他而言,只要能整顿吏治,体恤百姓,个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欧阳朔点点头,就此揭过不提,他相信范仲淹能把握其中的尺度。
“再说内政署。”
卫鞅闻言,凝神静听。从方才君侯对军务署和行政署的交待中,卫鞅丝毫不敢怠慢,君侯眼光之独到,实在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提出的每一条要求,都切中各署的命脉。
卫鞅听闻,整个南疆都护府的架构,都是君侯一手建立的,此前他还半信半疑,以为是范仲淹等人的谦逊之语。
现在想想,是不得不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