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章 派中派,戏中戏(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事情。

      天下不太平,战争不可避免,军费支出自然就水涨船高,即便是在和平年代,21世纪俄罗斯的军费开支都占财政支出的14%上下。

      说起来,欧阳朔已经极为注重控制军队规模了,不仅大幅度裁撤了地方警备师团,还裁汰了大量兵员。

      否则的话,禁卫军跟飞熊军早已达到满编。

      敲定财政预算,欧阳朔总结说道:“王朝能有今日之成就,全赖诸位实心用事,忠诚体国。只是王霸之路,不进则退,还需诸位继续辛苦一下,赶在春节休沐之前,将年度财政预算编制妥当。”

      “谨遵王命!”

      大臣们轰然应是,神情振奋。

      “散朝!”

      欧阳朔率先起身,朝后殿走去。

      “恭送王上!”

      等欧阳朔彻底不见,大臣们才各自散去。路上,也有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话的,似乎也有亲疏之别。

      诸大臣中,新进阁老严嵩最是孤单,孤零零一个慢慢走在大理石台阶上。

      在一众大臣中,严嵩这位“奸相”实在惹人非议,欧阳朔乾坤独断,将严嵩直接送进内阁,底下的大臣们很是有些微词的。

      像魏征、海瑞这样的清流,就更是不忿。尤其是琼州郡守海瑞,不仅跟严嵩同处一个时代,还有过直接的交集。

      历史上的“倒严”行动,海瑞可没少出力。

      得知严嵩进入内阁,海瑞还曾上书一封,被欧阳朔驳了回去,他只回了一句:“卿以为,本王是嘉靖帝吗?”

      海瑞立即哑火。

      来到大夏几年,海瑞当然知道大夏跟历史上的大明朝实在有着天壤之别,王上文治武功,罕有人及,足可媲美秦皇汉武。

      拿王上跟嘉靖相比,那真是一种侮辱。

      思来想去,海瑞也只能理解为,王上这是既看重严嵩的才干,又不会像嘉靖那样有意纵容严氏父子擅权。

      后来得知王上严令严世蕃不得踏入官场,海瑞既羞愧又激动,望北而拜,深情说道:“君父圣明!”

      对外界的非议,严嵩看似好不在意,按部就班地熟悉大夏官场。时间久了,眼见严嵩没做什么出格之事,非议自然也就少了。

      再说妄议阁老,本身就是一件极危险之事。

      不非议,不代表亲近,看严嵩的孤独身影,就可见一斑了。

      …………

      欧阳朔回到御书房,刚一坐下,青衣就递上一杯热茶。

      两人之间,已是默契十足。

      “谢谢!”

      欧阳朔微微一笑,对青衣,一半是臣属,一半是朋友。

      御书房轻松的气氛,也正是欧阳朔喜欢的,他不想时时刻刻在臣子门前端着夏王的架子,那样真的很累。

      揉了揉脑袋,欧阳朔又想起方才的廷议。

      说也奇怪,七位大臣中,姜尚出身西周,寇准来自北宋,严嵩来自明朝,萧何是汉朝,卫鞅是战国,范蠡是春秋,杜如晦则来自唐朝。

      没有一对来自同一朝代。

      隐隐的,在他们背后似乎已经聚着一批人。朝中派系的脉络已经开始渐渐清晰起来,萧何等人对严嵩有意无意的疏远,也都看在欧阳朔眼中。

      “除了派系,也有清浊之争啊!”

      欧阳朔现在非常满意将严嵩放进内阁的做法,一潭死水,虽然清澈见底,却未必有什么活力,唯有放入一条鲶鱼才能将水搅浑。

      严嵩就是那条鲶鱼。

      除了这个,欧阳朔还隐隐看到诸子百家的身影。

      姜尚作为百家之祖,地位超然。寇准代表儒家,萧何背后隐隐有道家的影子,卫鞅是法家,范蠡是商家,杜如晦是兵家。

      各家各派思想上的碰撞,造就了大夏的繁盛与开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