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杀与降(1/2)
巡检司始于五代,盛于两宋,金及西夏也有类似设置。元因宋金遗制,所设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明朝依其例沿用,不过佐以行政权力。
巡检司一般设于关津要道要地,归当地州县管辖,巡检统领相应数量的弓兵,负责稽查往来行人,打击走私,缉捕盗贼等职。
巡检司主管官员为巡检,是从九品官职。其所统领的部属也不过是从当地农民中佥点的弓兵而已。
所谓“弓兵”,并非弓箭手的意思,而是巡检手下部属的统称,哪怕手持刀枪棍戟,亦称“弓兵”。
巡检司介于卫所与州县之间,是明朝军事系统和民政系统的过渡性机构。按照规定,平日需要抽调乡夫民壮,进行日常训练。
可是连军事体系中卫所制度都开始败坏的明末,巡检司因为日常打击走私,缉捕盗贼等职务,反倒有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当然,更多的巡检司中的弓兵是“器械不求坚利,武艺全不操演,囚盗全不缉拿”,反倒化官为盗,“添一巡检,添一伙强盗”。不但敲诈勒索过往客商百姓,骚扰百姓,多有盗窃抢夺之事发生。若说和贼寇作战,那是万万不敢的。
按说这黄榆关巡检司也应当如此,听闻张顺带领大军前来,理当一哄而散罢了,只是凡事就怕个万一。
这黄榆关外面便是顺德府,而如今主管顺德府兵备的却是一个狠人。
其人姓卢名象升,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乃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他天色肤色白皙,身材精瘦,手臂骨骼粗大,能使一百四十斤大刀作练功之用。
他曾担任大名府知府,在崇祯二年“己巳之变”中,曾招募一万人,进京协防,由此被崇祯皇帝信重。
便任命他升任右参政兼副使,外出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以防备义军从河南北部突入直隶,惊扰京师。
他到任以后,和士卒同甘共苦,日夜操练士卒,练出一只兵马来,自号“天雄军”。他也因此政绩升任按察使,照旧负责三府兵备事宜。
他听闻了义军在山西之地愈发猖狂,便忧虑义军随时有可能突入顺德府,便特意使人加强了黄榆关的防备,所以之前义军本以为手到擒来的小事,结果被这百余人弓兵借助地利优势给阻挡了。
不过,这种意外对张顺来说,算不得什么。“凡事不决,问大炮”乃是张顺的常规战法。
面对着险要的黄榆关城,张顺一不打造攻城器械,二不耍那阴谋诡计,直接命令李十安将火炮拉将出来,用实弹进行轰击。
实弹攻击石头城墙,正为合适。不管你石质城墙如何坚固,炮弹打在墙上,巨大的冲击力必然损坏部分石条。
如果火炮精度再好一些,打在城墙女墙之上,轻者击毁女墙,重者乱石纷纷,给城上弓手造成不小的伤亡。
这黄榆关虽然地形险要,奈何守城之人不过是乡夫民壮充任的弓手,手中有些刀枪弓箭,已属器械齐全,哪里能够对抗得了张顺的火炮。
这黄榆关巡检虽然顽强,可是终究血肉之躯,不能抵挡犀利的火炮,只轰击几轮火炮,黄榆关城上女墙皆备击毁。大多数弓手吓破了胆子,只得藏于城墙之下。
张顺见城上没了威胁,便派遣张三百带领五十精锐士卒,用绳索爬上了黄榆关城上。
城中弓手发现义军冲上城墙之后,试图反抗,便被张三百轻轻松松击溃了。
不多时,关门打开,张三百亲自提溜着手中滴血的三尖两刃刀,迎接张顺入城。
等到张顺进入一见,只见关城内死了七八个,伤了十几人。张顺便问道:“此关巡检何在?”
结果无人敢回答,张三百只好自己回答道:“顽抗到底,被我一刀搦死了!”
张顺闻言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降者对他尸体一人一刀纳了投名状后,你们三个步兵将领分了便是。”
等这些投降的弓兵纳了投名状,张顺才下令道:“这巡检也算是忠义之人,如今各为其主,既然身死,便厚葬了吧!其余受伤之人,皆是忠义之士,我却有几分佩服,放归乡里便是。”
那些受伤之徒,闻言不由纷纷叩谢张顺,口称“仁义”,而那些投降之人则个个面如死灰。
这些受伤之徒,说是受了伤,其实大多数都是重伤难愈之辈,张顺一来不能对他们及时进行救治,二来也不怕他们迅速给官府报信。甚至他们能不能活着返回家乡,都说不准。
可是这些投降的弓手却不敢赌这些人一个也不会返回,将他们的事情报告给官府。如今张顺放这些伤者回去之后,这些人哪里还有什么退路?只得跟着这个贼寇,一条道走到黑了。
张顺既然攻克黄榆关关城,连忙派遣使者前去禀告二当家“紫金梁”,邀其前来汇合,转移到直隶之地。
话分两头说,且不说张顺这边如何。且说那“乱世王”既然不辞而别,和“紫金梁”、张顺等人分营,便跟着“八大王”前往了榆社、武乡。
结果流年
巡检司一般设于关津要道要地,归当地州县管辖,巡检统领相应数量的弓兵,负责稽查往来行人,打击走私,缉捕盗贼等职。
巡检司主管官员为巡检,是从九品官职。其所统领的部属也不过是从当地农民中佥点的弓兵而已。
所谓“弓兵”,并非弓箭手的意思,而是巡检手下部属的统称,哪怕手持刀枪棍戟,亦称“弓兵”。
巡检司介于卫所与州县之间,是明朝军事系统和民政系统的过渡性机构。按照规定,平日需要抽调乡夫民壮,进行日常训练。
可是连军事体系中卫所制度都开始败坏的明末,巡检司因为日常打击走私,缉捕盗贼等职务,反倒有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当然,更多的巡检司中的弓兵是“器械不求坚利,武艺全不操演,囚盗全不缉拿”,反倒化官为盗,“添一巡检,添一伙强盗”。不但敲诈勒索过往客商百姓,骚扰百姓,多有盗窃抢夺之事发生。若说和贼寇作战,那是万万不敢的。
按说这黄榆关巡检司也应当如此,听闻张顺带领大军前来,理当一哄而散罢了,只是凡事就怕个万一。
这黄榆关外面便是顺德府,而如今主管顺德府兵备的却是一个狠人。
其人姓卢名象升,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乃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他天色肤色白皙,身材精瘦,手臂骨骼粗大,能使一百四十斤大刀作练功之用。
他曾担任大名府知府,在崇祯二年“己巳之变”中,曾招募一万人,进京协防,由此被崇祯皇帝信重。
便任命他升任右参政兼副使,外出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以防备义军从河南北部突入直隶,惊扰京师。
他到任以后,和士卒同甘共苦,日夜操练士卒,练出一只兵马来,自号“天雄军”。他也因此政绩升任按察使,照旧负责三府兵备事宜。
他听闻了义军在山西之地愈发猖狂,便忧虑义军随时有可能突入顺德府,便特意使人加强了黄榆关的防备,所以之前义军本以为手到擒来的小事,结果被这百余人弓兵借助地利优势给阻挡了。
不过,这种意外对张顺来说,算不得什么。“凡事不决,问大炮”乃是张顺的常规战法。
面对着险要的黄榆关城,张顺一不打造攻城器械,二不耍那阴谋诡计,直接命令李十安将火炮拉将出来,用实弹进行轰击。
实弹攻击石头城墙,正为合适。不管你石质城墙如何坚固,炮弹打在墙上,巨大的冲击力必然损坏部分石条。
如果火炮精度再好一些,打在城墙女墙之上,轻者击毁女墙,重者乱石纷纷,给城上弓手造成不小的伤亡。
这黄榆关虽然地形险要,奈何守城之人不过是乡夫民壮充任的弓手,手中有些刀枪弓箭,已属器械齐全,哪里能够对抗得了张顺的火炮。
这黄榆关巡检虽然顽强,可是终究血肉之躯,不能抵挡犀利的火炮,只轰击几轮火炮,黄榆关城上女墙皆备击毁。大多数弓手吓破了胆子,只得藏于城墙之下。
张顺见城上没了威胁,便派遣张三百带领五十精锐士卒,用绳索爬上了黄榆关城上。
城中弓手发现义军冲上城墙之后,试图反抗,便被张三百轻轻松松击溃了。
不多时,关门打开,张三百亲自提溜着手中滴血的三尖两刃刀,迎接张顺入城。
等到张顺进入一见,只见关城内死了七八个,伤了十几人。张顺便问道:“此关巡检何在?”
结果无人敢回答,张三百只好自己回答道:“顽抗到底,被我一刀搦死了!”
张顺闻言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降者对他尸体一人一刀纳了投名状后,你们三个步兵将领分了便是。”
等这些投降的弓兵纳了投名状,张顺才下令道:“这巡检也算是忠义之人,如今各为其主,既然身死,便厚葬了吧!其余受伤之人,皆是忠义之士,我却有几分佩服,放归乡里便是。”
那些受伤之徒,闻言不由纷纷叩谢张顺,口称“仁义”,而那些投降之人则个个面如死灰。
这些受伤之徒,说是受了伤,其实大多数都是重伤难愈之辈,张顺一来不能对他们及时进行救治,二来也不怕他们迅速给官府报信。甚至他们能不能活着返回家乡,都说不准。
可是这些投降的弓手却不敢赌这些人一个也不会返回,将他们的事情报告给官府。如今张顺放这些伤者回去之后,这些人哪里还有什么退路?只得跟着这个贼寇,一条道走到黑了。
张顺既然攻克黄榆关关城,连忙派遣使者前去禀告二当家“紫金梁”,邀其前来汇合,转移到直隶之地。
话分两头说,且不说张顺这边如何。且说那“乱世王”既然不辞而别,和“紫金梁”、张顺等人分营,便跟着“八大王”前往了榆社、武乡。
结果流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