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2)
可是,如果真的是你说的那个双什么的反应,不就更加证实这是一场意外了?年支队长问道。 我摇摇头,说:关键是,现场勘查并没有在现场发现任何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药物外包装,死者的胃内也没有发现胶囊碎片。也就是说,死者胃中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外来的。 现场该有的东西没有,不该有的东西却有了,这一切都说明有外人的侵入。林涛说道。 是怎么下药的呢?年支队长问道。 根据我们的推断,现场茶几上应该有酒瓶、酒杯和碗碟,但是不见了,这就说明凶手有意在藏匿和管钟死亡有关的物品。我说,这种藏匿行为恰恰说明了药物是被凶手下在管钟的食品中的。毕竟无论是胶囊内的药物粉末还是药物片剂,放进酒里不可能立即溶解,下在食物中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这就比较麻烦了。年支队长说,现场没有任何线索,如何去排查? 不,有线索。我说,我们不要把凶手的动机单纯地放在侵财上。我倒是认为,凶手的作案可能是激情杀人,而侵财只是附带的行为。 何以见得?年支队长说。 因为双硫仑反应的发生概率小,能直接导致人意识模糊、失去抵抗能力的概率就更小了。我说,如果是预谋作案,完全可以选用其他的毒物或药物,用这种不确定的方式让人晕厥,作案风险太大,成功概率太小。这不符合预谋杀人的心理特征。反而,如果凶手是激情杀人,那就有可能一怒之下,拿出随身恰好携带的药物投毒。 会所还没有开业,那么激情杀人的,肯定就是死者的熟人喽?年支队长问道。 是。我坚定地说,凶手可以在那么空旷的院子里,从容下药,双方又没有肢体冲突而导致的损伤,一定是熟人。凶手来到现场之后,管钟并没有换装的动作,说明是非常熟悉的人。这个人可能在事发之前恰好去药店买了药,而且这个人思维缜密、有反侦察意识。这个范围,应该不大了吧。对了,死者的死亡时间,通过手机确定了吗? 确定了。年支队长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随口回答我道,手机信号是在9月26号中午12点17分失去信号的,应该就是死者的确切死亡时间了。 通往现场只有唯一一条公路,虽然现场周围没有监控,但这条路上,总是有监控的吧?既然很可能是激情杀人,那凶手去的时候肯定不会躲避摄像头。把时间再往前推个一两个小时,找那些公路上的熟人,就可以破案了。我自信满满地说。 刚说完,我就看见了坐在会议桌一角,涨红了脸的程子砚。 子砚,你是有什么发现吗?我问道。 我可能发现了嫌疑人。程子砚小声说道,只有一个条件和你说的不一样。 什么条件?我回忆了一下自己刚才的推测,给出的条件并不多啊。 程子砚说:有反侦察能力。 你怎么知道你说的那个嫌疑人没有反侦察能力? 因为她是刚上初三的学生,只有15岁。程子砚说道。 你是说,管钟的女儿?我问道。 程子砚点了点头,说:之前我们就已经对公路上的监控进行了筛选,确定了管钟的15岁女儿管寒曾经骑着共享单车经过这条公路,但她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名负责外围调查的侦查员说:根据对管钟周围人的调查,我们也明确了管钟的前妻可能是生病了,9月26号早晨,由管寒陪着,去社区医院就诊。 我沉思了一会儿,说:那,审吧。 审讯,不合适吧?陈诗羽插话道,如果她只是一时的恶作剧,那就是过失致人死亡,她刚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不追究刑事责任的。 过失?我苦笑着摇了摇头,说,即便是这样,不审也是不行的。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就行了。 毕竟审讯室的气氛肃杀,陈诗羽显然是不忍心让一个小姑娘坐在审讯椅上,所以在商量之后,我们决定由陈诗羽负责讯问,讯问地点不放在审讯室,而在办公室里。 因为管寒的母亲生病在家卧床,管寒在她班主任的陪同之下来到了市公安局。在讯问之前,班主任一直在强调管寒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级前三名每次都有她的名字,她是不可能犯罪的,希望我们可以抓紧时间工作,不要影响她的学习,十一期间初三也是要补课的,毕竟她是考上省重点高中的种子学生。 管寒真是人如其名,15岁的她已经长得亭亭玉立,却一脸寒霜地坐在陈诗羽的对面。 在讯问完基本资料,并告知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