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本来?儿?子跳河就是这村里最大的事?了?,现?在还有一帮子外人?来?捞村碑, 那就更是显得的叛经离道了?。

    “别捞了?,快放着吧, ”明村长急忙道, “那村碑也不是什么稀罕的物件, 就沉在河底吧。”

    “不行,”楚孑抹干了?脸上的水,就急忙跑到村碑旁边,开始翻看起来?,“这村碑很可能都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

    “可是这东西一直就在这里啊,风吹日?晒的, 也看不出什么。”明村长不太明白楚孑非要捞起这块村碑的意图。

    楚孑却也没再回?答,只是翻过那块村碑。

    村碑确实石块老石头了?, 正面刻着东发村,显然是建国之后的字体。

    但村碑的背面却凹凸不平,楚孑还记得那天在月光之下的水底看到它的样子,那些纹理并不像是自然地?风化和腐蚀,更像是有人?刻意为之。

    楚孑立即摸着石头上的纹路,在旁边的泥地?上写着。

    渐渐,他发现?,这似乎是个“熊”字。

    楚孑估测不出这个字的年代,只觉得依照这样的风化程度,总不低于百年了?。

    而这雕刻的手法似乎刻的是篆体字。

    多在明清时期用于碑文书写。

    所以,楚孑猜测,这个村子,很有可能最开始叫作“熊村”。

    在建国之后才改成的“东发村”。

    只是这个村子四?周都是平原,还有不少河流,怎么看都不像是有熊的样子啊。

    怎么会起这个名字呢?

    楚孑思索着,又开始翻看这块石碑,终于在底部又摸到了?一些凸起。

    一般的碑文用的都是阴刻,而这两个字却是阳刻的。

    阳刻的缺陷就在于更容易被磨损,但幸亏这两个字似乎一直在最底下,风吹雨淋受到的并不多,所以保留了?下来?。

    楚孑仔细摸了?半晌,终于确定,这也是两个汉字。

    “冉祖”

    冉祖……

    能在这个地?方刻下字的,要么就是谁的标记,要么就是当?初雕刻这块石碑的工匠的名字。

    只是冉祖这个姓氏未免生僻。

    但历史研究不怕生僻,就怕太常见,如果这里要是刻着个王字,那就真不知道该如何调查了?。

    瞬间,楚孑回?到系统里,只见漫天的资料平铺在了?他的眼前。

    这储存这部分记忆的宫殿的最角落,楚孑将那本旅游册子摊了?开来?……

    半分钟后,他给?猫教授打去了?电话。

    一分钟后,猫教授给?了?他西南省博物馆典藏部一位负责人?的电话。

    *

    范和平关上了?自己办公桌前的台灯,叹了?口气。

    今天是他在西南省博物馆典藏部,古文献组任职研究员的最后一天。

    他刚刚过了?六十岁的生日?,就要退休了?。

    他的书桌很是整齐,虽然堆满了?各类文献和参考书籍但丝毫不显凌乱,颇有老一代学者的讲究。

    范和平刚刚度过了?六十岁的,一直在和这些古文献打交道。

    他走过长长的走廊,看向别的组别还都灯火通明的。

    而自己的组已经早就下班了?,自己已经算是留的最晚的一位了?。

    为何会如此?呢?

    因为西南省博物馆里的文物,要论起来?,古文献是最少的一部分。

    首先?,所有的文物里,古文献都属于极其?稀少的一类。

    因为无论是纸张还是竹简,都极难保存,所以传世量非常少。

    而一般情况下,重要的古文献都已经交给?国家博物院或者文物局进行研究了?。

    能留在他们博物馆的古文献,无非就是一些地?方志之类的东西。

    更何况,对于一个博物馆来?讲,最吸引人?的从来?都是那些精美的文物,比如玉器、瓷器、漆器……

    没什么人?来?博物馆是为了?看古书的。

    久而久之,古文献组就成了?这个博物馆最不被重视的组。

    范和平叹了?口气,这也没办法。

    虽然他这一辈子都在研究古文献,但也只是省博物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