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769节(2/4)
系到能否夺取太原兵工厂,而这又是王学新改变战略方向打算先收复太原的关键。
这天傍晚,就在王学新翻看侦察大队的训练报告时,张宗平急急忙忙的拿着电报走到王学新面前说:“团长,鬼子在大同方向有动作,有人发现有大批鬼子走出太行山!”
“走出太行山?”王学新吃惊的望向张宗平,问:“有多少人?”
“现在还不太清楚!”张宗平回答:“估计至少有一个大队!”
王学新不由皱了皱眉头。
鬼子这么大规模的部队横穿太行山而八路军直到现在才知道……这说明鬼子一路都很小心,这同时也在告诉王学新鬼子必定有所图谋。
张宗平问:“团长,鬼子的目标是不是大同?”
王学新稍一沉吟,就摇头说道:“其最终目标或许是大同,但目前,他们的目标应该是阳原通道!”
如果以八路军以前的实力,鬼子穿插进一个大队的确有可能直接进攻大同。
但现在的八路军今非昔比,一个大队或者更多的鬼子想要进攻大同无异于痴心妄想,毕竟此时的八路军拥有制空权,鬼子不可能不知道那点兵力很可能还没赶到大同就被航空兵炸得差不多了。
所以鬼子这么费心的穿插就只有一个目的:切断大同与阳原通道的补给同时内外夹攻,这样在鬼子主力沿着阳原通道进攻时八路军主力团就无力对其发起反攻。
如果是在以前,鬼子出其不意的这一招的确能捏到大同的要害。
阳原通道是大同的主要屏障,王学新在通道两侧的阴山余脉和恒山布设了六个主力团。
如果这六个主力团的补给线在战前就被切断,就无力走出山脉与鬼子主力在平原作战……就算勉强作战也会因为补给不足后续乏力,到时自保都成问题更别说将通道切断了。
通道一丢,鬼子大军就会涌入腹地进攻大同甚至分兵夹击雁门关,到时八路军就难以两头兼顾。
不过现在……
王学新说了一句话:“我们的保密工作做得不错,鬼子还不知道我军有直升机!”
第1406章 准备
正在指挥利源机场运作的陈松勇或许听到了消息,他匆匆丢下手里的事赶回指挥部。
“团长!”陈松勇了解情况后就建议道:“咱们是不是提前进攻太原?”
提前进攻太原的用意很明显,那就是围魏救赵:太原战斗一打响,鬼子就要将兵力和物资用于防守太原上而不是进攻阳原通道,这么一来阳原和大同不说安全,但压力肯定会小得多。
王学新不加思索就否决了这个方案。
“不!”王学新说:“我们不仅不应该提前,还要延缓进攻!”
“延缓?!”陈松勇和张宗平不约而同的朝王学新投来不解的目光。
两军对战在战略上很讲究“先发制人”,也就是尽量成为战役的主导而不是被迫应战。
比如顽军发起的淞沪会战就是如此:
当时鬼子的进攻路线由北往南,这进攻路线更合理,原因是华夏的交通线大多都是南北走向,鬼子保持这个进攻方向,其机械化部队就有可能长驱直入将华夏切割成东西两半并将顽军主力及工业封锁、包围在沿海城市,那时顽军的兵力和工业甚至想搬到重庆都来不及。
顽军看到了这个危险,因此决定主动出兵进攻上海。
接下来的事就像历史发展的那样:鬼子不甘心丢失上海这个重要港口于是派兵增援,顽军也派出援军……如此反复,双方兵力都使劲往上海堆越打越大。
结果就是顽军把鬼子主力调到上海硬生生的改变了其进攻方向。
这就是战略上的成功,之后虽然鬼子在战术上取得胜利甚至占领了顽军的首都南京,但战术上的胜利永远也无法弥补战略上的失败。
此时八路军面临的就是类似的问题:
如果让鬼子先动手突破阳原通道进攻大同和雁门关……因为大同和雁门关不能有失,否则八路军这段时间所有
这天傍晚,就在王学新翻看侦察大队的训练报告时,张宗平急急忙忙的拿着电报走到王学新面前说:“团长,鬼子在大同方向有动作,有人发现有大批鬼子走出太行山!”
“走出太行山?”王学新吃惊的望向张宗平,问:“有多少人?”
“现在还不太清楚!”张宗平回答:“估计至少有一个大队!”
王学新不由皱了皱眉头。
鬼子这么大规模的部队横穿太行山而八路军直到现在才知道……这说明鬼子一路都很小心,这同时也在告诉王学新鬼子必定有所图谋。
张宗平问:“团长,鬼子的目标是不是大同?”
王学新稍一沉吟,就摇头说道:“其最终目标或许是大同,但目前,他们的目标应该是阳原通道!”
如果以八路军以前的实力,鬼子穿插进一个大队的确有可能直接进攻大同。
但现在的八路军今非昔比,一个大队或者更多的鬼子想要进攻大同无异于痴心妄想,毕竟此时的八路军拥有制空权,鬼子不可能不知道那点兵力很可能还没赶到大同就被航空兵炸得差不多了。
所以鬼子这么费心的穿插就只有一个目的:切断大同与阳原通道的补给同时内外夹攻,这样在鬼子主力沿着阳原通道进攻时八路军主力团就无力对其发起反攻。
如果是在以前,鬼子出其不意的这一招的确能捏到大同的要害。
阳原通道是大同的主要屏障,王学新在通道两侧的阴山余脉和恒山布设了六个主力团。
如果这六个主力团的补给线在战前就被切断,就无力走出山脉与鬼子主力在平原作战……就算勉强作战也会因为补给不足后续乏力,到时自保都成问题更别说将通道切断了。
通道一丢,鬼子大军就会涌入腹地进攻大同甚至分兵夹击雁门关,到时八路军就难以两头兼顾。
不过现在……
王学新说了一句话:“我们的保密工作做得不错,鬼子还不知道我军有直升机!”
第1406章 准备
正在指挥利源机场运作的陈松勇或许听到了消息,他匆匆丢下手里的事赶回指挥部。
“团长!”陈松勇了解情况后就建议道:“咱们是不是提前进攻太原?”
提前进攻太原的用意很明显,那就是围魏救赵:太原战斗一打响,鬼子就要将兵力和物资用于防守太原上而不是进攻阳原通道,这么一来阳原和大同不说安全,但压力肯定会小得多。
王学新不加思索就否决了这个方案。
“不!”王学新说:“我们不仅不应该提前,还要延缓进攻!”
“延缓?!”陈松勇和张宗平不约而同的朝王学新投来不解的目光。
两军对战在战略上很讲究“先发制人”,也就是尽量成为战役的主导而不是被迫应战。
比如顽军发起的淞沪会战就是如此:
当时鬼子的进攻路线由北往南,这进攻路线更合理,原因是华夏的交通线大多都是南北走向,鬼子保持这个进攻方向,其机械化部队就有可能长驱直入将华夏切割成东西两半并将顽军主力及工业封锁、包围在沿海城市,那时顽军的兵力和工业甚至想搬到重庆都来不及。
顽军看到了这个危险,因此决定主动出兵进攻上海。
接下来的事就像历史发展的那样:鬼子不甘心丢失上海这个重要港口于是派兵增援,顽军也派出援军……如此反复,双方兵力都使劲往上海堆越打越大。
结果就是顽军把鬼子主力调到上海硬生生的改变了其进攻方向。
这就是战略上的成功,之后虽然鬼子在战术上取得胜利甚至占领了顽军的首都南京,但战术上的胜利永远也无法弥补战略上的失败。
此时八路军面临的就是类似的问题:
如果让鬼子先动手突破阳原通道进攻大同和雁门关……因为大同和雁门关不能有失,否则八路军这段时间所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