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982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声:“团长,这飞机是什么型号?”

      王学新想了想,就回了两个字:“歼2!”

      第1808章 一切正常

      王学新把“歼1”的编号给了“拉5”,毕竟“拉5”是八路军能自产的一款战机而且在战争中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史上“歼1”是“拉9”,又有种说法是我国自行研制但没能成功的“歼教1”,还有可能是两种都有……毕竟“歼教1”只试制了3架项目就中止了。

      “歼3”和“歼4”是“米格9”的改型,只用于实验未批量列装。

      网上之所以会将“歼4”误以为是“米格15”,是因为自媒体想当然的认为“米格15”是“米格9”的后期型,它更先进,因此“米格9”的改型应该是“歼2”、“歼3”,而“米格15”应该是“歼4”。

      实际情况是这编号是按引进时间给的。

      华夏在志愿军战场上因为战争的需要先引进了“米格15”并投入战场,在部份区域保护志愿军战场的后勤运输线,也就是著名的“米格走廊”。

      这时不可能知道后续要引进多少前期型战机吧?

      而且也没必要,于是就给了“歼2”。

      之后我国军工为了能自产米格系列战机于是就引进了前期型米格9的改型研究,给的编号是“歼3”、“歼4”。

      然后我国自产的第一款战机“歼5”才闪亮登场(仿制“米格17”)。

      “歼5”在当时相当先进,全球都没有几款能用于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但华夏却拥有一款而且还能自产。

      只不过之后跟毛熊关系变差之后没能继续往下发展才逐渐落后。

      由此可知“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这话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军工方面无论什么都需要自己积累人才、技术和研发团队而不能单纯的依靠引进。

      否则,一旦出现利益关系就很容易受人制约并且也无法往下发展。

      幸运的是现代的华夏已经克服重重困难突破了各种技术难度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身在其中的网民常常会以为理所当然,认为其它国家也是如此。

      但放眼全球,还有独立研发能力的不过就华夏、鹰酱、毛熊,高卢这几个国家而已……欧洲大部份国家因为进口f35基本放弃了发展,只有高卢在苦苦支撑。

      试想,如果高卢购买了f35战机,它相比起高卢自己的战机拥有各种优势还不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资金能轻松买到……高卢的研发团队是不是就可以解散了?战机方面是不是就可以不发展等着买鹰酱的战机就行了?

      从钱的方面来看这的确更划算: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先进的战机。

      但一方面这只是目前的算法,将来有一天等高卢的研发团队真的解散了后继无力时,鹰酱就形成了它的垄断地位价格随便加。

      另一方面,一旦使用的战机全部来自鹰酱,鹰酱就达到了控制高卢军事的目的,很自然的就失去了政治独立性。

      所以才说f35虽然性能不怎么样但毫无疑问是一款很成功的战机。

      此时的八路军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王学新在制空权方面下了很大的一盘棋做了长远的布局:

      他先是从日不落那购买了喷气式发动机,在条件艰难的情况下建立起了生产线并全力培养研发人员。

      这在当时看起来是完全没必要的,八路军有“拉5”已经差不多够用了,如果不够用还可以向毛熊购买更先进的战机,实在不行从鹰酱那买也行,不管买哪一种都能碾压鬼子。

      但王学新就是义无反顾的往里头砸钱,做这种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对战争没帮助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浪费资源的事。

      接着就是从日不落那引进“流星”生产线。

      这在许多人眼里同样匪夷所思,因为它与喷气式发动机一样也是在砸钱却对战争没有帮助……即便把“流星”战机生产出来了,它的性能也不比螺旋浆战机好,还有一大堆问题很容易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