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 第311节(1/4)
然而整个南方,战马资源都极度紧缺。
萧林石率契丹残族迁往秦州,曾献上一万匹战马,但给陕西、河洛分走五千匹战马。
剩下五千匹战马都分给左右骁胜军、左右宣武军,现在荆湖、淮南就算拿出数倍钱粮,想要换一匹合格的战马也是极难。
而楚山除了千余上等良马分置山里各处草场伺养作为种马外,也仅有不到三千匹战马编入军中,哪里有多余的腾给宣威军?
面对刘献多番请求,徐怀也只能面不改色婉拒。
武威公赵翼之前动身前往青州游说鲁王赵观,之后随鲁王赵观一路转移,经徐州最终落脚寿春。
寿春那边得知天宣帝及宗室被押送北上的消息,并不比楚山稍晚。
鲁王赵观及杨茂彦、葛伯奕、汪伯潜、严时雍等人辗转月余,率主力抵达寿春前后,也曾多次派人联络两江、两浙、两湖诸路监司寻求支持,但都吃了闭门羹。
周鹤、高纯年等人在士臣中的影响力不在汪伯潜、严时雍等人之下,何况汪伯潜、严时雍出汴梁传诏,最终逃往魏州投奔鲁王赵观,有临阵脱逃之嫌。
当然,最关键的到这时候,南方诸路监司官员再蠢,也能看到景王在襄阳形势远胜过鲁王。
该做怎样的选择,还需要问吗?
这时候鲁王一系也意识到真要跟襄阳对立下去,不仅不可能赢得江浙两湖川峡诸路监司的支持,甚至连两淮都保不住。
倘若他们只能据淮河以北的残地对抗赤扈人,甚至背后还有可能会受到来自襄阳的攻击,谁都没有信心能维持多久的形势不崩溃。
天宣帝被押送北上,他们预料到景王必然会借此机会登基继统,他们也被迫放弃最后的坚持,决定拥立景王。
只是他们对襄阳还是充满戒心,鲁王所书劝进表,也仅是着武威公赵翼带去襄阳;鲁王赵观及杨茂彦、葛伯奕、严时雍等人则借口防务甚急,没有一人愿意前往襄阳觐见景王,生怕被扣押在襄阳,想脱身都难……
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军
桐柏山道近几十年来几经整修,新置楚山县后,徐怀为加强内部的道路通畅,桐柏山道又经历过一次较为彻底的翻修。
除了道路拓宽,用大量的砂渣硬化路面,修缮排水沟减免雨水对路基的冲积,而白涧河等横向将桐柏山道切开的溪流,狭窄者架设木桥,宽阔者则以舟辑架设浮桥,以取代传统的河渡。
然而对较大规模的骑兵快速通行,桐柏山道犹是考验。
山道经过翻修后,还是会随着山势起伏,远没有想象中来得平坦;渡桥又狭窄,承重能力有限,还会受到水流的冲击而晃动不休,对骑兵部队通行有严格的限制;驿道两侧的地形更为崎岖,限制骑兵只能驰行于不足三丈宽的路面上,无法从两翼借道。
在这么窄的路面,倘若两骑并行,一千骑就至少拉出将近十里长的队列来。
三骑或四骑并行,骑兵行列是会更紧凑,但三到四骑长时间并行于狭窄的驿道之上,要保证彼此间的干扰能降到最低,前后行军不产生妨碍,要远比想象中困难。
对于将卒个人来说,行进队列越拥挤,对体力的消耗也越大;山道行军,要远比在平旷地区纵马驰骋枯躁、艰苦得多。
刘献身边的亲卫骑兵,虽然一个个都是从军中挑选出来、力气绝大、手脚敏捷的好手,但平时在刘献亲自督管下,也只是在开阔的校场操练骑射,骑射水平看似高超,却浮于表面。
而刘献身边的亲卫骑兵,除了少数从西军选调的武将军吏外,绝大多数将卒都没有经历过战事。
不过,骑阵操练娴熟,千余人马分作十数队并行驰进,经淮河北岸的平川地带,昼夜之间便从淮川赶到周桥,速度也可以说是极快了。
刘献他本人虽然觉得辛苦,但看手下骑兵气势浩浩荡荡,甚至壮观,令他对组建更大规模的骑兵部队滋生很多的向往。
午后从周桥出发,徐怀尊重刘献、赵翼的地位,请他们在亲卫骑兵簇拥下先行。
刘献、徐怀、赵翼原计划是用两天两夜稍多些时间,强行军赶到襄阳。
萧林石率契丹残族迁往秦州,曾献上一万匹战马,但给陕西、河洛分走五千匹战马。
剩下五千匹战马都分给左右骁胜军、左右宣武军,现在荆湖、淮南就算拿出数倍钱粮,想要换一匹合格的战马也是极难。
而楚山除了千余上等良马分置山里各处草场伺养作为种马外,也仅有不到三千匹战马编入军中,哪里有多余的腾给宣威军?
面对刘献多番请求,徐怀也只能面不改色婉拒。
武威公赵翼之前动身前往青州游说鲁王赵观,之后随鲁王赵观一路转移,经徐州最终落脚寿春。
寿春那边得知天宣帝及宗室被押送北上的消息,并不比楚山稍晚。
鲁王赵观及杨茂彦、葛伯奕、汪伯潜、严时雍等人辗转月余,率主力抵达寿春前后,也曾多次派人联络两江、两浙、两湖诸路监司寻求支持,但都吃了闭门羹。
周鹤、高纯年等人在士臣中的影响力不在汪伯潜、严时雍等人之下,何况汪伯潜、严时雍出汴梁传诏,最终逃往魏州投奔鲁王赵观,有临阵脱逃之嫌。
当然,最关键的到这时候,南方诸路监司官员再蠢,也能看到景王在襄阳形势远胜过鲁王。
该做怎样的选择,还需要问吗?
这时候鲁王一系也意识到真要跟襄阳对立下去,不仅不可能赢得江浙两湖川峡诸路监司的支持,甚至连两淮都保不住。
倘若他们只能据淮河以北的残地对抗赤扈人,甚至背后还有可能会受到来自襄阳的攻击,谁都没有信心能维持多久的形势不崩溃。
天宣帝被押送北上,他们预料到景王必然会借此机会登基继统,他们也被迫放弃最后的坚持,决定拥立景王。
只是他们对襄阳还是充满戒心,鲁王所书劝进表,也仅是着武威公赵翼带去襄阳;鲁王赵观及杨茂彦、葛伯奕、严时雍等人则借口防务甚急,没有一人愿意前往襄阳觐见景王,生怕被扣押在襄阳,想脱身都难……
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军
桐柏山道近几十年来几经整修,新置楚山县后,徐怀为加强内部的道路通畅,桐柏山道又经历过一次较为彻底的翻修。
除了道路拓宽,用大量的砂渣硬化路面,修缮排水沟减免雨水对路基的冲积,而白涧河等横向将桐柏山道切开的溪流,狭窄者架设木桥,宽阔者则以舟辑架设浮桥,以取代传统的河渡。
然而对较大规模的骑兵快速通行,桐柏山道犹是考验。
山道经过翻修后,还是会随着山势起伏,远没有想象中来得平坦;渡桥又狭窄,承重能力有限,还会受到水流的冲击而晃动不休,对骑兵部队通行有严格的限制;驿道两侧的地形更为崎岖,限制骑兵只能驰行于不足三丈宽的路面上,无法从两翼借道。
在这么窄的路面,倘若两骑并行,一千骑就至少拉出将近十里长的队列来。
三骑或四骑并行,骑兵行列是会更紧凑,但三到四骑长时间并行于狭窄的驿道之上,要保证彼此间的干扰能降到最低,前后行军不产生妨碍,要远比想象中困难。
对于将卒个人来说,行进队列越拥挤,对体力的消耗也越大;山道行军,要远比在平旷地区纵马驰骋枯躁、艰苦得多。
刘献身边的亲卫骑兵,虽然一个个都是从军中挑选出来、力气绝大、手脚敏捷的好手,但平时在刘献亲自督管下,也只是在开阔的校场操练骑射,骑射水平看似高超,却浮于表面。
而刘献身边的亲卫骑兵,除了少数从西军选调的武将军吏外,绝大多数将卒都没有经历过战事。
不过,骑阵操练娴熟,千余人马分作十数队并行驰进,经淮河北岸的平川地带,昼夜之间便从淮川赶到周桥,速度也可以说是极快了。
刘献他本人虽然觉得辛苦,但看手下骑兵气势浩浩荡荡,甚至壮观,令他对组建更大规模的骑兵部队滋生很多的向往。
午后从周桥出发,徐怀尊重刘献、赵翼的地位,请他们在亲卫骑兵簇拥下先行。
刘献、徐怀、赵翼原计划是用两天两夜稍多些时间,强行军赶到襄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