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 第342节(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盘一般的平陆守御战,有心南撤,是郑家在幕后推波助澜,实际上也就没有再避而不谈的必要了。

      缨云公主犹坐于建继帝身后,并没有离开,众人也是见怪不怪。

      汴梁之祸对宗室的打击太过惨烈,皇族宗室子弟几乎被一网打尽。

      如今大越在建继之外,尚存的宗室就只有那么几人。

      缨云虽是女儿身,但建继帝身边再无其他子女,甚至内侍省也就区区百余宫宦侍女,建继帝有时候让年满十八岁的缨云公主学着署理一些简单的政务,谁又能硬着头皮站出来指责建继帝的不是?

      前朝以降的风气还是要比后世开化得多,对女子的束缚还远没有后世那么严重。

      当然,淮王赵观并不会对自家侄女缨云得以参与朝政,就有多深的猜忌。

      他皇太弟这个位子能不能坐稳,说到底还是他与建继帝兄弟间的戒备能否消除。

      倘若不能消除,他在寿春始终不得心安,并不会因为缨云而改变什么;但他能与建继帝消除芥蒂、戒备,兄弟融洽,他的地位还不至于担心会被缨云动摇。

      这其中的微妙关系,甚至还直接影响到淮王府对南迁的态度。

      淮王府在襄阳的耳目,就早就捕捉到郑家几乎不加掩饰搅动的暗流。

      周鹤等人主张南迁,最为核心的理由就是担心淮王府守淮不力,令江淮皆危,南迁目的地也是初定庐州东南的建邺。

      倘若淮王与建继帝兄弟融洽,淮王府众人自然希望南迁之事能成。

      建继帝南迁之后,除了数万精锐也将从襄阳南移到建邺附近,作为淮南后盾,还能随时增援淮南作战外,更为重要的还是将加强对江淮等地的统治,更充分的筹措、调集江淮等地的人马、钱粮,以及据长江大规模的编练水军,从根本上使江淮防御体系变得更为严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倘若他们兄弟二人彼此深深戒备,都畏惧祸起萧墙,那建继帝统领文武群臣及数万精锐禁卒南迁,就是对淮南最大的钳制。

      然而摆在淮王府眼前的残酷现实,赤扈人确实在徐州、颍州大造舟船、编训水军,在下一个冬季来临之后,随时都会有数万、乃至十数万虏兵渡过淮河南下。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