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 第282节(2/5)
晋州,见宣抚手下军队,与其他军队大不相同。我们本是乡民,粗识几个大字,在宣抚的军中,只怕不容易待下去。”
王宵猎道:“无妨。士卒有新兵营,全部从新训练。军官有军校,学上些日子,一切都会了。”
李宋臣道:“不瞒宣抚,我连学堂都没有上过。后来做县尉,才跟吏人粗识几个字。就是进了军校,如何能够读得懂书?我看曹都统军中,将领不认字,可是什么都做不了。”
王宵猎道:“像你这样的将领,其实很多。军校里见得多了,有自己的办法。一般来说,若是识字不多,军校会有短期教识字的班。一两个月,大多数人能识一两千字。此事不必担心。”
李宋臣看了看李实,神情上有些不信。
灵石县位于晋州和汾州之间,离着冷泉关不远,正处于大山之中。与在泽州的梁兴相比,条件更加艰苦。李宋臣手下人最多的时候,有两千多人。这两千多人,识字的没几个。这些识字的人,全部是乡下村秀才。不要说是圣贤经典,作诗作词,连给朝廷的公文都错字连篇。
这些日子在晋州,李宋臣见曹智严军中公文往来频繁,而且没有吏人,不由大是惊奇。以自己以及手下将领的识字水平,就连日常公文都处理不了,怎么领兵打仗?
活了几十年,能够大致读懂公文,李宋臣就觉得很厉害了。如果像曹智严军中的将领那样,识文断字,李宋臣觉得自己一辈子也办不到。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金军南犯,读书人大多南逃。加上河东与襄阳一带相比,本就地瘠民贫,文化水平要差上一些。这里的兵,识字的明显要比南方的少很多。
王宵猎军中与禁军不同,不识字,根本就无法做军官。很多义军将领,都在担心自己的前途。
梁兴还好一些,他的手下大多来自平原和丘陵地区,文化水平相对高一些。李宋臣的手下大多是山区农民,识字的人很少,就另想办法是不行的。
第688章 必须要识字
看了李宋臣和李实的神情,王宵猎想了想,道:“这样吧,我抽调些精干人员,为河东义军不识字的将领办一个学识字的班。以半年为期,能识一两千字,粗略看懂公文,则转往军校。如果实在学不会识字,那没有办法,就只能转做别的工作了。我们的军队跟以前的军队不同,公文往来频繁,而且没有吏人,军官是必须识字的。”
李宋臣道:“将领不识字也没有什么。禁军之中,不识字的人多了。”
王宵猎摇了摇头:“禁军传承自五代,五代的军队,大多传承的不是汉人的习惯。看两汉魏晋,有几个将军是不识字的?军官不识字简直是不可想象!神州陆沉,五胡乱华,很多进入中原的胡人不识字。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在军中设吏人,任用亲信,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怎么能跟胡人学这个习惯呢?军中公文往来,战术战役讨论,不识字完全不行。你们放心,学识字并没有那么困难。小孩子,学两三年,就能大致看懂书。一个大人,只要教育得法,自己也愿意学,半年时间足够了。半年时间还学不会,就说明自己不想做军官。”
李宋臣微微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灵石的义军中,大多人不识字,也没有足够的读书人教大家识字。在李宋臣看来,识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怎么可能半年学会呢?王宵猎这样说,不过是安慰自己罢了。
宋朝刚刚立国的时候,太祖赵匡胤曾经说,欲令天下武人尽读书。但到了太宗时期,事情就发生了变化,不再鼓励武将读书。到了宋真宗的时候,完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鼓励武将不读书,甚至有意提拔不识字的将领。历史上杨家将的杨延昭,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一方大将,而他是不识字的。到了仁宗的时候,曾经有意鼓励武将读书,提拔了进士出身的刘平为大将,称为儒将。三川口之战中,刘平被李元昊俘虏。从此之后,武将识不识字就不再有人关心了。
宋朝的禁军中,有大量将领不识字。他们的公文往来,一般会借用公吏,或者亲近的小校。还有,宋朝军中有一个重要职位,为主管机宜文字和书写机宜文字。主管机宜文字允许帅臣辟举熟悉的官员,书写机宜文字则直接允许辟举子弟。机宜文字官的设立,也方便了不识字的将领。
宋朝军队中的公吏人数不多,但地位不容小视。这些人游离于军队体系之外,却掌管着军队最核心的事务。甚至到了三衙,真正管事的也是几十个公吏。
&e
王宵猎道:“无妨。士卒有新兵营,全部从新训练。军官有军校,学上些日子,一切都会了。”
李宋臣道:“不瞒宣抚,我连学堂都没有上过。后来做县尉,才跟吏人粗识几个字。就是进了军校,如何能够读得懂书?我看曹都统军中,将领不认字,可是什么都做不了。”
王宵猎道:“像你这样的将领,其实很多。军校里见得多了,有自己的办法。一般来说,若是识字不多,军校会有短期教识字的班。一两个月,大多数人能识一两千字。此事不必担心。”
李宋臣看了看李实,神情上有些不信。
灵石县位于晋州和汾州之间,离着冷泉关不远,正处于大山之中。与在泽州的梁兴相比,条件更加艰苦。李宋臣手下人最多的时候,有两千多人。这两千多人,识字的没几个。这些识字的人,全部是乡下村秀才。不要说是圣贤经典,作诗作词,连给朝廷的公文都错字连篇。
这些日子在晋州,李宋臣见曹智严军中公文往来频繁,而且没有吏人,不由大是惊奇。以自己以及手下将领的识字水平,就连日常公文都处理不了,怎么领兵打仗?
活了几十年,能够大致读懂公文,李宋臣就觉得很厉害了。如果像曹智严军中的将领那样,识文断字,李宋臣觉得自己一辈子也办不到。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金军南犯,读书人大多南逃。加上河东与襄阳一带相比,本就地瘠民贫,文化水平要差上一些。这里的兵,识字的明显要比南方的少很多。
王宵猎军中与禁军不同,不识字,根本就无法做军官。很多义军将领,都在担心自己的前途。
梁兴还好一些,他的手下大多来自平原和丘陵地区,文化水平相对高一些。李宋臣的手下大多是山区农民,识字的人很少,就另想办法是不行的。
第688章 必须要识字
看了李宋臣和李实的神情,王宵猎想了想,道:“这样吧,我抽调些精干人员,为河东义军不识字的将领办一个学识字的班。以半年为期,能识一两千字,粗略看懂公文,则转往军校。如果实在学不会识字,那没有办法,就只能转做别的工作了。我们的军队跟以前的军队不同,公文往来频繁,而且没有吏人,军官是必须识字的。”
李宋臣道:“将领不识字也没有什么。禁军之中,不识字的人多了。”
王宵猎摇了摇头:“禁军传承自五代,五代的军队,大多传承的不是汉人的习惯。看两汉魏晋,有几个将军是不识字的?军官不识字简直是不可想象!神州陆沉,五胡乱华,很多进入中原的胡人不识字。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在军中设吏人,任用亲信,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怎么能跟胡人学这个习惯呢?军中公文往来,战术战役讨论,不识字完全不行。你们放心,学识字并没有那么困难。小孩子,学两三年,就能大致看懂书。一个大人,只要教育得法,自己也愿意学,半年时间足够了。半年时间还学不会,就说明自己不想做军官。”
李宋臣微微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灵石的义军中,大多人不识字,也没有足够的读书人教大家识字。在李宋臣看来,识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怎么可能半年学会呢?王宵猎这样说,不过是安慰自己罢了。
宋朝刚刚立国的时候,太祖赵匡胤曾经说,欲令天下武人尽读书。但到了太宗时期,事情就发生了变化,不再鼓励武将读书。到了宋真宗的时候,完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鼓励武将不读书,甚至有意提拔不识字的将领。历史上杨家将的杨延昭,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一方大将,而他是不识字的。到了仁宗的时候,曾经有意鼓励武将读书,提拔了进士出身的刘平为大将,称为儒将。三川口之战中,刘平被李元昊俘虏。从此之后,武将识不识字就不再有人关心了。
宋朝的禁军中,有大量将领不识字。他们的公文往来,一般会借用公吏,或者亲近的小校。还有,宋朝军中有一个重要职位,为主管机宜文字和书写机宜文字。主管机宜文字允许帅臣辟举熟悉的官员,书写机宜文字则直接允许辟举子弟。机宜文字官的设立,也方便了不识字的将领。
宋朝军队中的公吏人数不多,但地位不容小视。这些人游离于军队体系之外,却掌管着军队最核心的事务。甚至到了三衙,真正管事的也是几十个公吏。
&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