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节(1/3)
又将府内众人巡视了一回,心中对他们又有了些新的安排。 这一天,张仙姑问道:“咱们什么时候上山去?再晚天儿就更冷了,赶路冻人。”他们家在朱家村的时候就住个小山坡上,那么一点儿的高度,冬天风一吹就很冷了。梧州虽然地方靠南,没那么的寒冷,可是山也高了许多! 祝缨道:“再三天吧。” 张仙姑道:“那我再多捎两床被子过去。” 祝缨道:“行。” 张仙姑以为祝缨要等三天是因为刺史府里的事,没想到第二天顾同就从福禄县赶了过来,再次向祝缨辞行。顾翁亲自将孙子送到刺史府,也跟孙子一同拜见了祝缨,对祝缨千恩万谢:“老朽一家全仗大人才有今日!不知如何报答才好!” 他要跪下来,被祝缨拦住了:“顾同为官,你也是官宦人家的长辈了,毋像从前。” 顾翁忙说:“听大人的。来,过来代我给大人磕头。” 顾同道:“我一定不辜负老师的教诲!”转过脸来瞪一瞪顾翁身边的那个年轻人。 这是顾同的堂弟,顾翁上梧州城之前还有个小算盘——将家里的年轻人再挑个机灵端正一点的带上,万一能顶了顾同的位子再给刺史大人当学生呢? 顾同劝了,他必不听,顾家在家里已然闹过一场了。 祝缨何等聪明?一看就知道顾翁的小心思,她却硬是不接这个茬。当初在福禄县的时候她是那么的缺人手,如果顾同这个堂弟合用,她早就征询顾家意见了。这人只能说是“平庸”,那就没意思了。 祝缨对顾同道:“扶你兄弟起来。” 又告诉顾翁:“顾同已做官了,有些事情你们以前不知,以后多听听他怎么说。” 然后又设宴给顾同饯行,绝口不提其他。 顾翁抱憾而归。 送走顾同,祝缨就对府里人宣布要进山。王司功等人知道她这刺史有一大半是从羁縻上来的,也都不再劝阻她,只请她保重,早去早回。 祝缨道:我与别驾不在,府里你们多留意,若有急事,使仇文送信。山路他熟。” 仇文原本排在后面,听到说自己,忙上前来道:“下官领命。” 祝缨待要回后衙携家人往山里去,祁泰小跑着过来,说:“大人!纸!纸好了!” 祝缨奇道:“这还不到十天吧?怎么就好了呢?走,看看去。”她又折返了书房,命将乌师傅带到书房。 造纸的过程比制糖要顺利得多,乌师傅带着一个徒弟,徒弟背着三刀纸过来。祝缨道:“怎么这么快?” 乌师傅道:“知道大人要,就加紧赶工了,幸好赶得及。”他没有说的是,甘蔗渣是比较现成的本来就省点时间,他对祝缨又多报了点时间。 “大人请看!这一刀是竹纸,这一刀是甘蔗纸,这一刀是甘蔗渣里掺了些竹子的。纸坊刚巧有一批竹子好了,就一同试制了。一同试制,何优何劣也能看得明白,哪一步不同也能比出来。”乌师傅有点小得意,又有点小紧张。 祝缨问:“你觉得哪种合适?” 乌师傅道:“掺一点更划算。不掺也可以。都比竹纸出纸更快。” 很好理解的,就是原料的准备,甘蔗渣就是省了纸坊老大一份功夫。 祝缨道:“好!你先制着,等我回来再与你们分拨。” 乌师傅小心地问:“那……水碓……” 祝缨笑道:“忘不了!”梧州地方河流不少,许多河流源自山中,其中位差不小。以祝缨走南闯北的经验来看,那些地方也很适合干这个!祝缨倾向于在山中也建一部分作坊,则如此水利不用白不用! 祝缨取过纸来,每张都看了看,又试写了一下,感觉如果不特别讲究的话,足够日常使用了。于是签收了这三百张纸,都算在乌师傅的差使内。 乌师傅已做好了这三百张白孝敬的准备,拿着条子之后一时怔忡:都说大人好,原来是真的好! …… 祝缨看到了纸,心情很不错,一路上同花姐说说笑笑的。 张仙姑从车里冒出个头来:“你有什么高兴的事儿啊?” 祝缨道:“高兴的事儿多着呢!” 她们这次上山,张仙姑和祝大先乘车,到山路崎岖的地方再乘肩舆。张仙姑乘坐的时候有点儿不安心,看着底下抬着她的白直,心比白直还累。心道:得跟老三说说,要不下回我骑驴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