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节(1/3)
时光仿佛又回到了福禄县。 来客中也有认识顾同的,大部分不太认识他,祝缨郑重地向他们介绍了顾同,又指手边一个位子让他坐,顾同才坐了过去。位置是在卓珏等人之上的。 赵苏对顾同道:“你来了,阿珏又要走了,自你荐他入京,你们也有好些年没见了吧?” 顾同道:“你忘了?我们在背地才见过的呢!”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他们一边叙旧,一边说笑,说的都是方言。他们也有不同州的,也有不同县的,方言其实并不相同,但是比起官话,彼此又都更熟悉一些。 酒过三巡,门上突然来报:“大人,陈丞相与……一位贵人来了。” “诶?” “是陛下……” 众人忙起身,也有紧张得打翻了杯子的,也有不小心踩了自己鞋子的,也有带歪了凳子的。忙乱间排好了队,祝缨领头迎了出去,却见陈萌、陈枚父子俩陪着皇帝走了过来。 祝缨瞄到了皇帝的身后,没带后宫出来,挺好的。 皇帝满面笑意,眼神都仿佛带着丝深情:“陈相值宿,与我闲聊时说起你这里今天要有一场热闹,我们就来了。都不要拘束嘛!” 位次于是做了调整,皇帝在上首坐了,祝缨与陈萌在下面陪着。 皇帝环顾室内,感慨道:“济济多士。” 祝缨想骂人,她对诗词歌赋不大讲究。 陈萌对祝缨使了个眼色。陈萌趁着自己值宿,私下求见了皇帝,秘密地将他与祝缨商定的名单交给了皇帝。他思来想去,觉得不能独占了这么个功劳,顺势将祝缨、王云鹤都夸了,当然也没忘了捎上他的亲爹以及亲家。 皇帝受到了鼓舞,被陈萌一撺掇,又觉得祝缨与陈萌都很难得,一个不图自己的名利,另一个也不贪昧了别人的功劳。皇帝道:“你们两位,可谓知交了。有此贤臣,夫复何求?必不负汝!” 祝缨与陈萌只得离席拜谢他的夸奖。皇帝道:“坐嘛!” 有个皇帝在,总是不能尽兴的,祝缨拿捏分寸,介绍了郎睿、路丹青等人,又将席面改了,改成山中常见的围坐、歌舞。 皇帝很有兴趣地问郎睿和路丹青等人的来历,得知是要到京城来学习的,高兴地对祝缨说:“你二十年前种的因,如今是硕果累累呀。” 祝缨道:“臣离开梧州也有近十年了,后来的事儿都是他们自己长出来的。” 皇帝更开心了,又问:“鸿胪寺给他们安排了吗?” 祝缨道:“他们来投奔亲戚,住在一处饮食、居住、更便宜些。鸿胪寺虽周到,也代替不了家人。等到王鸿胪到任,再让他们去拜见一下。现在先学官话,否则还要带通译。” 皇帝点了点头。 陈萌道:“陛下,夜深了,还请回宫。” 皇帝这才带回宫去。 ……………… 次日,祝缨又带顾同去见鲁尚书。 鲁尚书与祝缨近些年来走得颇近,祝缨带了“学生”过来,鲁尚书也是很重视的。 祝缨道:“这是在福禄县的时候收的学生。” 鲁尚书一听福禄县就想起来一些不太美妙的回忆,太阳穴上跳了两跳才平静下来。然而也欣慰:“二十年了,当年我都不敢想治下能出这些人才!” 打量着顾同,体貌端正,新来的人,鲁尚书其实已调阅过他的履历档案。鲁尚书对顾同道:“你这位老师,对你可着实用心啊!” 顾同颇为自豪地道:“能拜到老师的门下,是下官此生最大的幸事了。” 祝缨道:“说点儿实在的。” 顾同道:“这就是最实在的了。因是您的学生,才能有今天。” 鲁尚书道:“不错,是个明白人。”祝缨就擅长刑狱,学生到了刑部,鲁尚书打定主意要好好用好顾同! 他们这边一团和气的时候,皇帝与陈萌动手了。 也不知道是谁教的,皇帝假托“施鲲遗奏”的名头,将一些“施鲲临终举荐”的贤才升的升、调的调,突然之间对官员们变得了解了起来! 打了冼敬与郑熹一个措手不及。 第416章 老臣 “陛下渐有明君风范了。”窦朋面带微笑,颇为欣慰地说。 打十几年前起这朝廷就有点乱,经过先帝的六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