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节(3/3)
正在此时,杨静出列,端端正正地跪在了皇帝面前,双手将帽子一摘放到了地上,叩首道:“陛下,学生陨命、师长难辞其咎为由,臣无颜再留在国子监。” 他要辞官了! 岳桓出言挽留,王叔亮也说:“岂有因一失误便不再得任用的道理?” 这朝上的大家,谁身上没犯几个错?起起落落,不还是人上人? 祝缨也站不住了,出列向皇帝奏道:“举荐学子任官,本也不是国子监的第一要务。荐是人情,不荐是公道。臣虽粗鄙,也没有听说进了国子监就要包做官的!” 陈萌出列:“使野有遗贤,是丞相之过!然彼既已入国子监,臣也不知道他还不满什么了。” 冼敬道:“一切皆因经义而起,臣请再定《六经》注释,以正视听。” 祝缨惊讶地看着他,冼敬这话显现出极高的水平。学生死,是因为与杨静意见不合,那就定一个规范,以后都照着这个规范来。那谁来主持这个事,谁就能决定接下来所有学生学习的方向、学成之后的思想。 重新释经是个大工程,又可以趁机引荐一些人。 这主意一出,倒有点王云鹤的学生该有的水平了。 郑熹要推荐岳桓,陈萌就推荐王叔亮,祝缨硬着头皮说:“杨祭酒是刘相公高足,难道不该加入吗?” 一番争论,也没有争出个结果来,皇帝道:“容后再议。” 他扣住了杨静的奏本,没让他辞职,但也没有给杨静其他的安排。杨静却很自觉,从这天之后就闭门不出,也不去国子监、也不去上朝。 朝上的重点已经从他身上移开了,皇帝、丞相们考虑着“释经”的事。 祝缨去了杨府两次,都吃了闭门羹,让苏喆去请教,苏喆也没能进门。两人都很惆怅。 便在此时,王叔亮到了祝缨的门上。 祝缨忙迎了出去,王叔亮穿一件皮袍子,此时已是腊月,他穿得很厚。祝缨穿得略薄些,显得身形修长,王叔亮眼前一亮,旋即看到了祝缨身后的苏喆,又抿紧了唇。 祝缨迎上前:“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王叔亮又看了苏喆一眼,苏喆大方地向他问好。 王叔亮道:“我有话,要同你单独讲。” “这边请。” 两人到了小厅坐下,一个炭盆放到了王叔亮的脚边,他跺了跺脚,说:“那个是苏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