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110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江南一乱,赋税立减。福建再乱,海寇不绝直奔广东。

      另外最阴险的则是:如此明目张胆,皇帝不怀疑这御书房里也有人撑腰、主导、谋划吗?

      他们只是不知道这中圆殿里那次“金杯共汝饮”,不知道目前这十八国策大臣是不愿主动撩拨天子逆鳞的。

      可王琼口中的“同心任事”,也只局限于这暂时的御书房内重臣们。

      皇帝的气度和光芒,毕竟还未朗照天下。

      而这件事情演变下去,哪个官员、哪个举子不会被可能的清丈土地、清理投献牵连进去?

      哪怕梁储在广东主动清理投献的消息传来,十八国策大臣也已经默默开始先从自家内部去做点表率,但没用。

      牵涉到的,是许多人切身的利益。

      他们十八人,也无非只因为算是位极人臣了,此后在乎的是身后名,所以才舍得——此时舍得,可以有限度,可堪褒奖。

      金秋九月,陛下万寿前夕,东南杀官为天子贺。

      十八个国策大臣看着一脸阴郁的少年皇帝。

      这回呢?怎么办?再杀?

      第131章 东南谜局

      “嗤……”

      静寂的御书房里,之前一脸沉郁的皇帝忽然压抑不住的一声嗤笑。

      十八双眼睛齐齐注视着他,面色凝重。

      “秋粮,赋税,边患。朕御极不久,君少臣壮。藩王继统,宗亲未稳。”

      一字一句,回荡在中圆殿内,兼任起居注官的张璧手在抖。

      皇帝说的这句话,其中有多少足以吞噬无数人的巨浪?

      “一时之间,好多的盗匪,仇杀,死士。”朱厚熜嘴角挂着轻蔑的讥讽,“是他们凑巧同时发动了留下这样的把柄,还是胆大包天地以为可以携天下官绅以令朕?”

      杨廷和离席跪了下来:“陛下,息怒。臣愿前往缉凶督粮,以镇东南大局!”

      堂堂内阁首辅,从未离开京城与朝堂中枢的杨廷和主动请缨了,可见此事之凶。

      “杨阁老是持重之请!”再无内阁与六部争权之嫌、过往种种已经“洗白”的王琼忍不住也离席跪下,“然阁老首辅之尊,若亲去东南,未免显得朝廷过于郑重其事!臣历兵部、户部、吏部,可当此任!”

      御书房内,一时倒有数人离席请缨。

      朱厚熜点了点头:“入座。”

      等他们又坐好之后,朱厚熜才笑着说:“若非此事过于嚣张,今日又当浮一大白。数月君臣往来,今日诸卿终于是不避其难,勇于任事了。”

      杨廷和苦涩地笑了笑:“臣只不过是再去裱糊罢了,秋粮要紧。有钱无粮,银子再多也无济于事。彼辈已经如此猖狂,明年未尝不可能春毁耕种,夏决江河,使天下大乱。臣此去,必缉元凶,亦不误今岁江南田赋。”

      “说得东南似乎万众一心,杀之不尽。”朱厚熜眼里寒光闪露,“诚如杨卿所言,似乎彼辈猖狂至此久矣,这东南还是我大明的东南吗?”

      杨廷和今天的反应直直白是让朱厚熜很意外的,把“东南还是不是大明的东南”这句话点出后,朱厚熜看着杨廷和。

      袁宗皋心想坏了。

      东南杀官最凶险的一招,终究会蔓延到中枢。

      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国策会议上君臣相济局面,裂痕再现。

      这样恶劣的事件,中枢有人撑腰,借此向皇帝施压,皇帝怀疑这一点再自然不过。

      而杨廷和这个施政“保守”的自然成了首要嫌疑人,他现在自请去东南,又自己承认是裱糊之策。

      他顿时看向朱厚熜,认真说道:“陛下,两广罪臣过去养寇自重,此次张孚敬固能出其不意将首恶一网打尽,然彼辈所养之海寇却望风而逃。东南之事,亦有可能是贼寇潜入,蓄意借《论海策》及广东试行新法生事。杀官如同造反,谁人不知?东南上下,必不至于如此失智,何况是短时间内当街杀害九位朝廷命官,遍布南直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