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369节(1/3)
“此等百害而无一利之事,到底是哪位大人好大喜功?诸位参策和国务大臣,为何不谏阻此事?”
筑坝蓄水,民间并不少见。
可那都是小河小溪,为了灌溉良田,能筑个小坝就了不起了。
而这永定河是何等大河?在那崇山峻岭之间,得筑起多大一个坝,才能在夏汛之时拦住多余河水,缓缓放下来?
水之力,至柔也至刚啊!
许多人想象着如果筑成之后,将来鞑子决坝水淹京城的画面,都会脸色煞白。
刚刚回到京城的张文锦听到这些议论,更是又惊又怒。
他只知道唐顺之过去是有督造军械园的差使,谁曾想竟要在那洋河、桑干河、永定河汇流之处筑坝拦河为湖?
这是亡国之策!
打定主意的他直接叩阙,跪在了承天门外请求陛见。
六部衙门又有人看热闹:已经有好长时间没见叩阙的了,上一回还是百官叩阙争论祀孔仪制。下场嘛,廷杖打死了几人。
这回叩阙的只有一个,他们很快见到那朱袍大官被带进了宫里。
“陛下!谁人奏请修筑那什么官厅水库?此人害民误国,该当千刀万剐!”
张文锦一点都不客气,顾鼎臣、江汝璧、王慎中不由得一起看向皇帝。
朱厚熜眉头一皱:“这是朕的旨意。”
张文锦表情一僵,然后一颗脑袋都充血了:“臣万死请柬陛下收回成命!其一,这坝绝无修成可能,劳民伤财!其二,北虏势大,宣大空虚,难保不攻至宣大腹地!其三,宣大为边镇,将卒驻守、驰援,粮草转运,既不惯舟船,纵坝成水缓,舟船也难抵各边墙寨堡;其四……”
朱厚熜就那么坐着,听他一连喷了八条理由。
总之一句话:坝筑不得!军械园修不得!
“对于宣大人事呢?听王宪奏报,闇夫对于靖边伯任宣大巡抚颇有异议,要回京死谏的。”
顾鼎臣、江汝璧、王慎中三人看向张文锦:又是一个死谏的?
“臣一路上,已拟就谏疏,不意方抵京又听闻永定河筑坝拦水为湖之事!”张文锦从袖中拿出了奏疏跪地举高,“臣巡抚大同三年有余,深知边镇积弊隐患!陛下一改旧制,宣大总督、巡抚皆兼理粮饷,督抚、总兵之间权责本就问题多多,如今只怕会更乱!如今靖边伯年轻气盛,边镇兵骄将悍、官油吏滑、商奸民刁。靖边伯弱冠之年,新进之臣,何以服众?”
他抬头悲愤地看着皇帝:“陛下莫非以为有朔州大捷,宣大从此能安稳几年吗?”
朱厚熜叹了一口气,让黄锦先把奏疏拿了过来:“朕这不是委任武定侯戍边,又遣了良臣良将,加强边防吗?”
“……武定侯参预国策而不能胜任,总兵湖广未有寸功,镇守南京而干涉法司,更是因罪而畏罚自请戍边。臣斗胆说一句,陛下所托非人!”
朱厚熜感觉郭勋有话要说。
他看着张文锦,只能先细细读着他的谏疏。
没什么问题,件件事都是为大明的边防考虑,他对大同这样的边镇存在的问题确实十分了解。
但他建议的法子也很粗暴传统:换能臣良将,严格监督好粮饷发放,狠揍边镇勾结在一起的官商平抑粮价,多修寨堡死守边墙保京城无恙。
是个忠臣,有气节,敢喷人,但也是个古板又有点刚愎的官。
朱厚熜并不能详细地记得这张文锦在历史上也曾因为力主修筑宣宁五堡,并且对边镇将卒过于认死理、不懂方式方法,最后激起了嘉靖三年的大同兵变。
这场兵变前后持续数个月,原因是修筑那五个堡,张文锦坚持三万两就能修成,方法是直接让士兵出工去修。没油水,又苦,结局就是张文锦被杀了,最后引起兵变。
现在因为杨一清当时总制三边,朝廷当时也没同意宣宁五堡的原修筑计划,后来更派了王宪去总督宣大,矛盾一直被压到现在。
张文锦得以活蹦乱跳地跑到朱厚熜
筑坝蓄水,民间并不少见。
可那都是小河小溪,为了灌溉良田,能筑个小坝就了不起了。
而这永定河是何等大河?在那崇山峻岭之间,得筑起多大一个坝,才能在夏汛之时拦住多余河水,缓缓放下来?
水之力,至柔也至刚啊!
许多人想象着如果筑成之后,将来鞑子决坝水淹京城的画面,都会脸色煞白。
刚刚回到京城的张文锦听到这些议论,更是又惊又怒。
他只知道唐顺之过去是有督造军械园的差使,谁曾想竟要在那洋河、桑干河、永定河汇流之处筑坝拦河为湖?
这是亡国之策!
打定主意的他直接叩阙,跪在了承天门外请求陛见。
六部衙门又有人看热闹:已经有好长时间没见叩阙的了,上一回还是百官叩阙争论祀孔仪制。下场嘛,廷杖打死了几人。
这回叩阙的只有一个,他们很快见到那朱袍大官被带进了宫里。
“陛下!谁人奏请修筑那什么官厅水库?此人害民误国,该当千刀万剐!”
张文锦一点都不客气,顾鼎臣、江汝璧、王慎中不由得一起看向皇帝。
朱厚熜眉头一皱:“这是朕的旨意。”
张文锦表情一僵,然后一颗脑袋都充血了:“臣万死请柬陛下收回成命!其一,这坝绝无修成可能,劳民伤财!其二,北虏势大,宣大空虚,难保不攻至宣大腹地!其三,宣大为边镇,将卒驻守、驰援,粮草转运,既不惯舟船,纵坝成水缓,舟船也难抵各边墙寨堡;其四……”
朱厚熜就那么坐着,听他一连喷了八条理由。
总之一句话:坝筑不得!军械园修不得!
“对于宣大人事呢?听王宪奏报,闇夫对于靖边伯任宣大巡抚颇有异议,要回京死谏的。”
顾鼎臣、江汝璧、王慎中三人看向张文锦:又是一个死谏的?
“臣一路上,已拟就谏疏,不意方抵京又听闻永定河筑坝拦水为湖之事!”张文锦从袖中拿出了奏疏跪地举高,“臣巡抚大同三年有余,深知边镇积弊隐患!陛下一改旧制,宣大总督、巡抚皆兼理粮饷,督抚、总兵之间权责本就问题多多,如今只怕会更乱!如今靖边伯年轻气盛,边镇兵骄将悍、官油吏滑、商奸民刁。靖边伯弱冠之年,新进之臣,何以服众?”
他抬头悲愤地看着皇帝:“陛下莫非以为有朔州大捷,宣大从此能安稳几年吗?”
朱厚熜叹了一口气,让黄锦先把奏疏拿了过来:“朕这不是委任武定侯戍边,又遣了良臣良将,加强边防吗?”
“……武定侯参预国策而不能胜任,总兵湖广未有寸功,镇守南京而干涉法司,更是因罪而畏罚自请戍边。臣斗胆说一句,陛下所托非人!”
朱厚熜感觉郭勋有话要说。
他看着张文锦,只能先细细读着他的谏疏。
没什么问题,件件事都是为大明的边防考虑,他对大同这样的边镇存在的问题确实十分了解。
但他建议的法子也很粗暴传统:换能臣良将,严格监督好粮饷发放,狠揍边镇勾结在一起的官商平抑粮价,多修寨堡死守边墙保京城无恙。
是个忠臣,有气节,敢喷人,但也是个古板又有点刚愎的官。
朱厚熜并不能详细地记得这张文锦在历史上也曾因为力主修筑宣宁五堡,并且对边镇将卒过于认死理、不懂方式方法,最后激起了嘉靖三年的大同兵变。
这场兵变前后持续数个月,原因是修筑那五个堡,张文锦坚持三万两就能修成,方法是直接让士兵出工去修。没油水,又苦,结局就是张文锦被杀了,最后引起兵变。
现在因为杨一清当时总制三边,朝廷当时也没同意宣宁五堡的原修筑计划,后来更派了王宪去总督宣大,矛盾一直被压到现在。
张文锦得以活蹦乱跳地跑到朱厚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