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377节(2/3)
天杀的!鞑子就是来报仇的!
李瑾去了北路,西路却又有人敢出寨堡野战!只要杀虎口一破,潮涌一般突进来的虏骑岂会不想到去年往事,要一雪前耻?
草原上那句话,已经传了这么久,俺答只怕已经气愤发狂!
阳和口那边不是主力,只有去年被明军击败的满受秃带了三千骑在拼命。
偏头关和杀虎口,现在看到的也是套虏!俺答的主力,现在还不知道藏在哪呢!
现在俞大猷却要带着他新练的那些兵,跑到井坪堡外据山扎寨,互为犄角。
犄你妈个头!这是吸引火力!
但刘铠不能拿包正川怎么样,他是俞大猷亲卫,是俞大猷身边五个百户组成的亲卫鸳鸯营的把总。
包正川是来报信的,俞大猷希望刘铠这个西路分守参将能传令各寨堡,视战局择机合围,再现去年朔州大捷。
他妈的,到底谁指挥谁?
问题是他俞大猷还真的只用听大同军令,刘铠与他之间是应该协商的。
底下的人马变少了,可他却成了游击将军,与刘铠、李鉴一起在西路算是三巨头。
刘铠觉得自己倒了八辈子霉,先碰到个李瑾,又碰到个俞大猷。
现在,俞大猷正在从朔州城外赶往井坪西南郊的途中。
井坪城堡的西南方,便是偏关河的上游。
偏头关若破,北虏可往南寇太原,也可顺着偏关河寇朔州。
那里地势,在井坪城堡西面的偏关河畔只有一个乃河堡。若在井坪西南方的偏关河旁据了地势成为一个野寨,那就是与井坪、乃河成三角之势,至少能挡住从偏头关杀入大同镇的敌人。
杀虎口太远了,那里也不缺俞大猷这两千新兵。
此刻在太原府,乡试刚刚放榜。
各地乡试大抵在八月底、九月上中旬举行,山西因为巡按在查李福达案,今年的乡试稍微晚了一点才举行。
新科举子之中,来自蒲州的杨博名列正榜第一,成为了这一科乡试的山西解元。
摘得这桂榜头筹的喜悦还没两天,北虏来寇的消息就传到了太原。
河套一带的套虏兵临边墙,但是人数不算多,也只是游蹿劫掠,算是多年来常规的级别了。
“宣大危矣!听说那边的鞑子有两万多,而且还没看到俺答的大纛!”
后年才是会试之年,新科举子们如今只是在享受科途又进一步的喜悦。军国大事,也是谈资。
杨博刚刚十八,长得很壮实。
现在,他只是一脸凝重,看着同科们虽显凝重忧虑、实则只是闲谈的脸。
太原镇不会有大问题,这次的主力方向,显然是在北面。北元汗庭传令草原,一夜之间诸边燃起烽火,鞑子的可汗必定也要动。他若动,兵锋只会直指宣府、蓟州。
但是作为山西人,杨博知道从河套到大同北面一带,蒙古右翼两万户的实力。
他再听几句,就站了起来。
“惟约,提学大人还没到啊。”
杨博行了一礼:“边镇有事,请代我向提学大人告罪,我要去朔州了。”
“去朔州?你去朔州做什么?”
“听闻武状元俞大猷广募晋地青壮,诚邀熟知边情士子入幕赞佐。在下不才,反正会试也是后年之事。”
他就这么潇洒地离开了,留下其他人面面相觑。
什么叫会试反正也是后年之事,说得你好像不用准备一样……
杨博却很清楚:即便只因为那文状元、靖边伯也在宣大,也该去试着结识一下,这本就是他参加完今年乡试后的计划。
如今北虏寇边,虽然凶险难测,但他本就喜兵法,更有一腔热血奔涌。
大军压境,边镇这里,有的人在向更安全的地方避祸,
李瑾去了北路,西路却又有人敢出寨堡野战!只要杀虎口一破,潮涌一般突进来的虏骑岂会不想到去年往事,要一雪前耻?
草原上那句话,已经传了这么久,俺答只怕已经气愤发狂!
阳和口那边不是主力,只有去年被明军击败的满受秃带了三千骑在拼命。
偏头关和杀虎口,现在看到的也是套虏!俺答的主力,现在还不知道藏在哪呢!
现在俞大猷却要带着他新练的那些兵,跑到井坪堡外据山扎寨,互为犄角。
犄你妈个头!这是吸引火力!
但刘铠不能拿包正川怎么样,他是俞大猷亲卫,是俞大猷身边五个百户组成的亲卫鸳鸯营的把总。
包正川是来报信的,俞大猷希望刘铠这个西路分守参将能传令各寨堡,视战局择机合围,再现去年朔州大捷。
他妈的,到底谁指挥谁?
问题是他俞大猷还真的只用听大同军令,刘铠与他之间是应该协商的。
底下的人马变少了,可他却成了游击将军,与刘铠、李鉴一起在西路算是三巨头。
刘铠觉得自己倒了八辈子霉,先碰到个李瑾,又碰到个俞大猷。
现在,俞大猷正在从朔州城外赶往井坪西南郊的途中。
井坪城堡的西南方,便是偏关河的上游。
偏头关若破,北虏可往南寇太原,也可顺着偏关河寇朔州。
那里地势,在井坪城堡西面的偏关河畔只有一个乃河堡。若在井坪西南方的偏关河旁据了地势成为一个野寨,那就是与井坪、乃河成三角之势,至少能挡住从偏头关杀入大同镇的敌人。
杀虎口太远了,那里也不缺俞大猷这两千新兵。
此刻在太原府,乡试刚刚放榜。
各地乡试大抵在八月底、九月上中旬举行,山西因为巡按在查李福达案,今年的乡试稍微晚了一点才举行。
新科举子之中,来自蒲州的杨博名列正榜第一,成为了这一科乡试的山西解元。
摘得这桂榜头筹的喜悦还没两天,北虏来寇的消息就传到了太原。
河套一带的套虏兵临边墙,但是人数不算多,也只是游蹿劫掠,算是多年来常规的级别了。
“宣大危矣!听说那边的鞑子有两万多,而且还没看到俺答的大纛!”
后年才是会试之年,新科举子们如今只是在享受科途又进一步的喜悦。军国大事,也是谈资。
杨博刚刚十八,长得很壮实。
现在,他只是一脸凝重,看着同科们虽显凝重忧虑、实则只是闲谈的脸。
太原镇不会有大问题,这次的主力方向,显然是在北面。北元汗庭传令草原,一夜之间诸边燃起烽火,鞑子的可汗必定也要动。他若动,兵锋只会直指宣府、蓟州。
但是作为山西人,杨博知道从河套到大同北面一带,蒙古右翼两万户的实力。
他再听几句,就站了起来。
“惟约,提学大人还没到啊。”
杨博行了一礼:“边镇有事,请代我向提学大人告罪,我要去朔州了。”
“去朔州?你去朔州做什么?”
“听闻武状元俞大猷广募晋地青壮,诚邀熟知边情士子入幕赞佐。在下不才,反正会试也是后年之事。”
他就这么潇洒地离开了,留下其他人面面相觑。
什么叫会试反正也是后年之事,说得你好像不用准备一样……
杨博却很清楚:即便只因为那文状元、靖边伯也在宣大,也该去试着结识一下,这本就是他参加完今年乡试后的计划。
如今北虏寇边,虽然凶险难测,但他本就喜兵法,更有一腔热血奔涌。
大军压境,边镇这里,有的人在向更安全的地方避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