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420节(2/3)
,他算是巡了一趟边。
说实在的,虽然去过西三边,但此前他并没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军方重臣。他原先的目标,是民政方向的总宰。
但想想也合理,陛下刚刚登基时,他夏言为什么得到拔擢的?
现在,他要更专门地把精力花在这方面了。
夏言还年轻,今年虚岁四十九。
怀来的总督宣大部院里,他向王守仁郑重地行礼:“王督台,我回京后,定会时时有书信来,还请不吝指教。”
“公瑾自谦了。”
“杨公既去,这总参谋,王督台本是不二之选。”夏言如实说道。
王守仁摇了摇头:“我年纪大了,去年又重病一场。公瑾正值壮年,又知边事。陛下委重任于你,绝不会有错。”
“督台还要好生将养身子才好,宣大两镇如今全系于督台一身。”
“多少有些薄名,只要我还没死,宣大想来是没有大碍的。”王守仁笑了笑,“也是奇事,去年倒像是一道槛。今年春夏,倒像比往年还康健了些。”
“此大明之幸!待我回京奏报陛下,陛下必定大安。”
“不耽搁总参了。夏总参居中枢,我必定想法子多撑几年。就算看不到大明真有绝了北患的那天,也算于边事有薄功,不负此生。”
夏言辞别了王守仁,这才意气风发地吩咐:“回京!”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王守仁脸上带着微笑,随后又想起了刚刚辞世的杨一清、杨廷和,嘴角多了一些落寞和感慨。
还是昔年钻研心学耗了太多精气神,到如今,学问一事上,反倒越发觉得实践学、辩证法深不可测了。
去年宣大无事,也是在日夜思辩那学问时,忽感身子骨越来越不好,这才重病一场。
回到了屋子里,又打开杨廷和的《实践集》看了两眼,他忽然洒脱地放了下来。
多活几年是正经,此生有心学,有那《实践学与辩证法之考》,他也算立言有所得。
文教上,让费宏和严嵩去操心吧。
立功也不小了,立德……王守仁一生无愧于心。
现在只愿多活些年,再看看这大明会有什么不同。
或许,这北患真能绝呢?
第365章 汪直名震海疆大计的第一步
皇帝之下,一文一武。
夏言加了太子太保、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冠梁七道,昂首走向养心殿。
做了军务会议总参谋,此刻他心里想的是:逢此大世,天恩浩荡,他才四十九岁,还大有可为!头上的梁冠,还可多一道。以功封公,入庙,英杰殿上站得看,看后世千秋万代!
“尔宜勤学,将来位至尚书,庶可脱我家军伍。”
这是幼年时,父亲夏鼎督促他的话。此前惯例,官做到尚书,才可脱离军籍。
尚书是正二品,他现在是正一品。
军籍什么的,他现在已经无需在意这点小事。他一生想一展才华抱负,今日有了用武之地。
朱厚熜与夏言打交道的次数不算多,因为夏言很早就去了地方。
他知道夏言有才干、有能力,但也知道许多人对夏言的评价。
夏公瑾有两“直”:耿直、强直。
这家伙,实际上是很强势的。
看着夏言在自己面前恭敬地跪下陛见,朱厚熜心里嘀咕着:让他做军务总参谋而不去管民政,也许他的耿直、强直会更好一点,而不至于被严嵩那种心思犹如山路十八弯的家伙玩崩。
“公瑾已见过了应德,又在陕西呆了一年多。先说说看,应德所说先复套、再拿回青海西域、最后扫灭汗庭之策,这战略有没有问题?”
让他起身坐下之后,朱厚熜立刻干脆地问话了。
夏言知道在皇帝面前的这第一次奏对很
说实在的,虽然去过西三边,但此前他并没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军方重臣。他原先的目标,是民政方向的总宰。
但想想也合理,陛下刚刚登基时,他夏言为什么得到拔擢的?
现在,他要更专门地把精力花在这方面了。
夏言还年轻,今年虚岁四十九。
怀来的总督宣大部院里,他向王守仁郑重地行礼:“王督台,我回京后,定会时时有书信来,还请不吝指教。”
“公瑾自谦了。”
“杨公既去,这总参谋,王督台本是不二之选。”夏言如实说道。
王守仁摇了摇头:“我年纪大了,去年又重病一场。公瑾正值壮年,又知边事。陛下委重任于你,绝不会有错。”
“督台还要好生将养身子才好,宣大两镇如今全系于督台一身。”
“多少有些薄名,只要我还没死,宣大想来是没有大碍的。”王守仁笑了笑,“也是奇事,去年倒像是一道槛。今年春夏,倒像比往年还康健了些。”
“此大明之幸!待我回京奏报陛下,陛下必定大安。”
“不耽搁总参了。夏总参居中枢,我必定想法子多撑几年。就算看不到大明真有绝了北患的那天,也算于边事有薄功,不负此生。”
夏言辞别了王守仁,这才意气风发地吩咐:“回京!”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王守仁脸上带着微笑,随后又想起了刚刚辞世的杨一清、杨廷和,嘴角多了一些落寞和感慨。
还是昔年钻研心学耗了太多精气神,到如今,学问一事上,反倒越发觉得实践学、辩证法深不可测了。
去年宣大无事,也是在日夜思辩那学问时,忽感身子骨越来越不好,这才重病一场。
回到了屋子里,又打开杨廷和的《实践集》看了两眼,他忽然洒脱地放了下来。
多活几年是正经,此生有心学,有那《实践学与辩证法之考》,他也算立言有所得。
文教上,让费宏和严嵩去操心吧。
立功也不小了,立德……王守仁一生无愧于心。
现在只愿多活些年,再看看这大明会有什么不同。
或许,这北患真能绝呢?
第365章 汪直名震海疆大计的第一步
皇帝之下,一文一武。
夏言加了太子太保、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冠梁七道,昂首走向养心殿。
做了军务会议总参谋,此刻他心里想的是:逢此大世,天恩浩荡,他才四十九岁,还大有可为!头上的梁冠,还可多一道。以功封公,入庙,英杰殿上站得看,看后世千秋万代!
“尔宜勤学,将来位至尚书,庶可脱我家军伍。”
这是幼年时,父亲夏鼎督促他的话。此前惯例,官做到尚书,才可脱离军籍。
尚书是正二品,他现在是正一品。
军籍什么的,他现在已经无需在意这点小事。他一生想一展才华抱负,今日有了用武之地。
朱厚熜与夏言打交道的次数不算多,因为夏言很早就去了地方。
他知道夏言有才干、有能力,但也知道许多人对夏言的评价。
夏公瑾有两“直”:耿直、强直。
这家伙,实际上是很强势的。
看着夏言在自己面前恭敬地跪下陛见,朱厚熜心里嘀咕着:让他做军务总参谋而不去管民政,也许他的耿直、强直会更好一点,而不至于被严嵩那种心思犹如山路十八弯的家伙玩崩。
“公瑾已见过了应德,又在陕西呆了一年多。先说说看,应德所说先复套、再拿回青海西域、最后扫灭汗庭之策,这战略有没有问题?”
让他起身坐下之后,朱厚熜立刻干脆地问话了。
夏言知道在皇帝面前的这第一次奏对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