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427节(3/3)
p;如今,已经有充足的条件让阿方索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去了。
大明介入外滇局势,再介入交趾局势,都将是为了当地正统做主。
消息再传到马六甲那边时,满剌加王室也必定再次请求大明出兵。而阿方索如果煽动了葡萄牙人出兵交趾,大明一仗打掉他们不少的有生力量,再加上有阿方索这个内应,那么一举控制住马六甲海峡就有希望了。
之后,便是守住,便是源源不断的海贸之利。
皇明记在南洋找了数年橡胶树也没找到,朱厚熜想来想去,只怕正如一些作物一样,不是所有热带都有。东西方的物产交流,这贸易之事还是要做的。大明再如何,也不可能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打遍全球。
这南洋、东洋诸岛,劣势时是岛链,优势时便是边墙。海上长城建成之日,将来海洋时代的战略纵深就更宽广了。
花了一天的时间为阿方索解惑,此刻太原府城内,也是当地几个富商大族在过年期间聚会。
“没想到当年的国债,买得竟是这般值。这一回云南那边的国债,更是从去年初认买了之后,好处就来了。”王家的家主欣喜地说道,“福建那三家的船队,连年被查出暗中走私日本。牌照给摘了,多亏唐督台、武定侯说情,给了咱们。眼下有一桩大事,咱们山西商帮得一同出钱出力办妥……”
他们知道的,只是朝廷允许他们这一家往日本那边走。虽不用给鸟粪石,但税会更高,而且只收银子。
但哪怕如此,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条特殊通道。
倒是马甲家主说道:“咱们在海上没多少积累,还是要用到沿海的人。如今,倒是要寻上几家,结个姻亲。”
“这事好办!不光南直隶、浙江、福建,还有四川、贵州、云南,也要留心。打完这一仗,云南也要开边市的!那边的宝石、象牙、粮食……”
“那边多山,只怕要用马来驮运。”
“马怕什么?辽东边市那边攒一些,滇马也行……”
宣大一战,虽然于当时对这北境边镇的影响不小,随后也催生着机会。
现在西南战事还没正式开始,但他们又在准备着迎接新的机会。
而在两京一十三省,嘉靖五年之后到了嘉靖十年,要开始准备五年一次的大察。
去年国策会议商议数轮之后已经制告天下,不历州县不拟台阁,不主省政不补参策。因事临时铨选之外,大明诸官年年述职、三年小考、五年大察。
众人都心知肚明的事,今年大察一是为省级政区划分做准备,二是决定了有心仕途的官员能不能走上新的正确升迁路径。而嘉靖十一年开始,大明已经持续了数年的衙署改革,应该要稳定下来了。
每次都是这样,要涉及到有些人利益的时候,也总是涉及到许多人的前途。如何取舍,自然分化。即便有心挣扎一二,也发现太多人口是心非,挣扎只是徒劳。
大察只是吏部、都察院的事,杨慎责任感爆棚,却只感觉大明始终在走险路。
如果一切顺利倒还好,如果出现了什么变故呢?比如西南战事不利,比如北虏趁机大举寇边制造更多负担呢?
为此,正月十五望日朝会后,他给准太子讲完了课,又到养心殿劝问此事,问的就是北境诸边。
“……你忧心国事,朕很欣慰。北虏是时时刻刻要提防的,岂会没料想到他们探知了西南消息,也动什么心思?俺答与藏地那边眉来眼去,藏地距外滇又很近,应该说俺答很可能因此做点什么。”
杨慎满脸担忧,他怕的就是这个。
“臣年前回京后,又查出了一批去年在直征江南粮赋时心存侥幸的属官。湖广粮赋转运到贵州入殿,四川也是如此。国库存粮,实在不多……”
“别那么紧张。”朱厚熜叹道,“朕那么早便设了粮储号,诸王入京后,赐田尽归粮储号打理。”
“……粮储号有多少存粮?”杨慎很不喜欢自己身为户部尚书、却无法知晓大明实际储粮数目的感觉。
大明介入外滇局势,再介入交趾局势,都将是为了当地正统做主。
消息再传到马六甲那边时,满剌加王室也必定再次请求大明出兵。而阿方索如果煽动了葡萄牙人出兵交趾,大明一仗打掉他们不少的有生力量,再加上有阿方索这个内应,那么一举控制住马六甲海峡就有希望了。
之后,便是守住,便是源源不断的海贸之利。
皇明记在南洋找了数年橡胶树也没找到,朱厚熜想来想去,只怕正如一些作物一样,不是所有热带都有。东西方的物产交流,这贸易之事还是要做的。大明再如何,也不可能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打遍全球。
这南洋、东洋诸岛,劣势时是岛链,优势时便是边墙。海上长城建成之日,将来海洋时代的战略纵深就更宽广了。
花了一天的时间为阿方索解惑,此刻太原府城内,也是当地几个富商大族在过年期间聚会。
“没想到当年的国债,买得竟是这般值。这一回云南那边的国债,更是从去年初认买了之后,好处就来了。”王家的家主欣喜地说道,“福建那三家的船队,连年被查出暗中走私日本。牌照给摘了,多亏唐督台、武定侯说情,给了咱们。眼下有一桩大事,咱们山西商帮得一同出钱出力办妥……”
他们知道的,只是朝廷允许他们这一家往日本那边走。虽不用给鸟粪石,但税会更高,而且只收银子。
但哪怕如此,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条特殊通道。
倒是马甲家主说道:“咱们在海上没多少积累,还是要用到沿海的人。如今,倒是要寻上几家,结个姻亲。”
“这事好办!不光南直隶、浙江、福建,还有四川、贵州、云南,也要留心。打完这一仗,云南也要开边市的!那边的宝石、象牙、粮食……”
“那边多山,只怕要用马来驮运。”
“马怕什么?辽东边市那边攒一些,滇马也行……”
宣大一战,虽然于当时对这北境边镇的影响不小,随后也催生着机会。
现在西南战事还没正式开始,但他们又在准备着迎接新的机会。
而在两京一十三省,嘉靖五年之后到了嘉靖十年,要开始准备五年一次的大察。
去年国策会议商议数轮之后已经制告天下,不历州县不拟台阁,不主省政不补参策。因事临时铨选之外,大明诸官年年述职、三年小考、五年大察。
众人都心知肚明的事,今年大察一是为省级政区划分做准备,二是决定了有心仕途的官员能不能走上新的正确升迁路径。而嘉靖十一年开始,大明已经持续了数年的衙署改革,应该要稳定下来了。
每次都是这样,要涉及到有些人利益的时候,也总是涉及到许多人的前途。如何取舍,自然分化。即便有心挣扎一二,也发现太多人口是心非,挣扎只是徒劳。
大察只是吏部、都察院的事,杨慎责任感爆棚,却只感觉大明始终在走险路。
如果一切顺利倒还好,如果出现了什么变故呢?比如西南战事不利,比如北虏趁机大举寇边制造更多负担呢?
为此,正月十五望日朝会后,他给准太子讲完了课,又到养心殿劝问此事,问的就是北境诸边。
“……你忧心国事,朕很欣慰。北虏是时时刻刻要提防的,岂会没料想到他们探知了西南消息,也动什么心思?俺答与藏地那边眉来眼去,藏地距外滇又很近,应该说俺答很可能因此做点什么。”
杨慎满脸担忧,他怕的就是这个。
“臣年前回京后,又查出了一批去年在直征江南粮赋时心存侥幸的属官。湖广粮赋转运到贵州入殿,四川也是如此。国库存粮,实在不多……”
“别那么紧张。”朱厚熜叹道,“朕那么早便设了粮储号,诸王入京后,赐田尽归粮储号打理。”
“……粮储号有多少存粮?”杨慎很不喜欢自己身为户部尚书、却无法知晓大明实际储粮数目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