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445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额的、统一由大明银行奉旨委托宝源局制办的。

      这里面还有破损了的、氧化腐蚀了的钱不断兑新的麻烦事,但面额十文的通宝可并没有一文的通宝的十倍重,这是一套统一的体系,货币流通情况也将是大明银行每三年需要在大国策会议上汇报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后,则是张孚敬继续奏请设立大明银行、在各省城、府城、县城都设分行。

      在这最开始的阶段,自然不可能就此放开其他商业银行许可。先把这个体系建立起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发行、兑换。发行之事,最重要的渠道是两个:官员俸禄从此直接折银,采买也用新钱。而旧币的回收,除了粮赋还是实物外,诸多税种折银折钞。

      杨慎之所以之前那么急,就是因为钱法即将推行,财税部要承担巨大的宝钞回收和成色不足的旧钱回收带来的差额税银压力。

      大明银行设立,意味着大明又多了一个新的官员序列。大明银行虽然是企业,但却是最特殊的企业。其内任职者,既有官品,又不受户部乃至国务殿管辖,却监管着即将出现的大明统一国库。

      对此,自然要有一批庞大的、更加专业的人去任职、办事。

      崔元这个皇帝最信任的国戚、勋臣是总裁,具体统筹办事的,是嘉靖六年的定国安民科魁首、长平伯李默。右副都御使改任大明银行行长,正二品,等同于一部尚书的待遇。

      这第二道奏请,朱厚熜的回答也是:“准!”

      还没完,张孚敬又开始奏请第三事:“臣请改内承运库、太仓库等诸库并立之势,于国务殿下设大明国库。由财税部管赋税收缴起运事,由大明银行派员监管,由都察院监察。每岁各衙列支,前年末预算,次年初决算,由国务殿审定报国策会议议决,由陛下降旨统一拨付。各省府县存留数额,皆遵此制,先报至国务殿批审……”

      这件事才是重头戏,涉及到地方、朝廷中枢、各部衙小金库、皇帝私人大金库的问题。

      在前面诸多新法的基础上,现在国务殿要有更集中、更统一的财权了。

      这财权,过去的户部也好、乃至于皇帝也好,其实都不算捏得紧。地方的赋税和存留,再加上起运和仓管的消耗,总让户部感到“国库亏空”。而亏空的一大原因,也包括皇帝往内承运库拿得太多。

      现在,表面上是张孚敬要从皇帝那里也多拿一些:“依如今后宫、内臣、宗人府……”

      许多规矩改了之后,皇帝本人需要花钱的地方也清晰了很多,其中一大变化就是宗室的粮俸改由宗人府从粮储号所获中支付了,这过去都是由地方财政列入存留粮里面的。

      张孚敬说来说去,朝参官们只听出来一个意思:以后每年,国库定额给内承运库拨银。若再有需要用钱之处,陛下降旨,国策会议和国务殿再商议……

      虽然过去皇帝想盖个宫殿啥的,也是要商议。但现在,隐隐有在预算定下来后先以其他国事为重保障支出的意思,皇帝额外想花的钱不一定能满足。

      这就有点让某些人匪夷所思了:朝廷不就是为了满足皇帝的需要而存在的吗?

      大家都是能站到这紫禁城里来参加朝会的人,他们知道还有一个皇明资产管理局存在,知道皇帝通过企业拿走了许多垄断性的资源产业,这些企业虽然仍旧会向大明国库贡献数目庞大的税银,但它们的利润却更加可观。

      但是虽然明知这些,从明面上让皇帝“定额消费”,也算某种程度上的大逆不道了。

      然而朱厚熜的反应还是很简单:“准!”

      一连三个准,仿佛是皇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确认他对推行新法的决心,对张孚敬这个短短十一年便从名不见经传成为总理国务大臣的“幸臣”的信重。

      “陛下圣明”的朝会之后,李全礼回到了府中。

      在他府中,李瑾的两个儿子生活在这里。

      “源儿呢?”他问自己的亲儿子李应臣。

      “……去大赛场了。”

      整顿过之后,大赛场又重新开始经营,这一次那诸王的“彩业”被交给了民政部。

      “……胡闹!去把他给我叫回来!”李全礼脸色不太好看。

     &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