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51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状元国舅呢。

      可惜,朱厚熜印象里完全没有他这个侄子的名字。

      考纲和考制改了,有些人有个好父辈,确实更会做题了,风头甚至盖过嘉靖十四年的胡宗宪、赵贞吉。更别提天资其实一般,最终只混了个二甲出身的海瑞。

      所以他看似非常符合皇帝需要的一套计划,完全挑动了朱厚熜的愤怒。

      “……仁寿宫竟有此事,臣委实没想到。”曹察一脸毫不知情的慎重,“此事干系重大,臣以为,当宣张总辅、严国务、刘尚书及诸位参策一同慎重处置。”

      朱厚熜不意外他首先是这样回答。

      而后则是朱厚熜再次问道:“朕只宣了你,问的此事。你不妨先说说,等群臣来了,你的意见是如何处置?”

      涉及张太后的事,皇帝为什么只宣了他这个民政部尚书?

      官做到这份上,自然知道皇帝必定已经掌握了一些信息。

      因此有好有坏。

      好的方向,是皇帝已经赞同了这个方案,先跟他商量好,再和众参策统一意见。

      坏的方向……曹察想过,所以他跪了下来:“臣以为,万不能因此迁怒仁寿宫,必是宫中三五奴婢造谣生事,当严惩以儆效尤!后宫安稳为上,陛下宜早做决断,安东西六宫之心、明东宫太子之位,平息朝野波澜,则君臣可一心国事。”

      “朝野波澜……”朱厚熜不动声色地重复了这个词,“朝野波澜……如今朝野,有什么波澜?”

      “……臣不敢妄言。”

      “曹明卿,曹察。”朱厚熜先称了字,再称名,声音压低了很多,“二十年来,朕后宫之事,何时引发了朝野波澜?”

      曹察磕下头:“东宫之忧也……”

      “世上本无事!”朱厚熜冷冷地说道,“东宫有什么忧?册立多年,开府建衙多年,朕言传身教多年,监过国,伴朕视过朝,忧从何来?”

      曹察的冷汗出来了,但仍旧以为这只是皇帝对他应该有的敲打。

      事情都到了这份上,他只能说道:“国有凤丝再续之急,陛下春秋鼎盛,子嗣繁茂。朝野波澜,非为今日,乃虑将来。”

      “凤丝再续,好啊。”朱厚熜的声音更加冰冷,“皇后还在几筵殿里呢,朝野已经琢磨着这件事了吗?”

      曹察说的当然是实情。

      “桂栋坐清晓,瑶琴双凤丝。”用温庭筠的诗,这续弦都说得雅致。

      而皇帝春秋鼎盛、身体康健、子嗣繁茂和续弦二字联系在一起,当然就是无穷可能。

      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委婉地说出来这东宫之事确实能引起朝野波澜,那再客观不过了。

      然而这件事就是变了质。

      “朕委你以大明民政事,这东宫事,是你该忧虑的吗?你心里又有什么样的波澜?”

      “臣忠心无贰,陛下之忧,臣亦忧之。”曹察抬起了头看着朱厚熜,眼神坚定,“臣只盼陛下福祚绵长,大明丹宸永固!千秋万代,基业长青!”

      “好,你忠心无贰。这么说,朕有什么旨意,你定会照办?”

      “请陛下降旨!”曹察又低下了头。

      “你那侄孙女,皇后颇为喜欢。孙元在陕西种了这么多年树,儿子的婚事都没精力操心,皇后生前常常惦记此事。今日,朕便做一会月老牵个线,等孙元回京了,不如议一议。若是能成,便是亲上加亲,你意下如何?”

      曹察浑身一震,但只能磕头谢恩:“陛下御赐良缘,舍侄听闻,必定感激涕零!”

      “平身吧。”

      朱厚熜看着他站起来之后,眼神有了一些萧索,这才说道:“你在广东、湖广这么多年兢兢业业,朕今日仔细瞧着你,才发觉你也老了不少。”

      “……臣蒙陛下信重,不敢不用命。臣如今忝任民政部尚书,早已深感精力渐渐不济。”

      “那还是不要过于操劳了,须得好生养着身子才是,朕还要倚重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