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586节(2/3)
国公主,朱厚熜也就明白了。
真要说起来,还是皇亲。
宁国公主是朱元璋的二女儿,她的驸马叫梅殷。
这梅殷,是大明开国功臣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
梅定甲没有把这些话全都点明,是因为汝南侯可是跟过张士诚的,属于降将。而他死后,又被追坐了胡惟庸案,全家被杀。
当然了,梅殷是他侄子,当时又是驸马,这一支幸免于难。
可是靖难之役时,梅殷辅佐的是建文。朱棣写信遣使交给他,劝他降服,梅殷倒割了使者的耳朵鼻子,还说什么“留下你的嘴巴,好让你为燕王讲讲什么叫君臣大义”,把朱棣气得不行。
最后的结果,梅殷可是永乐三年上朝时被锦衣卫指挥等人挤入水中溺死的。
祖上和朱家有这么多复杂的故事,难怪梅定甲含糊其辞。
现在皇帝愿意下榻他们家,梅定甲心里只有开心。
朱厚熜只想着这些旧事,却没更多的印象。
待到终于抵达梅家,才确认了从陆炳嘴里了解到的情况:梅氏,如今是天津一大望族大户。
朱厚熜不知道的是,天津梅氏一直繁衍到后来,所捐建的草厂庵不仅在革命时期颇为重要,梅家还出了一个清华校长梅贻琦。
那当然不奇怪,毕竟在嘉靖朝之前,他们家就已经世袭天津右卫指挥使多年。
天子驾临,梅家上下与有荣焉,何况还有这么多官员随行?
在大沽站多等了几个小时的天津诸官都有眼力,因此也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即刻入座排宴。
席间与沈啓叙话时,朱厚熜才开了句玩笑:“朕得在这里多耽搁一阵,明日便只能先去海师军营了,船坞那边岂非要多烧一天热水?”
天津知州听得心中一颤,沈啓却不慌不忙地回答:“臣非为赶着为陛下献新年礼,这般安排,是为了做更多试验。”
“哦?”朱厚熜有些意外,“为何?”
“两个主要原因。”沈啓弯了弯腰,“一则,东瀛更靠北,讨倭之战只怕也要过冬,臣本就要多试冬日里这玄龙舰还有没有缺漏。二来,不得不考虑远航时万一补给不畅。臣耽搁了一些时日下水,也是发觉蒸汽机只怕不能直接用海水。”
“……原来如此。”朱厚熜点了点头,“之前何不奏明,让新世侯过来一同解决?”
郑魁闻言愕然,朱厚熜也已经恍然大悟。
海水的腐蚀性,怎么能和淡水相提并论呢?
而朱厚熜虽然知道这一点,平常那么多事却也关注不到这种细节。关注到了也没用,还得靠他们去琢磨。
“那只怕整个已经装上船的机器都要重新改造,耽搁的时间更长了。臣日夜琢磨,也想到了法子,便就着临海地利,先行试过,也好说得清楚一些。”
“这么说,你找到解决办法了?”朱厚熜对沈啓另眼相看,期待地问道。
既然请他过来参加下水仪式了,当然是沈啓已经有了把握。
而瞒着这件事的小心思嘛……无非提高他自己的重要性罢了。
毕竟本就是因为在造船专业上的才能受到了皇帝青睐,若能在技术上仍有更多成就,那不是好上加好?
朱厚熜只关心结果,倒不在乎过程里是谁的功劳更大。
沈啓笑道:“臣把船上管道改了改,由一台机器专责煮盐,水气冷下之后便成了淡水。加上出航时船上水箱盛满淡水十万斤,路途上若遇补给不畅便能在数月间勉强自给自足了。那边烧热水,可并非为了化冰。从铜管之中于冬日里冷却成水流到船坞外,虽非滚烫,却即刻化冰,臣日日检测之下又已经确实是淡水。”
“……妙极!”朱厚熜闻言大喜,“新世侯,明日你们便先去宝船监那边再商议一二。沈卿有功,后面也要不忘钻研!”
不得不说他确实是扑在这条船上,观察、想到了更多问题。
只要有这样的人能帮朱厚熜不断解决各种小问题,他都欢迎。
真要说起来,还是皇亲。
宁国公主是朱元璋的二女儿,她的驸马叫梅殷。
这梅殷,是大明开国功臣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
梅定甲没有把这些话全都点明,是因为汝南侯可是跟过张士诚的,属于降将。而他死后,又被追坐了胡惟庸案,全家被杀。
当然了,梅殷是他侄子,当时又是驸马,这一支幸免于难。
可是靖难之役时,梅殷辅佐的是建文。朱棣写信遣使交给他,劝他降服,梅殷倒割了使者的耳朵鼻子,还说什么“留下你的嘴巴,好让你为燕王讲讲什么叫君臣大义”,把朱棣气得不行。
最后的结果,梅殷可是永乐三年上朝时被锦衣卫指挥等人挤入水中溺死的。
祖上和朱家有这么多复杂的故事,难怪梅定甲含糊其辞。
现在皇帝愿意下榻他们家,梅定甲心里只有开心。
朱厚熜只想着这些旧事,却没更多的印象。
待到终于抵达梅家,才确认了从陆炳嘴里了解到的情况:梅氏,如今是天津一大望族大户。
朱厚熜不知道的是,天津梅氏一直繁衍到后来,所捐建的草厂庵不仅在革命时期颇为重要,梅家还出了一个清华校长梅贻琦。
那当然不奇怪,毕竟在嘉靖朝之前,他们家就已经世袭天津右卫指挥使多年。
天子驾临,梅家上下与有荣焉,何况还有这么多官员随行?
在大沽站多等了几个小时的天津诸官都有眼力,因此也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即刻入座排宴。
席间与沈啓叙话时,朱厚熜才开了句玩笑:“朕得在这里多耽搁一阵,明日便只能先去海师军营了,船坞那边岂非要多烧一天热水?”
天津知州听得心中一颤,沈啓却不慌不忙地回答:“臣非为赶着为陛下献新年礼,这般安排,是为了做更多试验。”
“哦?”朱厚熜有些意外,“为何?”
“两个主要原因。”沈啓弯了弯腰,“一则,东瀛更靠北,讨倭之战只怕也要过冬,臣本就要多试冬日里这玄龙舰还有没有缺漏。二来,不得不考虑远航时万一补给不畅。臣耽搁了一些时日下水,也是发觉蒸汽机只怕不能直接用海水。”
“……原来如此。”朱厚熜点了点头,“之前何不奏明,让新世侯过来一同解决?”
郑魁闻言愕然,朱厚熜也已经恍然大悟。
海水的腐蚀性,怎么能和淡水相提并论呢?
而朱厚熜虽然知道这一点,平常那么多事却也关注不到这种细节。关注到了也没用,还得靠他们去琢磨。
“那只怕整个已经装上船的机器都要重新改造,耽搁的时间更长了。臣日夜琢磨,也想到了法子,便就着临海地利,先行试过,也好说得清楚一些。”
“这么说,你找到解决办法了?”朱厚熜对沈啓另眼相看,期待地问道。
既然请他过来参加下水仪式了,当然是沈啓已经有了把握。
而瞒着这件事的小心思嘛……无非提高他自己的重要性罢了。
毕竟本就是因为在造船专业上的才能受到了皇帝青睐,若能在技术上仍有更多成就,那不是好上加好?
朱厚熜只关心结果,倒不在乎过程里是谁的功劳更大。
沈啓笑道:“臣把船上管道改了改,由一台机器专责煮盐,水气冷下之后便成了淡水。加上出航时船上水箱盛满淡水十万斤,路途上若遇补给不畅便能在数月间勉强自给自足了。那边烧热水,可并非为了化冰。从铜管之中于冬日里冷却成水流到船坞外,虽非滚烫,却即刻化冰,臣日日检测之下又已经确实是淡水。”
“……妙极!”朱厚熜闻言大喜,“新世侯,明日你们便先去宝船监那边再商议一二。沈卿有功,后面也要不忘钻研!”
不得不说他确实是扑在这条船上,观察、想到了更多问题。
只要有这样的人能帮朱厚熜不断解决各种小问题,他都欢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