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节(1/3)
只是这条秦律显然只存于竹简。 并没有真正落实。 大秦南海北疆的将士,大多都已服役三四年,长者更是有七八年之久,正因为此,原本只要求军官掌握的读写算术,也渐渐要求到了士卒。 南海八年,北原三年。 大秦早已培养出一批十分可观的识字人才。 只要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学习律令跟经文,提高文化修养,他们是完全能够胜任地方官吏。 然大秦从始至终都没有考虑过。 准确说朝廷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批人。 戍卫制太新了。 新到秦这创立者自己都不知道这些。 若是能将戍卫制真正利用好,大秦官吏短缺的问题是会得到一定解决的,而这同样是他力主这些士卒走出关中的原因。 他们待在军中,待在关中,根本就认识不到这些。 秦人太卷了! 他们值得拥有更好的。 甚至日后还能借此让关东民众参与戍边,继而一步步瓦解六国贵族对关东的影响,让更多天下底层民众参与到秦这个帝国的建设中来。 只是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 良久沉默。 扶苏已明白了过来。 嵇恒之意,是在大秦戍卫制下,大秦的士卒跟过去不一样了,这些士卒大多掌握了一定的读写算术,已初具成为官吏的基础。 大秦缺少基层官吏。 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 一直得不到解决。 正是因为此,关东的官吏,才敢三心二意。 若是大秦将这,不说几十万,至少几万的士卒安排到关东为吏,朝廷对天下的控制力岂不要大大加强? 扶苏面色一喜。 他压下心中的欣喜,问道:“戍卫制下的士卒,当真有这般能力?” “不知道。”嵇恒很是干脆的回答。 扶苏一愣。 嵇恒淡淡的扫了扶苏一眼,沉声道:“我没有去过北疆跟南海,只是对军中情况有一些了解,具体如何,还需有人去实地看。” “这只是我的推断。” “至于真相如何,这我岂能知晓?” 扶苏尴尬的笑了笑。 嵇恒虽前言不搭后语,但也的确说的没错。 嵇恒只是对当下戍卫制的情况做出推断,真正是什么样子,他的确说不准,他毕竟没有到过边荒,更没有实地了解过情况,又岂敢夸下海口? 扶苏一脸讪讪道:“是扶苏心急了。” 扶苏对此早已习惯,脸不红心不跳道:“如果先生的推衍为真,戍卫制当真能解大秦的燃眉之急,关东正是因为官吏缺乏,才继续任用原六国官吏,而这些人大多首鼠两端,很多都跟六国贵族私下有联系。” “若按先生之法。” “将这些戍卫士卒任用为吏,不仅能给士卒一个妥善的交代,还能解决朝廷一直悬在心上的功赏问题,当是一举多得。” “先生大才。” 扶苏眼下也懒得动脑了。 他早就有自知之明,自己的脑子就是比不过,嵇恒恐早就在心中将这些算计明白了,也早就料好了一切,他光听一阵,又岂能听出问题? 他没那个能力。 他默默将嵇恒的主意记下。 准备回去就将这些上书,让父皇去拿主意,他相信以父皇的魄力,定然是会同意的。 若真落实下去,过去困扰朝廷的很多棘手问题,一下就都迎刃而解了。 他心中大快。 胡亥耷拉着身子,已有些没精打采。 他完全没听懂。 不过他也懒得多问了。 他对什么戍卫啊、屯边这些是一窍不通,就算嵇恒详细的讲了,多半也听不明白,就不去自找折磨了。 嵇恒面色淡然。 他沉思了一下,继续道:“我前面提出的解决之法,大多是围绕着爵位为簪袅、不更的士卒,至于最底层的公士跟上造,数量是最多的,甚至可能高达数十万,因而朝廷若真的动了心思去解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