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节(3/3)
商鞅的视而不见,对张仪的公然蔑视,对范雎的嫉妒折磨,对孙膑的残酷迫害,对尉缭子的置若罔闻,对乐毅等名将之后的放任出走……回首魏国的用人史,几乎是在不断重复一个可怕的错误,其政治土壤之恶劣,其虚伪品性之根深蒂固,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当今天下,失才便要亡国!!!” “而人才与国家兴亡看的最透彻的当是墨家。” “墨家对人才有三个基本点。” “第一是‘亲士急贤’。” “《墨子·亲士》云:入国而不存其士,则国亡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第二是‘众贤厚国。’” “《墨子·尚贤上》云:……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在于众贤而已。” “第三是‘尚贤乃为政之本’。” “《墨子·尚贤中、下》云:……尚贤,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为政之本也?……贤者为政,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此安生生!……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魏国以伪尚贤之道,塞天下耳目,诚天亡之国也!” 听着嵇恒对人才的见解,扶苏后背已然湿透。 他却是感觉,嵇恒说的就是大秦,大秦这些年,的确尊贤,但也只是口头上尊贤,并不会予以重任,而且自大秦一统天下以来,朝野上下都有着一股傲慢跟骄横,认为天下人才都为秦人,自会主动投效,何以再如过去从布衣中搜寻? 而且大秦对于人才使用,大多局限在了功臣子弟,亦或者是秦人子弟,鲜少会真的重用六地士人。 因为朝廷始终抱有戒心。 而这岂不就是魏国当年的‘外宽内忌’? 失才便要亡国。 若是大量士人无法施展抱负,那所谓的皆为秦人,恐反成了吴起所说‘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想到这。 扶苏不由冷汗涔涔。 他已然是明白,嵇恒为何让自己上书颁布求贤令了。 为的便是尽可能的招揽人才,避免天下才士流失,从而让大秦避免落入到魏国那般的荒谬处境。 扶苏深吸口气。 脸色已变得十分严肃。 不敢再抱有任何的侥幸跟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