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393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谢迁回答:“他大约要再七日后才入京。到时也可听听他的意见。复套若是改为两年,最直接受影响的便是民牧的有序退出。”

      这并不难理解,短时间没有足够的马,肯定要将维持民牧的时间拉长一些。

      可实际上,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些地方退,有些地方不退,这本身就容易引发矛盾,所以各地只能许诺何时退出,而这种许诺是能轻易拉长的吗?

      第四百二十八章 利益

      二月春风似剪刀啊。

      春风已经没那么凉,但吹在脸上还是有些微微疼痛。

      不过对于从固原府入京的一群人来说,京师的风显然温柔许多,中午时更有一丝温暖,像是姑娘的爱抚。

      杨一清在外是三边总督,在京则是内阁阁臣。但说是京官,却也要述职。

      所以他入京首要是入宫面圣,之后才是回到内阁。

      “应宁。”

      李东阳和谢迁都来迎接,“应宁为国戍边,真是辛苦了。”

      “李阁老,谢阁老。”杨一清拱手见礼。

      随后三人入座。

      “见了陛下了?”

      “见了。”

      “应宁的述职必定精彩,陛下以复套为国策,你这个三边总督,最是重要。”

      “李阁老言重了。我也是托陛下的洪福。且复套以三年为期,这才刚刚第一年。任重道远,还需两位阁老多多关心。”

      谢迁紧接着说:“……说是有人觉得,如今国力有所增长,觉得两年也够了。拖到三年,反而要拨下更多的军饷。年年一百多万银两,实在所耗甚多,倒不如一鼓作气,拿下河套!”

      “有人?”杨一清不知道是什么事,但是他为官本能在保护着他,“谢阁老是说谁?”

      李东阳微微一叹。

      正德元年的朝堂,和弘治年间已经大不一样了。

      那个时候是马文升、刘大夏、徐簿、王恕、刘健……

      那个时候的治国,是众人辅佐皇帝。皇帝也倚之甚重。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正德皇帝手段强势,意志坚决。朝堂的风气很明显变了。

      现如今,反对者多被调离重要位置,而逢迎者青云直上。

      若仅是这样,那就是昏君在位罢了。

      但皇帝做事最注重名正言顺,施政也强调执政为民。

      这在朝堂上产生的影响,就是让很多逢迎者很容易以为国为民的名义来行媚上之事。

      所以谢迁说有人……

      当然是有人了,开疆拓土,拓边为民。这种既有政治利益,又赢士林名望的事,怎么会没人做?

      “兵部员外郎杨增荣有一疏,被陛下留中了。”

      杨一清蹙眉,他又没有见过这道奏疏。而且……

      “陛下倒是没有提及此事。”

      李东阳苍老的脸上有些深沉,声音也沙哑,“用陛下的话来说,说说总是容易的,难的是做。这件事也一样,三年改为两年,稳妥变为激进,若是做成了,这些人自然投机成功,若是做不成,打了败仗,谁来担这个干系?”

      话到此处,杨一清的脸色终于有所变化。

      朝堂就是如此啊,即便身为总督、阁老,也会被大势推着走。

      “李阁老和谢阁老觉得,这份奏疏,并非凑巧?”

      “应宁相信是凑巧?”谢迁反问。

      杨一清无言以对,“但不论如何,也总是要看陛下的意思。我这个三边总督,三年得战,两年也得战。至于生死,那是早已置之度外了。”

      “个人生死事小,但若影响复套大业呢?”谢迁抬起手,虚点了两下。

      李东阳复又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