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427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也要虚弱一段时间。

      问题就在于李东阳会改变主意么?

      朱厚照对此还是有些在意的,他对王鏊说:“你若是劝不住,那就朕来劝。他们三位都是先帝留给朕的老臣,而即便不提这一节,刘、李、谢三人也都是贤臣,只是有时候与朕有些意见分歧,这一点,朕并不真的责怪他们,作为内阁,有时也比较无奈。”

      当一个国家的领导,心胸务必要宽广,多少明君有时即便对某个大臣很不满意也会忍了那份委屈。

      这一点还是需要的。

      如果你心胸狭窄、睚眦必报,那样当时是爽了,可最后一定会离心离德。

      再者,他是后世来人,做的许多事,当世大儒本身就肯定会有不理解的地方,发生一些争执这多正常。挺大的老爷们,不能这点恩怨都在心中难以划开。

      “再者,朝堂之上,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相互之间总也免不了一番恶斗。不过朕还是希望,争斗之下能有底线。一步阁老、一步阶下囚,这种极端的政治氛围,朕并不喜欢。老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从内阁下去的人都是白发苍苍垂垂老矣,为国操劳几十载,如果最终总是免不了被清算,朕也于心不忍。”

      王鏊听皇帝这番话说完,实在是觉得动容与感动,帝王心胸宽广至此,他们这些当大臣的,别的都不必再多说了,唯效之以死耳。

      甚至于王鏊都有些鼻酸目红,口中称道:“吾皇真为一代仁君。”

      “即便如此,还有些人欲行行刺之事。”

      这么一说,王鏊心中愤怒骤起,也就是他妈的行刺没成,真要成了,大明痛失这么一位帝王,那就是天大的灾祸!

      “行刺君主,已为不忠不孝之徒!势必人人得而诛之!”

      这么说起来,李东阳的这桩事,出得还真叫一个恰到好处。

      几日之后。

      内阁首揆李东阳和谢迁果然递交辞呈乞骸骨。

      按照正常的礼节,皇帝即便同意了,也会拒绝,这样作一作挽留,大家面子上都好看。等到大臣接二连三继续乞骸骨,那么这个时候再答应。

      基本上,李东阳和谢迁也是走得这一套流程。

      不过到第三次的时候,

      皇帝在奉天殿之上主动提及山东巡抚刘健刘希贤。

      “当年希贤公也是乞骸骨,朕不忍先帝托孤之臣遗落乡野,因而授意其巡抚山东。两年以来,山东虽说时有灾害,但自巡抚而下每次处置都颇为得力,灾民也往往得到妥善安置。东三府原就繁华,锦衣卫与朕禀报如今那里是田连阡陌惟栽黍,水满池塘乱奏蛙。西三府因交通不便,略微差些,但希贤公也屡屡亲至州县,一是兴水利,二明刑狱。朕每闻之,心怀大慰。李阁老与希贤公一样,都是先帝的托孤之臣,当日朕舍不得希贤公,正如今日朕舍不得李阁老乞骸骨一样。”

      “况大明朝疆域万里,生民百兆,仅一个希贤公还是不够的,所以朕心心所念者,便是李阁老也能够替朕再巡抚一地。就当,朕是代那里的百姓与李阁老托上这么一句话。”

      这是在早朝之时,皇帝轻声漫语、一点一点讲出来的话。

      朝堂之上,左右两边文武百官俱在,可以说把这份君臣之间的暖意烘托到了极点。

      李东阳是能做决定的一方,但皇帝如此表述,他不能够姿态过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