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488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录。

      这一连串的东西,朱厚照都已经让侍从室仔细的查了各朝实录,然后整理出来。

      数字是会说话的。看着这些数,该做什么,难道还不明白?

      他还不忘提醒,“这其中的数字都是从实录中而来,没有一个是作假。”

      各朝实录都是很权威性的记载,而且都是文官们自己修的,这要推翻,朱厚照把那些修实录的人祖坟给刨了都不过分。

      皇帝的招数与以往一样。

      推动这种重大变革的时候从不会自己蛮干,而是把所有人都绑上他的战车,也就是逼他们表态。

      这是为了在万一不顺利、有反叛力量的时候,整个朝廷也能够一致对外,而不至于从内阁、六部就开始分裂。

      这是新时代学来的方法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如果有哪个官员前后表态不一,在这种道德环境下,他不仅会失去官位,还会失去名声,就是一辈子的所有成就,全都不要了,这个决定一般人不会做。

      比以往好的是,朱厚照不必通过各种手段,现在的朝堂大多都是支持他的,看到这些数字更为支持他。

      杨一清、王鏊、王炳的内阁,礼部王华、吏部梁储、户部韩文、刑部赵慎、工部何鉴、兵部齐承遂……

      朝官们只是感叹,

      初回京师的王鏊痛心道:“当年负图公(马文升)曾说,不知始自何年,屯田政废,册藉无存,军屯之地,十去五六,屯田已有名无实。实际来看,哪里是十去五六,应当是十去八九。”

      杨一清早便等着今日了,“陛下,如此来看,欲中兴大明,必除军屯之弊,否则天下卫所糜烂,一旦有事,便是脆弱不堪,如此,又怎能称为盛世?”

      “微臣附议。”王炳带着几分狠劲,“自古以来,也没有脆弱的盛世!”

      朱厚照握着拳头,想想当初刘健、李东阳、谢迁的局面,再到今天,他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朕时常在想,若是缺了朝廷的这些籽粒,但能落在百姓头上,天下人人自足,倒也不算太坏。可实际却是流民遍地,饥民遍野。朝廷穷、百姓富,这也是施恩于天下,可若是朝廷穷,百姓也穷,朕便断不能容!”

      杨一清建议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必得计划周详、部署完备。以图影响最小,损失最低。”

      “嗯!”

      得朱厚照眼神示意,锦衣卫指挥使毛语文说话,“传闻宁夏驻军都指挥使何锦义赃贿狼藉、钟鼓馔玉,似有圈占屯田两千五百顷!微臣以为,朝廷应当谕令重臣,明察其罪,并令其限期退还土地,以儆效尤。”

      何锦义,这是第一个倒霉的人。而说句不过分的话,朱厚照等这时机成熟的一天,已经十年了。

      “拟旨!”

      第五百二十六章 这叫首揆

      天子竟真要做这件事。

      杨一清至今还是有些觉得恍惚。

      其实屯田籽粒越是崩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旦整顿其效果便越是明显。

      因为税基萎缩的原因,虽说朝有明君,地方有贤臣,但大明岁入仍然是在2900万石这个规模上下。即便如此,也堪比仁、宣之时了。

      只比永乐初年少一些,只是想要再增加,确实也不容易。

      然而若是军屯整顿能有成效,不仅百姓能多一份口粮,就是朝廷也能将岁入提高至3500万石的规模。

      此外,军屯整顿,还能让原本该属于卫所的粮食重新属于卫所,也省得朝廷再耗军饷。

      明初时,因为屯田实行的好,确实可以做到朱元璋说的养百万兵而不耗费百姓分毫,但后来屯田大面积破坏,那么多士兵没有粮食吃,朝廷总归要管的吧?

      所以只能拨款,这就导致有明一代,军饷的压力持续增大。

      如果能将这部分的支出再省下来,此消彼长之下,朝廷每年可以多出800万到1000万石的粮食可供支配。

      如此不论是赈灾还是备兵,哪样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