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513节(1/3)
一般来说,古代的朝廷在治国的时候,老是手里有什么、改成哪样方便就怎么搞,因为权力没有限制,永远就是考虑自己。
大明在这个方面尤其如此,后来张居正改革,原先的粮税全部转为收现银,还好隆庆开关以后,海外流入了天量的白银,不然老百姓上哪儿去找足够的银子?实际上就算如此,也使得部分地区的百姓倾家荡产。
小农社会不是商品社会,商业交易在几个大城市是充分的,但在偏远地区则不足,朝廷改为收白银以后,老百姓每年交税还得把粮食或是一些土货去换银子。
这哪里是容易的,现在人走路走个五公里都受不了,古时候简单出趟门在道路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更是要十几二十天,而且还有那么多的粮食,用什么拉?马?驴?这种东西可不是家家都有的。
所以其实加重了不少负担。
但是一条鞭法确实有其好处,全部折成银两收税以后,对于朝廷来说是方便不少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朱厚照本身也有意推动社会经济的货币化。
大明开海以后,货币化也是不得不走的一条道路,因为每年流入的白银以上千万两计,在现阶段大大缓解了社会上的银荒,促进了经济进一步活跃,这是不能放弃的。再到后面还涉及一些货币和金融改革,所以他不会如此短视。
“考虑考虑第一个办法吧。籽粒数究竟增长多少还不知道呢。”
顾佐有些期待,“臣听闻宁夏清屯颇有进展。”
朱厚照指着手边的一些奏疏,“湖广的谢于乔(谢迁),来了三道疏,除了向朕要粮,就是要朕免除赋税。都知道朝廷多了礼卿你这个财主,他们不好意思向你开口,便只能和朕说了。”
“湖广荆襄一带,流民成片,于乔公不忍百姓流离失所,这也是靠陛下所用得人。”
顾佐知道皇帝并不是真正的抱怨,实际上,只要朝廷还有余力,这些要求都会满足的。当初刘、李、谢三位都是清流名臣,皇帝费了不少心思才把他们派往地方,现在看来成效不错。
两人正在交谈间,刘瑾从外面进来,他低着脑袋走到皇帝身边,凑近轻说了几句。
顾佐则看向他处。
“东西呢?拿来朕看。”
刘瑾从袖口里掏出一片薄薄的纸。
这是东厂来的消息。
宁夏清屯事情闹到今天这个地步,不仅锦衣卫去了,东厂也去了,为的就是让他这个皇帝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
扫了一眼纸片儿之后,朱厚照不禁皱起了眉头。
“陛下……”顾佐不敢多问,尝试着说,“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没事。礼卿,今日就先到这里,朕有些乏了,改日你再递条子入宫,咱们再谈。”
“是。”顾佐不好多讲,只能听话的离开。
人走之后,朱厚照叹气一声,他已经再三嘱咐,后宫中人不要掺和进外朝的事情中来,但似乎也难以避免。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侍从室靳贵来报,说礼部尚书王华求见。
“宣。”
王华在今年中入京任礼部尚书,已经六十四的王华在这个年头也算是老人了,他胡子已花白,脸上的褶皱极深,尤其是那个眼袋,鼓得厉害。
“老臣,参见陛下。”
“赐座。”
“谢陛下。”
“王尚书,这个时间你入宫见朕是有何事?”
王华双手按着膝盖,屁股轻轻沾了下凳子,“皇上,老臣是来报祥瑞的。”
“祥瑞?什么祥瑞?”
朱厚照:“……”
他本来正烦躁呢,结果给他来这一手。
“王尚书,你有什么话就直说,不必兜圈子。朕难道是那种听不得逆耳之言的君主吗?”
“老臣不敢。”王华立马起身弯腰。
大明在这个方面尤其如此,后来张居正改革,原先的粮税全部转为收现银,还好隆庆开关以后,海外流入了天量的白银,不然老百姓上哪儿去找足够的银子?实际上就算如此,也使得部分地区的百姓倾家荡产。
小农社会不是商品社会,商业交易在几个大城市是充分的,但在偏远地区则不足,朝廷改为收白银以后,老百姓每年交税还得把粮食或是一些土货去换银子。
这哪里是容易的,现在人走路走个五公里都受不了,古时候简单出趟门在道路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更是要十几二十天,而且还有那么多的粮食,用什么拉?马?驴?这种东西可不是家家都有的。
所以其实加重了不少负担。
但是一条鞭法确实有其好处,全部折成银两收税以后,对于朝廷来说是方便不少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朱厚照本身也有意推动社会经济的货币化。
大明开海以后,货币化也是不得不走的一条道路,因为每年流入的白银以上千万两计,在现阶段大大缓解了社会上的银荒,促进了经济进一步活跃,这是不能放弃的。再到后面还涉及一些货币和金融改革,所以他不会如此短视。
“考虑考虑第一个办法吧。籽粒数究竟增长多少还不知道呢。”
顾佐有些期待,“臣听闻宁夏清屯颇有进展。”
朱厚照指着手边的一些奏疏,“湖广的谢于乔(谢迁),来了三道疏,除了向朕要粮,就是要朕免除赋税。都知道朝廷多了礼卿你这个财主,他们不好意思向你开口,便只能和朕说了。”
“湖广荆襄一带,流民成片,于乔公不忍百姓流离失所,这也是靠陛下所用得人。”
顾佐知道皇帝并不是真正的抱怨,实际上,只要朝廷还有余力,这些要求都会满足的。当初刘、李、谢三位都是清流名臣,皇帝费了不少心思才把他们派往地方,现在看来成效不错。
两人正在交谈间,刘瑾从外面进来,他低着脑袋走到皇帝身边,凑近轻说了几句。
顾佐则看向他处。
“东西呢?拿来朕看。”
刘瑾从袖口里掏出一片薄薄的纸。
这是东厂来的消息。
宁夏清屯事情闹到今天这个地步,不仅锦衣卫去了,东厂也去了,为的就是让他这个皇帝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
扫了一眼纸片儿之后,朱厚照不禁皱起了眉头。
“陛下……”顾佐不敢多问,尝试着说,“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没事。礼卿,今日就先到这里,朕有些乏了,改日你再递条子入宫,咱们再谈。”
“是。”顾佐不好多讲,只能听话的离开。
人走之后,朱厚照叹气一声,他已经再三嘱咐,后宫中人不要掺和进外朝的事情中来,但似乎也难以避免。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侍从室靳贵来报,说礼部尚书王华求见。
“宣。”
王华在今年中入京任礼部尚书,已经六十四的王华在这个年头也算是老人了,他胡子已花白,脸上的褶皱极深,尤其是那个眼袋,鼓得厉害。
“老臣,参见陛下。”
“赐座。”
“谢陛下。”
“王尚书,这个时间你入宫见朕是有何事?”
王华双手按着膝盖,屁股轻轻沾了下凳子,“皇上,老臣是来报祥瑞的。”
“祥瑞?什么祥瑞?”
朱厚照:“……”
他本来正烦躁呢,结果给他来这一手。
“王尚书,你有什么话就直说,不必兜圈子。朕难道是那种听不得逆耳之言的君主吗?”
“老臣不敢。”王华立马起身弯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