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750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姚玉林痛苦的闭上眼睛,泪水甚至在他的脸上洗出了两条干净的细线,“三十载浮沉,一时不慎,转眼即逝。我姚玉林,对不起皇上啊!以至皇上最终连面都不让老臣见一面!呜呜呜!”

      “你后悔吗?”

      “悔不当初,悔不当初!若是再有重来的机会,我必定以十分的心思效忠皇上,绝不会再犯这样的大错!”

      载壦闭上眼睛,这就是一个封疆大吏的最后了。

      “来人,赐酒。”

      “是!”

      咕咚咕咚咕咚,一杯小小的毒酒就这样端到他的面前。

      载壦说:“父皇常常对我们几个兄弟讲,我们既入得此家,便要心中装着朝廷、装着百姓,做事做人,都要问心无愧。我是皇子,你们呢,都是大明的臣子,既入此门,最好是心中多几分公心,少几分私心。免得落下和姚玉林一样的下场。”

      砰!

      酒杯已空,人与杯子同时摔落在地。

      走出监狱,载壦心情不算很好,他吩咐说:“四川差使已了,你们收拾一下,我们尽快北返,父皇有旨,要我去行宫听命。”

      “是!”

      杨慎也看出来载壦心情不佳,在所有人走了以后,还出声安慰,“二殿下,姚玉林欺君罔上,是死有余辜。二殿下不必如此。”

      “用修,我倒不完全是为他。”

      “那二殿下是为了什么?”

      载壦眼神复杂,抬头望天,“我相信,姚玉林在幼年初读圣贤书之时,也会想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路走来利欲熏心……我是父皇的第二个儿子,名于我无用,利我已足够了,既无所求,接下来的路便不能像他一样走歪了。”

      “下官大胆,便说上一句与二殿下共勉。而且二殿下能有此话,想必皇上听了也是开心的。”

      载壦迈步向外走去,并留下一道声音,“父皇每天都会听到这样的话,关键是怎么知行合一。”

      说完他越走越快,兴许是离家久了,他忽然有些想念他的父皇。

      第八百四十三章 朝堂政治

      大明改元正德二十年,国家东南西北都变化较大,唯一要说有哪里不变的。

      就是山东。

      弘治年间的首揆刘健,因为不慎惹怒天子,被贬官至山东。当时他已年过七十,当初人人都觉得这老家伙哪怕是到了山东,最多也就是熬个几年。

      不曾想刘健是个真正的长寿之人,至正德二十年,他已经九十三岁了,仍然在任。

      换句话说,二十年间山东就没换过巡抚。

      汉宣帝时,曾经提倡过地方官做得好的,就不要轻易调动,毕竟人家好好的,你换人干嘛。

      不过这种制度并不是在任何场景下都能适用的。

      首先是当官的那个人自己,时间久了,他就会想升。另外,一个人长期执政一个地方,那很容易改姓,朝廷到时想插手都难。

      这是更为关键的缘由。

      所以汉宣帝的这一做法虽然有其道理,但并没有被大规模的采用。

      反而是几年一换的流官制占据了主流。

      但凡事都有个例外,这两点因素在刘健的身上就可以被避免。

      他不可能再回北京,也一向以清流标榜自身,不屑做一地方权臣。

      二十年来,山东成了清流的自留地,也成了他们这帮理想主义者实验治国的绝佳之所。

      然而事实是,山东是各地当中变化最小,最像正德初年的地方。

      倒不能说是落后,只是呈现出的模样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儒家治下,无非就是那几招。

      比如说,这里仍然缺少商业,继续维持着小农经济,正德十一年清田令后,算是抑制了土地兼并,再加上推广红薯,所以饿肚子的现象是不多的。

      就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