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为我打天下 第211节(2/4)
楚,同时又组建一支队伍同时进行,得到的虽然浪费十余天,但是得到的结论大差不差。 夏国能比肩赵国的玄甲军的天策军,也就两千人,其余都是类似郡兵之类的,其实战斗力并不强。 根据之前组织平叛的郡兵言,都是因为各地的郡兵各自有将领的,似乎有矛盾,开战前就想着后退逃走,再加上两千的天策军冲阵,所以才溃败的那么快。 实际夏国派来的人,不强,天策军很少,总军队人数也只有四五万人,不多,至少不值得调用那么多兵马,不值得他御驾亲征。 还好没有调动前线的军队,不然就中了夏国的诡计了,真把赵国从景国的军队调离,只有赵国输的局面就达成了。 摸清楚夏国的兵力分布,特别知道所谓的夏国军队只有两千的天策军,赵王悬而未决的决策总算有了一点依据。 分兵,和夏国一样分兵,总共分三路,把精锐分成三分他独自领兵八千,其中两千宫廷禁卫,六千世家军,一万郡兵,毕竟他方便统御世家军队一些,其他人统御世家的军队会出现军不受令这种情况。 另外两路每一路都有五千精锐,一万郡兵,保证单独面对夏国的天策军都能着碾压性的优势,向北向南收复叛乱和被夏国侵占的土地,他自向东,一路打到关隘,把口袋收紧,他要全歼这些入侵赵国的军队。 听闻夏国派出的真正人数,世家们都陷入轻松愉快的氛围,歌功颂德,夸赞起赵王有魄力进行御驾亲征,现在的赵国东部一定望风而降。 赵王虽然谦虚,内心也是这样想的,探听清楚了夏国真正的势力,他也不感到忧心忡忡了,人少有的放松下来。 毕竟想不通自己近两万的精锐怎么输给两千的夏国,他没想过输,夏国也没想过赢,就是硬拖,双方的共识清晰明了。 赵国反扑的很快,大型攻城器械,巨大的石头一砸,城墙就崩裂,守军又哪里是赵国的对手,一开始还有殊死抵抗的,后面一堆墙头草看到攻城器械就弃城逃走了,溃败远超何衡等人预料的速度。 虽然一路胜利,赵军却出现不少减员,有些还要就近补充城防,因为有些城防军是被起义百姓杀光了的,粮食有些起义军带走了,有些给百姓,导致再组建的郡兵也只能去百姓家里抢。 一来二去倒是让不少百姓成为土匪,反抗的少,积少成多,呈递上来的战报让赵王恼火,这不是赵国的土地上给他搞坚壁清野吗。 不过精锐的禁军毫发无损,毕竟也轮不到他们征粮食,配合的郡兵却损失了好几千,有些是作为留守占领城市,毕竟叛乱军也不可能用。 都还要感谢一些守下城池的郡兵,夏国和起义军是没什么攻城器械的,攻不破坚固的城墙,只能祈祷内部起义。 他们坚守了,等到了赵国朝廷的兵,不然对于赵国来说,损失更大,这是赵国的国土,打烂了是赵国自己吞咽苦果。 不过眼见版图慢慢恢复,节节的胜利还是让赵王他开心不少,把夏国势力灭杀指日可待。 一路向西的赵王也要即将要封锁住夏军逃走的路线,到时候就可以瓮中捉鳖了。 他的如意算盘打的精,何衡也通过赵王的行军路线看出他的目的,堵住夏国和赵国相连的关隘,困死这些人在赵国境内。 所以他在犹豫,是不是该留下来,还是就这样撤走,赵王来的太快了,许多布置没有用,赵王的军队便一路收复失地过来了。 他其实是有和赵国打一打的想法的,毕竟赵国的兵力已经那么分散了,经过训练,他手里有不少新增的军队。 就这样放弃,他不甘心,而且得到的消息是,这些精锐是赵王和世家各出一半,实际并没有调动到赵国的边防军。 因此压力给到何衡是很大的,就这样被逼退,意味着赵国取得重大的胜利,他们没有起到让赵国伤筋动骨的作用,只是给了赵国一些表面伤。 赵王一路征战而来,人员损失不少,还是有一万五千人,何衡他收编了一路路的匪军,起义军,现在已经有五六万人了。 带着这些军队回家,这些士兵也会有怨气,毕竟很多就是赵国人,夏国打着征伐暴政的名义出兵,他们才愿意归降的。 这样一路没什么大冲突就退了,这下赵国百姓如何看待夏国呢,夏国之后还有在赵国这样一呼万应的威望吗? 赵国打的太快,也导致许多军队来不及撤退,现在南北两军,都还没撤离,被赵国两路分军死死咬住。 “假装要发起两场大的战役,对赵国的两路分军也消耗的也差不多了,让训练的军队试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