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543节(2/3)
r> 古人说:“见面三分情。” 多联系,才能多情。 “为什么光纤光缆这么贵啊?”安夏看着报价,内心非常悲伤。 真相很无聊:做光纤需要用到的光纤预制棒,是中国没有的技术。 只要没有,国外就敢开高价。 中国现在只有一家公司从荷兰德拉克公司引进了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在做。 但是引进的生产设备就一台,又不能克隆出千千万万台,这个公司已经很牛逼了,自己把工艺给改进了一下,产量比原来提高了30%,但依旧跟不上全国的使用量。 中国还得从国外大量进口光纤预制棒,光纤的80%的利润都在这棒棒身上。 中国企业买棒棒回来拉丝,只能赚20%。说白了,就等于是在给国外企业打工。 光纤生产企业被预制棒卡脖子。 国内互联网事业的发展被光纤卡脖子。 安夏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叹了口气,紫金派出的人在外面打听了一圈,现在做光纤预制棒最强的公司除了荷兰的那几家之外,还有美国康宁、日本住友,韩国的三星,还有法国的阿尔卡特。 他们同仇敌忾,价格贵的非常统一,而且怎么说都没用,利益面前,谁都不做价格联盟里的叛徒。 “我就不信了,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研究过?”安夏找人去打听,还真让她给打听到了。 中国在1974年就开始着手研究自己的光纤通信,并在邮电科学研究院的一个洗手间里第一次制成了17米长的光纤。 然后,进展并没有那么快,预制棒的生产门槛实在很高,产业化的速度太慢,还停留在实验室的阶段。 安夏亲自去拜访了负责这个项目的总工赵院士,他告诉安夏,本质还是缺钱,研发就是在烧钱,企业不乐意冒险,他们的研究经费也有限,只能慢慢来。 企业不是不乐意冒险,只是因为没有看到足够的利润。 只要钱够多,成功的概率够高,冒险? 资本什么时候怕过冒险? 邮电一年有铺多少光纤下去,都是有数的。 一个垄断企业,不温不火慢慢干,现在的产能完全跟得上。 由此,互联网的发展,就不幸的被卡在了死循环里。 光纤发展得不快,很多诸如视频直播之类的没法玩,玩法单一让互联网用户新增速度不够快。 由于互联网用户新增速度不够快,邮电部门就更没理由火急火燎地投大价钱,为了互联网的兴旺发达而火速铺设光纤。 安夏看着面前的世界地图,陈嘉敲门进来,向她汇报对姚华公司的调查结果。 “提出与紫金合作项目,不是他们公司内部的计划,而是受其他部门或是机构的委托。但是替我们打探消息的人只能打听到这些,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人委托的。” “知道了。”安夏摆摆手,让他下去。 就用力把他们往最恶毒,最坏的方向去想就行了。 紫金在寻找便宜的光纤预制棒的事情被采购组传到了很多个公司。 有一家日本的公司主动与紫金联系,说他们愿意以七折的价格出售,前提是希望能成为紫金电子服务平台在日本的唯一代理商。 “七折?太贵了……”安夏的心中就是——“八十,八十……” 七折的价格依旧远超过她的预期。 对方社长非常有诚意,亲自飞来中国与安夏沟通:“这已经是非常合适的价格了,我们虽然没有加入价格联盟,但是如果卖得太便宜,也会受到国内同行的指责。” “同行指责就指责,你们赚到钱,他们把口水骂干了,也不能从你们口袋里把钱给抢了。” 安夏完全不觉得日本人会在乎同行的指责,海军马鹿和陆军马鹿整天对喷,也没见谁给谁留面子。 安夏现在的想法是,想办法先多铺几条国际光纤,让互联网用户多起来,促进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进而让国内的光纤公司认识到自主研发能大赚一笔,推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她又出让了部分文娱方面的利益,最终谈下了现价的五折,保证至少三年内稳定供应。 “五折,还是有点高。”八十块钱在安夏心头挥之不去。 参与谈判的陆雪认为这个价格已经很可以了:“五折,已经很便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