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层云漫涌(二)(3/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私设的船坞,熟手船工有大量缺口。

    戴家在莆田并非一流大族,与沈家在松江地位不能同日而语,但如今戴家出了戴大宾这探花郎,又在半年内升到从六品官身,隐隐靠上了杨阁老,戴家在当地也就越发有了话语权。

    戴大宾的第二个目标就是推广匠人学堂,虽然海商自然也缺懂算账的伙计,但在正统读书人这里,还是会对商事存有偏见,戴大宾也不想碰这个线。匠人学堂也主要是有针对性传授造船手艺。

    这除了在当地挖一批人外,也需要在登州和松江借些人。

    沈瑞表示借人好说,但是匠人学堂和耕种学堂又不一样,耕种学堂在自家地上就可以做了,匠人学堂是需要有生源来处有就业去处的,戴大宾仅仅一个丁忧的翰林修撰说话还是不够分量,知县知州或许会买账,知府很可能就懒怠理会他了,此事还要慢慢图之。

    两人商量着还是先从海商这边下手,海商有意愿,自有海商去疏通门路,戴大宾就做自己擅长的——择选良师、组织教学,以及,充当一下吉祥物——探花郎的名头在民间还是十分好用的。

    两人又谈到了让海商将从南到北的海路整理出来,不见得直接就到北地,到松江周转,再北上登州,这样没准儿会更好。

    闽地有茶,松江有布,几番倒卖,获利更丰,更容易刺激海商寻求新海路。

    此外还有外洋海商,沈瑞叮嘱戴大宾如有卖海外奇花异草、机括巧物的,一定要多多留心。那些有异于中土的东西,尽可买来,送来登州他细细研究。

    现在登州还不知什么情况,也不晓得物产如何,还没有十足把握说服海外洋商北上,沈瑞便想着,此次正好田顺手下自请护送戴大宾往闽以揽旧兄弟,不如就让其在闽地建个顺风又或八仙的分点,专收这些外洋物品。

    他记得前世明朝中叶就有一些高产的种子流入国内了,只是具体年份实在记不清了。他不无恶趣味的想,旁的不论,穿越人士最爱的玉米和番薯总要赶紧弄到手吧。

    两人谈得兴起,直到小厮们把被褥腾热了两回,才各自回马车去睡。

    次日破晓,早饭还在锅里翻滚时,就听得远处马蹄声起。

    众护卫立时紧张起来,匆匆备战,然那负责登高远眺的汉子却喊道:“别慌,是顺爷回来了!”

    却是田顺将德州卫所兵丁引来了。

    *

    却说这德州卫分为德州正卫与德州左卫两卫,正卫建于洪武年间,下辖七个千户所,有兵三千三百余人;左卫建于永乐年间,下辖六个千户所,有兵三千七百余人,两卫都各有五百余属运军,负责漕运之事。

    两卫分城而治,同护一河。而每卫之下,又有若干屯,正卫五十六屯,左卫五十五屯,散布在德州各县。

    田顺所去的这处是德州左卫前所李官屯千户所。

    虽是千户所,却并没有一千名兵士那般多,因为整个德州左卫拢共有兵三千七,却有正千户十一员、副千户十七员,实授百户三十六员、试百户四员。

    此处的千户是世袭军职,名为潘家玉,其人倒也如其名,面如冠玉,相貌清秀,小四十岁的人了,却仍像二十五六,这驻颜有术不知道要慕煞多少贵妇。

    看他面相,怎么看也不大像武人,可偏却是十足的武人暴脾气,一手功夫也实打实的俊。祖传的鸳鸯刀法,附近绿林好汉都是敬服,送他个诨号叫双刀玉郎君。

    大约也是因着功夫好,脾气爆,遂在逢迎上司、交好同僚等环节上就难免欠缺了些,所以被打发来这个地方,虽离安德县近,可却是管着安德县以北这一片。

    安德驿运河口段另有一位牛千户管辖,姓牛的贪婪无度,是半点儿油水也落不到潘千户手里。

    潘千户手下连个副千户也没有,只有两个百户,二百来兵,主要还是负责军屯。不过潘千户自己喜武,倒是操练得手下一众兵卒比寻常屯田兵强上许多。

    田顺这蛇信子也不是白干的,一路快马过去,听丁大冲简单介绍了从地头蛇口中得来的情报,立时下了判断,舍弃了最贪财的牛千户,直奔这不得志的潘千户而来。

    不过,潘千户不喜欢官场上的弯弯绕,却不代表他是个傻子。

    任凭田顺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潘千户眼皮都没撩一下,是半分都不信的。

    这二年山东境内确实一直有流寇,但都是在与河南交界一带,实是从那边跑过来的。山东本地的绿林匪帮谁不知运河边的几个卫所都屯有重兵,跑来这边不是寻死么。

    且他潘某人在江湖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