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1/2)
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子监监生又称太学生。这边完成三年或者五年学业后,就可以直接授官,也可以同举子一起参加京城会试。 可以说,曹项这一入学,就是半个脚迈进官场仕途。 徐日暄虽说爱才,但是因他是御史出身,颇有几分风骨,不愿被人误会为巴结权贵。所以,在国子监入学手续没办妥前,他并未将此事通知曹府。 待曹颙得了消息时,那边已经是手续齐全,就等曹项入学了。 如此一份高义恩情,曹颙自是少不得带着曹项亲自登门道谢。 徐日暄的官职是从四品,比曹颙品级低了两级,所以虽说带着几分疏离,但还是待之以上礼。对曹项这个自己亲自举荐的学生,他盛赞不已,甚是满意。 因乡试榜单才公布,榜上有名的新举子都结伴来徐宅拜谢恩师,所以曹颙同曹项没有多耽搁,说了一会话后,便先行告辞了。 曹颂同曹硕的亲事已经在筹备,曹项这边又马上入国子监,真真是三喜临门。 曹颙的心情也甚好,对曹项道:“这些日子你有什么要买的书单,好好列列,入学前使人去买。笔墨纸砚亦是,想要什么,都写上。” 曹项骑在马上,回头看了看徐宅方向络绎不绝的新举子。带着几分犹豫对曹颙道:“大哥,三哥怎么办?要不恳请老师再给三哥写个举荐折子,实在不行,咱们家走萌监行么?” 曹颙道:“你三哥那边儿,同你却不一样。这些日子,我也瞧出来了,他行事虽说稳妥,但是对学问上却进展缓慢,实不是做学问的料子。先往八旗学堂上学,待过两年大些,补个笔帖式,许是更便宜。” 曹项听了,这才放下心来,带着几分感激道:“都要劳大哥费心了!” 曹颙见他如此,笑着说道:“说这些做什么?往后,你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应试不应试的先不提,肚子里有了学问,在这个世道上,就算没有家族余荫,终究是有了倚仗。” “是!”曹项恭声应了。 待到了曹府门口,就听大管家曹忠道有老爷的家书到,送到书房去了。曹颙打发弟弟先回内院,自己往书房去。 待拆开家书,抬头不过是江宁琐事。 无非是李氏近日身子还好,天佑的牙齿已经长了十六颗,小五儿的诗词学问又有长进,自己谱了一阕曲子,云云。 曹颙读得津津有味,仿佛眼前出现父母亲人的场景。想起儿子,他心里不觉有些羞愧,天佑已经是两生日了,他却不晓得儿子如今的长相。 在他心里,天佑还是那个刚会坐、会爬的胖小子。 待看到最后,曹寅写的“已交告老折子、欲谋回京”几个字时,曹颙“腾”的一下,从椅子上起身。 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看到这几个字,曹颙的胸口热热地,眼睛却是湿了。 这些年,他想了好些法子,希翼曹家能从江南脱身,一家人团聚。但是,首先就是曹寅那关过不去。 怕犯了帝王的忌讳也好,还是无私的忠君爱国也罢,曹颙都不能说服曹寅离开江南。 如今,却是在悄无声息中,曹寅自己改变了主意。 曹颙想起八月间去平郡王府探望姐姐时,听姐姐提过,父亲的家书中曾追问过孙女的眼疾。 想来是曹寅放心不下京城,终于放下顾虑,谋取回京。 有了希翼的那刻,曹颙不禁有些患得患失。要是康熙“体恤”太过,不许“告老”当如何? 记得上辈子所知,康熙让曹家三代四人连任织造,前面的固然是对曹家的宠信。等到后边曹玺的孙辈时,却是“恩赏”,不愿曹家因搬家而损耗家资。 这个理由听起来实是甚有人情味儿,但是结果却恰得其反。 江宁织造是肥缺,新皇登基,自然是要犒劳自己的嫡系,这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结果曹家显赫了四世后,落得个两次抄家的下场,子孙穷困潦倒。 既然曹寅已经有了这个念头就好,一次不行,再寻思其他法子。想到这些,曹颙满是期待。 一家人团团圆圆,哄哄父母,教育教育儿子,也不算枉为人子人父。 曹颙将家书又仔细看了一遍,确定不是自己臆想同眼花,便站起身来,想要回内宅告诉初瑜这个好消息去。 刚出书房,曹颙就见庄先生疾步匆匆的打外头回来,身边同行而来的是平郡王讷尔苏。 两人虽说带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