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5章(1/2)
她口中虽斥责,可心中仍是欢喜的,忙不迭的吩咐王氏与孙氏预备瓜果上来,又叫她们去厨房准备添菜,好留李氏与福秀用午饭。 因晓得李氏爱吃素菜,高氏还专程吩咐孙氏一句,要烧个糖醋白菜。 李氏过来一趟,想要陪高氏待半天,便打发福秀先回王府。 见高氏好好的,她晓得这定是不知哪里传错话。 可是见高氏带着欢喜,她也不好现下说出实情来搅高氏的兴致,便道:“今儿从亲王府那边回来。想着有些日子没见到母亲,便过来坐坐,倒是给嫂子与侄儿媳妇添麻烦。” 高氏道:“不过是一顿饭,能有什么?你侄儿那边,还是多亏了颙哥儿。这份人情,李家承的,也不会让颙哥儿破费,你侄儿已经吩咐李语,等到账上有银钱,先回颙哥儿这笔银子。” 自从李诚将寄存在廉郡王府的银钱取出充公外,雍正待李家的事情越加宽泛。李鼐的三年徒刑,也从不准赎成了准赎免。 这赎免的银钱,却需要五千两。 李家就算真凑出这笔银子,也得卖房,一贫如洗;不卖房的话,就要举债。 李鼐的意思,就是去服刑,见到李语、李诚兄弟后,交代他们不许筹银、不许提赎免之事,否则的话就是不孝。他宁愿去服刑,也不愿再因自己的缘故,让窘迫的李家雪上加霜。若是儿子们真要举债为他免赎的话,他宁愿一头撞死了。 兄弟两个也拿不定主意,既是不忍心父亲去受苦役,又怕激怒父亲,让他做了傻事。 还是曹颙那头,关注李家之事,听说皇帝准赎免了,晓得李家拮据,便去内务府交了五千两银子,亲自将李鼐赎了出来。 李鼐本想去奉天侍候老父,将长子换回来,又想着欠曹家的银钱,不好将全家生计都搁在儿子们身上。 在去信给李煦商议后,他还是决定先留在京城,等家中生计好些后,再去奉天换人。 听高氏提及银子,李氏道:“他现下又不缺这个,等以后什么时候侄儿宽裕了再说。倒是母亲这边,怎么真让侄孙媳妇们下厨不成?她们嫁进来前,也都是官宦人家小姐,如今跟着过紧巴日子,已是不容易,还是买两户下人侍候的好。” 高氏本是带着两个丫鬟回李家的,可是回来没两日,就将两个丫鬟打发回曹家去了。 那两个本是曹家的家生子,在曹府里也是拿的大丫鬟例,不过是侍候高氏起居。 到了李家,却是什么话都要干。又因有她们两个在,几位少奶奶还是想着使唤人,真是自己动手的时候,就有些不愿。 高氏见状无法,就将那两个丫鬟打发回曹家。 高氏摇摇头,道:“若不是借了你的光,李家上下怕是也都是奴。我已听说了,皇上在江南抄的那几家,除了李家不过是男人获罪,家眷幸免;其他几家,都是阖家问责,不是全家流放,就是罚没入官奴。如今能一家人太太平平的,不愁吃穿,已经是福气。人当惜福,她们以前再是娇小姐,如今也是小户人家的媳妇,就算再不适应,也得学着做家务。” 李氏早听说李诺与李语岳家,都因李家问罪,同李家断了往来;只有李诚那边,因娶的是廉郡王福晋疼爱的义女何氏,受廉郡王福晋照拂颇多。 廉郡王福晋得知义女在婆家要料理家务,很是心疼,送了几个婢子过来。何氏因长辈们都没婢子的缘故,亲自将这些婢女又送回郡王府。 廉郡王福晋虽没有生女儿的气,却对李家颇有微词。 “母亲心里念得虽是好的,可是当家的毕竟是侄儿媳妇。如今侄儿又回来了,行事难免有自己的主意。母亲还是放开手,让他们夫妻自己商量就是。他们也都是娶了媳妇、眼看要做祖父母的人,还有什么可不放心的?”李氏想到此处,劝道。 李家这边现下住着十二口人,女眷九人,就算是都要操劳家务,哪里就需要年过七十的高氏亲自动手? 若是孙媳妇、重孙媳妇们真孝敬,自不会让高氏还跟着做家务。 看着这摘了一半的豆角,素来好脾气的李氏也跟着恼。就算高氏不让买婢子,也没有半点私心,为的还是李家儿孙好。 李家上下,如今住着老太太的,嚼用老太太的,却开始使唤起老太太来,这叫什么事儿。 高氏听了,有些犹豫。 她也知道,因这两个月拦着不让买下人之事,家中女眷们颇有微词。可是想到流放奉天的李煦,总是不放心,生怕有半点不妥当,将连累了那边。 李氏见她犹豫,趁热打铁道:“就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