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1/2)
否则,宋家焉能以庄丁与乡民,构建堡垒壕沟,与金人对抗至今? 在王霖眼中,宋家这等士绅,就是抗金同盟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力量之一,必须要团结在内。 岳飞笑道:“师傅,关乎铜雀台,历朝历代文人吟诵之作汗牛充栋,但纵观起来,律诗者超越唐人杜牧之‘赤壁’者几无,而以词或歌赋而言,还当以三国曹植之铜雀台赋为冠。沧海横流,山河变异,后人无可更替者。” 王霖笑而点头。 诸将当中,岳飞算是文武双全之人,对诗词歌赋颇有赏玩。 不然,后来也写不出那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来。 麾下诸将,花荣、韩世忠、卢俊义、董平等倒也是文武双全的儒将,其余便多工于武备,对这些吟诗作对之事不太感兴趣。 譬如李逵史进,除了酒肉,就是杀敌才来得畅快。 韩世忠胸有块垒,本想点评两句,后又觉自己方才在台下无意间触犯了王霖麾下嫡系诸将的“忌讳”,便不愿意再当出头鸟,就远远站在后头,自顾赏景。 此时,却听身后脚步声起,众人扭头望去,见有六七名大宋文官打扮的男子,急匆匆登上台来。 领头一人,左臂空荡荡,面色煞白,显然曾受重创。 这六七人在其后跪拜在地。 领头的独臂男子,年约三旬,双眸有神,鼻正口方,只形容憔悴。 其人高声拜道:“下官相州通判黄岐善——” 随后就有人接道:“邢州提刑郑通、汤阴县令王恩博、临漳县丞昝国、大名府留守副使龚立伟……拜见齐王殿下!” 岳飞凑近王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王霖缓缓点头,眼前这六七人都是闻听伏虎军在相州大败金人,前来投奔的河北义军首领,前大宋河北各州县的在职文官。 虽然各州主官纷纷望风而降,但河北官员也不可能全部都成了没有骨头的汉奸。 关键时刻,诺大一个河北,冒出几个挺身而出率民众展开敌后抗金的中下层官员,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王霖清澈、赞赏的目光落在黄岐善身上。 从五品的州通判,也算级别不低的官员了。 此人一介文臣,手无缚鸡之力,却能在相州主官投降的危难关头,率百余人突围而出。 又在乡野组织民夫对金兵进行袭扰,临战则身先士卒,被金人斩落一臂。 这些人的存在,也算是诠释了“河北多慷慨义士”的古语,并非是完全虚构。 王霖于宋家庄停留,宴于铜雀台,也有与诸人相会的心思。 毫无疑问,这些经战火洗礼和考验的文臣能吏,将是宋金战争中最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后方辎重,后勤,军备,稳定……皆要指望这些人用力用心。 而没有一个稳定和源源不断支持保障的大后方,这场战争根本打不下去,更不要说打赢了。 一念及此,王霖面带温和之色,亲自上前俯身扶起了黄岐善,又向郑通等人一一颔首,命岳飞亲自代他扶起众人。 “诸位大人,本王有礼了!”王霖向黄岐善等人躬身行礼。 韩世忠等诸将有些意外,都没想到王霖会如此看重这几个逃离了本职所属的文官。 黄岐善等人赶紧还礼:“下官等不敢!” 黄岐善等人其实至今还有些忐忑不安,担心被朝廷追究失城之责。 罪魁当然不是他们。 但他们作为主官的副手或者重要官员,均担负有守土之责,城池陷落,辖民遭遇屠戮,他们焉能无责? 王霖缓缓道:“疾风知劲草,国乱识忠臣。诸位大人能在国难当头,临危不乱,纠集乡人,抵抗金兵,不惧生死,卫我国祚,其行也慷慨,其为也壮烈!” “古往今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壮士,诸公,当如是也!” 王霖的话掷地有声。 他的话一出,就等于是为黄岐善等人的行为定性。 无罪,有功! 而以王霖在如今大宋无人可撼动的地位,他的话就代表了大宋朝廷! 王霖话音一落,黄岐善等人均面向东京方向,跪拜在地,嚎啕恸哭,良久不绝。 金人入侵以来,他们背负着极大的思想压力。 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